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有种发热可能是“肿瘤热”

发布于 2020-03-11 · 浏览 7080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7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1】入编:22,叙事药学-总22号)-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1)(134号)

2024-06-30,21:30;重编题录;记录

【2】二次收藏:--『三好学生』:你的帖子被人收藏了3次, 15:05(yp j

入59, 叙事药学-总55)-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51)(500-510)504

2024-08-10

【3】入67, 叙事药学-总61)-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57)(591-590)592

2024-08-16


录自:F:\No.1 [NTFS 系统]\ 根目录\辛学俊论文汇编, 2024-01-25,-分类开始-



标题-1:有种发热是肿瘤惹的祸

“肿瘤热”其实并非肿瘤自己发热,而是肿瘤引起的人体机体反应。

讲述5 方面因素:

1)肿瘤细胞破坏,释放出肿瘤坏死因

2)内源性的致热源

3)内源性发热

4)一系列免疫反应

5)中枢性发热

其他:显性或隐性感染

 

标题-2:发热和“肿瘤热”如何辨别

新冠病毒引起的发热以中低热为主,患者常有流行病学接触史

 

“肿瘤热”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一般表现为弛张热,或持续发热,绝大多数病人的体温在38℃左右,较少超过40℃。主要发生在肿瘤负荷较大,伴随转移患者中,随肿瘤消长而变化,一般病程较长。

 标题-3:“肿瘤热”不具有传染性

 标题-4:肿瘤患者发热别大意


读后感:

此文,对临床药师很有帮助,吸取学习临床基础知识,简短明了。对特殊专科病例,应按专科学术进展,跟进开展有临床药学工作。

2020-03-11

---

有种发热可能是“肿瘤热”

健康报, 2020 年 3 月 6 日 星期 五(4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张剑 高水平

   疫情当前,一提到发热,大家都会心头一紧。只要一有发热症状,就开始担惊受怕,是不是中招新冠肺炎了?其实,发热只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染上了新冠病毒。肿瘤患者也可能发热,甚至高热,俗称为“肿瘤发热”,学名是“肿瘤热”或“癌性发热”。

标题-1:有种发热是肿瘤惹的祸

   “肿瘤热”其实并非肿瘤自己发热,而是肿瘤引起的人体机体反应。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1.由于肿瘤生长迅速,使肿瘤组织相对缺血、缺氧,引起组织坏死,或者由于治疗时,引起肿瘤细胞破坏,释放出肿瘤坏死因子,导致机体发热。2.可能是由肿瘤产生的内源性的致热源,引起发热。3.肿瘤内的白细胞浸润,也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内源性发热。4.肿瘤细胞释放出的抗原性物质,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而出现体温过高。5.对于部分肿瘤细胞,如果浸润到体温调节中枢,也可导致中枢性发热

    除了上述情况以外,肿瘤患者还常见另外两种发热情况,虽然我们不把它称为“肿瘤热”,但我们可以认为是肿瘤相关发热或肿瘤治疗相关发热,比如肿瘤压迫导致的局部感染,又或者化疗后导致白细胞降低导致的显性或隐性感染。出现上述情况后,患者均需要接受积极的抗感染处理。


标题-2:发热和“肿瘤热”如何辨别

    在这个特殊时期,肿瘤患者遇到发热,一定更为担忧:“我是新冠病毒引起的发热还是肿瘤热呢?”临床上,我们必须科学、谨慎、专业地给予这两种不同的发热进行辨析。

    首先,新冠病毒引起的发热,常伴随乏力、干咳症状,少数病例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新冠病毒引起的发热以中低热为主,患者常有流行病学接触史,轻症患者仅表现低热、轻微乏力,无肺炎表现。少数重症患者后期病情进展,可表现为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但同时会伴随烦躁、嗜睡等神志精神改变。严重者进展迅速,可危及生命。

   其次,“肿瘤热”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一般表现为弛张热,或持续发热,绝大多数病人的体温在38℃左右,较少超过40℃。主要发生在肿瘤负荷较大,伴随转移患者中,随肿瘤消长而变化,一般病程较长。

    因为新冠病毒是一种传染病,且有明确的诊断方法,故针对两者的区分可借助胸部CT、血常规、核酸检测及流行病学史接触史来判断。对于近期新出现发热症状的肿瘤患者,建议尽早到就近定点发热门诊排查,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或明确发热原因。


标题-3:“肿瘤热”不具有传染性

    许多人担心“肿瘤热”有传染性,导致患者自己和周围人群的紧张。其实,从“肿瘤热”产生的机制来看,它并不具有传染性。它是指肿瘤患者在排除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等引起非感染性疾病外,仍找不到原因的发热。


标题-4:肿瘤患者发热别大意

    关于“肿瘤热”的治疗,还是以抗肿瘤治疗为主,辅以吲哚美辛(消炎痛)或类似药物降体温,高热伴大量出汗患者需适当补充糖盐水及电解质等对症治疗即可。

    目前抗肿瘤治疗手段较多,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免疫、内分泌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参加临床试验也是可以尝试治疗的措施,对于多种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参加一期新药临床研究,以获得更新的治疗机会。

    肿瘤治疗(化疗)后发热尤其需要重视。除了治疗药物本身导致的“药物热”外,更常见的是化疗后导致白细胞降低或中性粒细胞降低,导致显性或隐性感染。如果不及时就医,并给予升白细胞处理、高级别抗生素,那患者就存在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风险

最后编辑于 2024-08-19 · 浏览 7080

2 175 1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