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三伏贴】知识11问

发布于 2020-07-07 · 浏览 5938 · 来自 Android · IP 内蒙古内蒙古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30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马上就要开始【三伏贴】了

相信有很多人对【三伏贴】

充满了好奇

今天

我们通过这『11』个小问题

来帮助大家对【三伏贴】

有个基础了解吧


img


01 “三伏”是什么?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三伏”是依据传统的干支纪元法推算而来的,头伏的第1 天为夏至后的第 3 个庚日,10 d 为伏,中伏的第1 天也是庚日,以此类推,末伏的第 1 天也为庚日。


02 “三伏贴”又是什么?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也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中医中的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03 “三伏贴”理论来源是什么?


1.《五十二病方》用白芥子泥贴敷于百会,使局部皮肤发红以治疗毒蛇咬伤,这是贴敷疗法的较早雏形。

2.三伏贴也是古代天灸之一,而天灸疗法最早记载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

3.天灸疗法开始应用于临床始见于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即用旱莲草外敷治疟。

4.明清时期三伏穴位贴敷疗法有了新发展,清初名医张璐的《张氏医通》详细记载了采用白芥子散贴敷背部腧穴防治肺系疾患的方法,这也是现在盛行的三伏贴防治肺系疾病的理论源流。



04 “三伏贴”有什么作用?


1.“冬病夏治”

2.“未病先防”

3.“扶正培本”



05  “三伏贴”适应症有哪些?


1.亚健康人群;

2.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06  “三伏贴”禁忌症有哪些?


1、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不适宜贴敷。 

2、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孕妇、对药物过敏者、皮肤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患者、支气管扩张及活动性肺结核有咯血的患者不宜贴敷。 

3、2岁以下的小儿由于皮肤娇嫩,贴敷容易引起感染,不宜进行这项治疗。


07 2020年“三伏贴”贴敷时间?


初伏: 2020-7-16 至 2020-7-25 

中伏: 2020-7-26 至 2020-8-14

末伏: 2020-8-15 至 2020-8-24

(具体贴敷时间以当地“三伏贴”时间为准。)



08 “三伏贴”药物选择有哪些?


查阅文献发现:包含 19 种类别的药物,其中使用频次超过 20 次以上的药物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生 姜、肉桂、麻黄、麝香、丁香、冰片。

(具体贴敷药物以当地“三伏贴”药物为准。)



09  “三伏贴”贴敷穴位有哪些?


天突、膻中、定喘(双侧)、肺俞(双侧)、膏肓(双侧)。


(具体贴敷穴位以当地“三伏贴”穴位为准。)


10 “三伏贴”不良反应及处理?


1.不良反应:贴敷部位出现严重红肿、溃疡、疼痛、大水疱,或全身性皮肤过敏。

2.处理:贴敷后局部皮肤发红、肿胀,可外涂皮康霜、皮炎平霜等缓解症状; 局部皮肤溃疡者应保持溃疡面清洁,避免挠抓,涂擦红霉素软膏、百多邦软膏等; 皮肤过敏可外涂皮炎平、无极膏等,若出现过敏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瘙痒、水疱现象或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 如果水疱体积过大,或局部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或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渗血等现象,应到专科医院寻求专科治疗; 出现上述情况时,均应注意减少对贴敷部位的进一步刺激,避免抓挠局部,暂停使用止痒药品及洗浴用品。



11 “三伏贴”注意事项?


1.贴敷前洗浴或清洗局部,穿着宜舒适宽松; 如果贴敷期间感到局部皮肤灼热难忍或者痛痒不止,可即刻取下药膏; 贴敷期间若有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2.贴敷前后膳食饮品宜清淡,少食肥甘滋腻及过咸的食品,慎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忌食虾、蟹、公鸡、鱼头等发物及辛辣刺激食物;

3.贴敷当日应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贴敷部位应远离空调冷气,避免风扇直吹; 

4.突发外感发热时应暂停贴敷; 

5.贴敷药膏最好当天制作当天用尽,或置于冰箱冷藏室或阴凉干燥处储存。


中医学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重于治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后世医家基于此观点进行不断的钻研、总结、阐发,创新和发展了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为核心内涵的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三伏贴则是传统有效的中医“治未病”方法之一,三伏天时令顺应了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通过给予温阳散寒药物贴敷于相应穴位,行气活血、舒筋通络,调整人体脏腑的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疾病预防、养性延命的目的。


嘿嘿嘿


都答对了吗?

没答对也不要急哦

多看几遍就好啦~


全都答对的

那你就厉害了

给勇士点赞!!!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938

5 101 1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