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工具-瑞士奶酪模型
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就是希望通过确认和分析医院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根本原因分析法(RCA)解决问题。遗憾地是,根据笔者所作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多数医务工作者认可报告制度的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半数宁愿“私了”。最大的原因是担心受到“惩罚”如扣掉奖金或打击报复。
事实上,包括强制要求医院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采用RCA工具的“美国国际医院评审联合委员会(JCI)”,都一再强调:这些制度和工具是非惩罚性的,目的不在于追究某个人的责任,而是寻找医院系统的原因和安全网缺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通过分享和学习,让所有医务工作者提升医疗质量意识和技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医院领导者除要不断向医务工作者说明制度的意义外,同时也应采用技术手段确保员工放心。新加坡医院的事故报告制度由第三方信息系统公司管理和整理数据,定期交给医院。院方只知道事故数量、性质和科室分布,没有报告者的个人信息。
采用事故报告制度与根本原因分析方法寻找原因是有研究根据的,就是所谓的瑞士奶酪理论。
该理论模型如下图:
模型解释:工作中的偶然失误是事故的前端人为导因,每片奶酪是医院的病人安全与风险防范制度或曰防线,奶酪中的孔洞是流程中、后端的潜在缺陷;由于孔洞太多,没能阻止失误扩散,最终造成不良事件。之所以用瑞士奶酪做比喻,是因为瑞士奶酪的独特发酵过程,大块奶酪表面光滑,切开后如蜂窝状。该模型的精华是:
多半不良事件(70%)非因人为疏失或缺乏训练造成,而是众多缺失因素的连锁反应或医疗系统的原因。与其增加制度 ,更应该完善系统,在每一道防线上尽量减少和缩小洞孔,以降低其一穿到底的机会。 例如:医生因疲劳分心而犯错,不能简单归因做事马虎,应该思考的是工作量安排得当与否。
笔者用东北某妇幼保健院婴儿死亡案例解释这个理论:
某个龙年春节,该医院新生宝宝激增,未远走探亲的值班护士繁忙应对。最新诞生的宝宝体重较轻,原准备安排在保温箱里,但最后一个保温箱损坏不能使用。婴儿状态还好,老护士灵机一动,将他放在温热的暖气旁。交接班时因急于回家忘了向接班护士交代。后半夜病房变冷,要下班的锅炉工按常规将锅炉里的高温蒸汽打入该房间暖气以保暖。结果那个婴儿被烫死。
表面上看这是护士疏忽造成的,但实际上这只是诱因,医院存在许多系统缺陷,包括设备维修制度、节假日人员配备安排、书面交接班与病患点查制度等,最终未能阻止事件发生。只有从根本上找原因,弥补医院系统的漏洞才能减少事故发生的机会。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