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来自 Android · IP 内蒙古内蒙古
3200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14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PPT1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介绍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


PPT2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导致成人失明的重要原因。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导致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视力减退的风险因素之一,每年有12,000~24,000起失明新病例。因此,为了使眼部病变获得有效及时的治疗,眼部专业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很重要。本文就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回顾。



PPT3 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屈光不正、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红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眼球运动神经麻痹、其他。



PPT4 DR是全世界导致视力缺损和失明的第二大因素(世界卫生组织)

糖尿病>10年,DR约10%

>15年,DR约50%

>25年, 高达90%

30岁之前确诊者

糖尿病>10年,DR约50%

>30年,DR约90%


PPT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的病程中,视网膜循环障碍造成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局限性视网膜缺氧。




PPT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症状:视力减退,视物变形,视野缩小,眼前黑影,对比敏感度下降。体征: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纤维增生,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 。



PPT7:

PPT8:




PPT9-13:PDR\NPDR图





PPT14、15、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2.治疗 应严格控制血糖,治疗高血压,定期眼底检查,根据DR所处阶段采取适当治疗。对于重度NPDR和PDR,采取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以防止或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促使已形成的新生血管消退,阻止病变继续恶化。 对已发生玻璃体积血长时间不吸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特别是黄斑受累时,应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同时行PRP。如有黄斑水肿,对于局部黄斑水肿,可行局部光凝,对于弥漫性、囊样黄斑水肿可行黄斑格栅光凝(grid pattern photocoagulation)。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 药物和(或)长效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抑制视网膜血管渗漏,消除黄斑水肿,改善视力。




PPT17 因代谢障碍引起的晶状体混浊称为代谢性白内障。常见的有:

1.糖尿病性白内障(diabetic cataract)白内障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可分为两种类型:真

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病因]晶状体的能量来自房水中葡萄糖。 晶状体糖代谢主要通过无氧酵解。 在己糖激酶作用下,葡萄糖被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而在醛糖还原酶和辅酶I的作用下,葡萄糖被转化为山梨醇。糖尿病时血糖增高,晶状体内葡萄糖增多,己糖激酶作用饱和,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受阻。 此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活化,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 山梨醇不能透过晶状体囊膜,在晶状体内大量积聚,使晶状体内渗透压增加,吸收水分,纤维肿胀变性,导致混浊。

[临床表现]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多见于1型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

可于短时间内发展为完全性白内障。常伴有屈光改变:血糖升高时,血液中无机盐含量下降,房水渗入晶状体使之变凸,出现近视;血糖降低时,晶状体内水分渗出,晶状体变扁平而出现远视。

[诊断]根据糖尿病的病史和白内障的形态可做出诊断。

[治疗]在糖尿病白内障的早期,应积极治疗糖尿病,晶状体混浊可能会部分消退,视力有一定

程度的改善。当白内障明显影响视力妨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时,可在血糖控制下进行白内障摘除术。 如无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时,可植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应注意积极预防感染和出血。



PPT18、19 虹膜红变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是一种继发于广泛性视网膜缺血,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之后的难治性青光眼,其临床特点是在原发性眼病基础上虹膜出现新生血管,疾病前期由于纤维血管膜封闭了房水外流通道,后期纤维血管膜收缩牵拉,使房角关闭,引起眼压升高和剧烈疼痛。本病治疗比较棘手,虽然局部滴用B-受体阻滞剂和睫状肌麻痹剂可缓解症状,但仍难以控制病情发展。常规滤过性手术常常失败,术前全视网膜光凝术或冷凝术使新生血管退化,或术

中、术后应用抗代谢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房水引流装置或阀门植人手术近年也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若上述方法失败,可考虑睫状体破坏手术减少房水形成,降低眼压以缓解症状。视网膜缺氧和毛细血管无灌注是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根源,一旦发现视网膜有缺血现象时应考虑做全视网膜光凝术,以预防虹膜新生血管的发生。 此外,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 药物可单独或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地减少新生血管的活动性,降低新生血管的渗透性,促进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有效地控制眼压。



PPT20 屈光不正 血糖升高时,患者由正视可突然变成近视,或原有的老视症状减轻。 发病机制为血糖升高、血液内无机盐含量降低、房水渗透压下降,导致房水渗人晶状体,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 血糖降低时,又可恢复为正视眼,当阅读时又需要配戴老花镜。



PPT21 (六)成年发病的糖尿病与开角型青光眼有相关性

糖尿病患者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的高眼压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升高。 目前认为由于糖尿病累及小血管,使视神经对压力相关的损害更加敏感o

(七)眼球运动神经麻痹

糖尿病是眼球运动神经***常见原因,可突然出现眼外肌运动障碍和复视,瞳孔通常不受累。一般可以逐渐恢复。

(八)其他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泪膜稳定性的降低、球结膜小血管迂曲扩张并有微血管瘤、角膜知觉下降、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星状玻璃体变性等。


PPT22 很显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眼部并发症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针对致视力减退的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还需注意,视力减退也可能是由糖尿病相关白内障、感染、视神经等损害引起。糖尿病患者预防眼部并发症最重要的方法,仍然是严格的血糖控制、及早的进行眼科的检查。



1 13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