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园论脉
微茫指下最难知,
条绪寻来悟治丝。
三部分持成定法(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腹者,大小二肠、膀胱俱在其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小腹、腰股、膝胫中事也。此照《内经》分配之法。),
八纲易见是良规(浮主表,沉主里,二脉于指下轻重辨之,易见也。迟主寒,数主热,二脉以息之至数分之,易见也。大主邪实,细主正虚,二脉以形之阔窄分之,易见也。长主素盛,短主素弱,二脉以部之长短分之,易见也。以此八脉为纲,其余诸脉,滑、涩、虚、实、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伏、动、促、结、代、疾等,辨其兼见可也,置而弗辨亦可也。)。
胃资水谷人根本,
土具冲和脉委蛇(不坚直而和缓,脉得中土之生气如此,此以察胃气为第一要。)。
脏气全凭生克验(审脏气之生克为第二要。如脾病畏弦,木克土也。肺病畏洪,火克金也。反是,则与脏气无害。),
天时且向逆从窥(推天运之顺逆为第三要。如春气属木脉宜弦,夏气属火脉宜洪之类。反是,则与天气不应)。
阳为浮数形偏亢(仲景以浮、大、动、滑、数为阳,凡脉之有力者俱是。),
阴则沉迟势更卑(仲景以沉、涩、弱、弦、迟为阴,凡脉之无力者皆是。此又提出阴阳二字,以起下四句辨脉病之宜忌,为第四要。)。
外感阴来非吉兆(外感之证,脉宜浮洪,而反细弱,则正不胜邪矣。),
内虚阳现实堪悲(脱血之后,脉宜静细,而反洪大,则气亦外脱矣。)。
诸凡偏胜皆成病(偏阳而洪大,偏阴而细弱,皆病脉也。),
忽变非常即弗医(总因阴阳离决,忽现出反常之象。)。
只此数言占必应,
《脉经》铺叙总支离(病之名有万,脉不过数十,且一病而数十种之脉象无不可见,何能诊脉而即知为何病耶?脉书欺人之语,最不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