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我是医生的孩子,也是医学生,但在学医的第十年选择了转行

人体生理学医学生 · 最后编辑于 2020-01-10 · 来自 iOS · IP 陕西陕西
11.4 万 浏览
推荐、达人点赞 2 项荣誉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16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我是一个医生家的孩子,家父是某二线城市市内前2医院的一位老教授,我自己也是学医已近10年的医学生。虽然今年已决定转行,但我转行的理由不是嫌苦嫌累嫌不赚钱,也不是怕医闹暴力,而是我越来越受不了医学圈的一些规则,风气,做法,尤其是受不了目前对一个医生技术/能力的评价方式,也越发觉得目前绝大多数年轻医生在医院里的工作成就感低,技术感低,价值低。退坑之际,我想站在一个讲一些难听的实话,不偏袒部分医生的角度,写些我个人这些年观察医生/医学圈所看到的事情。

首先,国内病人去大医院看病,是真的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医院里没关系不认识熟人,且得的病是大病,病人预后跟医生诊疗水平关系很大的时候。在我的观察和推测中,不管是在哪家医院,甚至全国排名前10的三甲大医院(不知道殿堂级医院协和的情况如何),医术高超且靠谱实在,绝不会想着拿病人创收的这些属性,不会覆盖在这家医院的全部医生身上。一家医院,一个科室的良医庸医比例我不敢做明确的估计,但应该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在医院不认识人的病人来看病,真的跟去相亲会里乱撞一样,指不定相上个什么样的。我估计有些医学同僚会很反感庸医这个词,会说类似“看不好病就说人庸医你学没学过医呀,没学过就别评论了”这种话,对此我只能无奈地一笑,而且医学圈的潜规则也是医生不在病人面前评论其他医生的医技如何。确实,医学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病都能保证看好,即使相同的疾病,每个病人的诊疗和预后都是非常个体化的,各种结局都可能出现。但是,一个临床悟性高且时常更新知识钻研诊疗技术的医生,跟一个悟性差却靠着各种发文章之类的伎俩混高职称以后鱼肉糊弄病人不顾疗效的医生,给病人带来的后果是绝对有着巨大区别的。记得本科时有门选修课叫医患关系研究,有位上课医生问了在座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医术高超但脾气差嘴巴臭的医生和医术平庸但脾气温和嘴巴甜的医生,哪种医生给病人造成的痛苦更多?我觉得这两者是差不多的。”目前在我看来,这两类医生已经算不错了都有可取之处。还有小部分医术又差脾气又差人品也有问题的医生,靠着跟病人间不平等的地位差信息差,颐指气使地把病人当成待割的韭菜。可以说,造成今天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首当其冲的罪人,毫无疑问就是这部分医生。

家父(后面称为老X)是一位心内科老教授,是对搞科研/发文章/申国自然基金之类毫无兴趣,只做手术的那种我戏称为“手术机器人”的医生。老X冠脉/电生理都做,在后者上是一绝,但不写论文没啥名气(听说有在北京大医院没做好的房颤病人回到我们城市让老X做好了,也有同城市其他医院的医生在对病人表示无能为力后推荐了老X,过来看病后术到病除的)。老X是科里毫无疑问的救火队长,不管谁手术做半道拿不下了就得找他(当然,原先的术者医生术后不会跟病人说手术是别人帮忙做的)。(此后数句曝光性质的叙述已由本人删除)

说完家父再说我自己。我本科是魔都某医学院,实习是在魔都top3某医院,毕业时跟很多同学一样,想着读个科硕好发文章好读博好进大医院。可是读科硕到了研二才发现,咦怎么我的实验就是这么不顺啊甚至我课题follow的nature medicine文章里的主要结果我都重复不出来??那些师兄师姐的实验结果咋都那么理想那么顺利阿我这要么没趋势要么趋势是反的跟大牛文章结果相悖,这可咋整咋毕业呀??直到有一天我的导师看不下去我的进度,明示了我一些震惊我的“伎俩”,我再向一个科研做得很好的同门打听了打听,他语气稍微妙又有些沉重地对我讲:“你要难受一阵子来接受和理解这个现实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看似欣欣向荣的医学科研,医学sci是怎么回事。以前觉得老X他们科主任虽然手术不行但是搞科研发文章厉害那也是算厉害的医生阿,此时才发现这种单纯幼稚的认知是多么可笑。现在出了名的***,李红良,曹雪涛,美国的心肌干细胞大牛Piero Anversa,这些曾经业内战绩彪炳的人都能被实锤其“战绩”造假,那下面的要评职称的医生们,硕博要毕业的医学生们,都没有上行下效过吗?(我最终毕业是写了篇中文核心毕业的,知网的论文本也是粪坑堆,往里边扔坨翔我还是不会觉得有洁癖问题的。sci也写了但是是导师逼的,里面有几个图是cherry pick产物,我还是有尊严的觉着sci或许是有净土存在的就没想过投这篇垃圾。后来导师在我毕业后还想逼我帮他不端,直接撕破脸皮决裂了)

写这些经历,是想反映出医学圈的“内忧”。如果说医闹暴力是“外患”的话,我觉得“内忧”更是会危害中国医学事业的一方,如果将来我们获得的医疗质量越来越差,病人看病体验,治疗预后比现在还糟糕,那一定是“内忧”导致的。我们经常说,优秀的学生越来越多不会选择学医。那我们有没有想过,先不说医患关系,收入,中国医学圈给了已经一腔热血选择学医的优秀医学生们一个科学公平积极健康看得到未来的环境吗?

中国医学圈的“内忧”,在我看来包括但不限于:科研大跃进,大医院招聘看文章,年轻医生为了满足大医院的招聘需求努力发sci,带着sci被招进来之后老医生不带着学临床技术,光让年轻医生继续搞科研拉经费给主任们院长们冲科研业绩,长此以往弄得年轻医生间张口闭口国自然,造假吹嘘风充斥圈子,前人不种树晒死后人;医院的近亲繁殖现象极其严重,医术/资源/地位/“智商”世袭,任人唯亲,没背景没关系的优秀医生被地头蛇排挤边缘化晾晒,只能逃离或给地头蛇跪舔;劣币驱逐良币,一腔热血的理想主义学生被劝退。

我中学时是个OIer(计算机编程竞赛生),OI竞赛获奖保送后调剂到的医学专业,在家里影响下,在医院耳濡目染这么多年了也就欣然接受了学医。未曾想到过,学医已近10年的如今,对医学的看法已和刚上学时完全不一,对国内医学圈的一部分人更是非常嗤之以鼻。想起中学时,谁数理化学得好谁就是牛逼,谁天赋高刷题多代码写得多《算法艺术与信息学竞赛》啃得多谁就是更厉害,这么单纯公平进步实在的日子,在学医的后期真是鲜有如此体会…

决定努力重回码农圈的那天,朋友圈里有朋友说我可以去知乎写劝退文了,本来没想写,但是出现这次极端伤医事件又引发大众对医患关系的探讨后,我就想写写我这些年对这圈子的观察,也没想劝退仍有志从医的优秀学生们。

最后,杨文医生的遭遇是任何一个医生都不该承受的。即便是那些医生里的真害群之马,也应该由医学圈的自净机制来淘汰掉,由法律法规将他们制裁,而不是私刑暴力。

一通胡言乱语,估计会得罪不少前医学同僚,估计上面写的有不少错误,也会有很多无法被医学生认可的观点,也无心争论了,安心leetcode刷题看java看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了,我只是个受不了医学圈现状,没能满足自己的理想主义就想逃离的意志不坚定的逃兵而已。

426 866 59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2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