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动物荧光成像技术技术原理
活体动物荧光成像技术技术原理
1.标记原理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主要有三种标记方法。
(1)荧光蛋白标记:荧光蛋白适用于标记细胞、病毒、基因等,通常使用的是GFP、EGFP、RFP(DsRed)等;
(2)荧光染料标记:荧光染料标记和体外标记方法相同,常用的有Cy3、Cy5、Cy5.5及Cy7,可以标记抗体、多肽、小分子药物等;
(3)量子点标记:量子点(quantum dot)是一种能发射荧光的半导体纳米微晶体,是由数百到数万个原子组成的原子簇,尺寸在100nm以下,外观恰似一极小的点状物。量子点作为一类新型的荧光标记材料,其在长时间生命活动监测及活体示踪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与传统的有机荧光试剂相比较,量子点荧光比有机荧光染料的发射光强的20倍,稳定性强100倍以上,具有荧光发光光谱较窄、量子产率高、不易漂白、激发光谱宽、颜色可调,并且光化学稳定性高,不易分解等诸多优点。主要应用在活细胞实时动态荧光观察与成像,可以在长达数天内进行细胞的分化和世系观察, 以及细胞间、细胞内及细胞器间的各种相互作用的原位实时动态示踪。不但如此,量子点还可以标记在其他需要研究的物质上,如药物、特定的生物分子等,示踪其活动及作用。
2.光学原理
荧光发光是通过激发光激发荧光基团到达高能量状态,而后产生发射光。同生物发光在动物体内的穿透性相似,红光的穿透性在小动物体内比蓝绿光的穿透性要好得多,随着发光信号在体内深度的增加,波长越接近900nm的光线穿透能力越强,同时可消减背景噪音的干扰,近红外荧光为观测生理指标的最佳选择。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选择发射波长较长的荧光蛋白或染料。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