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电 子 游 戏 秘 密 行 动 - 雪 诺 和 赛 布 尔

屏蔽用户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四川四川
65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20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电 子 游 戏 秘 密 行 动 - 雪 诺 和 赛 布 尔 【地址:66778099.com】与康建国同村的高桂英是村里的果树种植户。她说,果树从果苗培育到长成结果,多个阶段都需要用到农膜。“农膜的确好用,但是只能使用一次,每年用完后,废旧的农膜就成了垃圾,同杂草一起被烧掉。”


  “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只能烧了。不然留在地里,鸡鸭会把它吃进肚子。”永川区多位村民向记者透露,此前,他们处理废弃的农膜都是采取烧掉的方式,并且也只能烧掉一部分,有些膜藏在土里不容易找到。“第二年种子撒下去都不能发芽,我们也很头疼。”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曾经被誉为给农业生产带来“白色革命”的农膜,如今已成了田间“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白色革命”带来的正面意义正在逐渐被残留污染造成的危害所蚕食。


  “‘白色污染’正在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质量,严重影响农机播种施肥作业和作物生长。”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资源环境处的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目前,主要用膜区域每亩地膜累计残留量在4到20公斤,个别地块甚至突破30公斤。地膜残留超标将直接导致作物减产,小麦减产幅度2%至3%、玉米减产10%、棉花减产10%至23%。


  废旧农膜“齐聚”回收网点


  为解决废弃农膜带来的污染难题,自2018年开始,重庆将废弃农膜回收工作交由重庆市供销总社牵头实施。


  今年5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明确废弃农膜包括的范围和各级各部门的职能职责,要求加强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资金支持与回收、加工企业日常管理等,促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制度化、规范化。


  重庆市供销社综合经济发展处处长皮晋介绍说,他们依托重庆市供销系统网点优势,在农村建立了农膜回收网点,让田园中的废旧农膜有“归宿”。目前,重庆已建立乡镇(街道)回收网点820个,覆盖了80%的涉农乡镇(街道),16个贮运中心、15家企业承担了全市废弃农膜利用加工任务,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已初步形成。


  重庆市供销社相关工作人员透露,截至10月底,重庆全市回收废弃农膜8782吨,超额完成全年8000吨的回收任务。到2020年,重庆市废弃农膜回收将覆盖所有涉农乡镇,新建回收网点210个、贮运中心22个,实现每个赶集场镇至少设有1个回收点(站),每个区县(除渝中区)至少建成1个贮运中心的目标。


  “过去,农民普遍不知道废弃农膜的危害,也不知道如何处理。”重庆多个区县供销社的负责人坦言,在建立专门的废弃农膜回收点后,他们发放了废弃农膜回收倡议书,编制了废弃农膜回收顺口溜,对废弃农膜的危害进行了广泛宣传。如今,已有不少农**动拿着废弃农膜来回收网点销售。


  白色垃圾也能变废为宝


  回收后的农膜是一种可再生资源,通过加工后可实现变废为宝。日前,记者在位于綦江区的民鑫再生资源公司加工车间里看到,该车间的仓库里堆满了回收的废旧农膜。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废旧农膜被粉碎、清洗后,通过热融、挤出,就变成了再生塑料颗粒,这些再生塑料颗粒呈黑色,大小如米粒。这些塑料颗粒全部就近卖给綦江区工业园区的企业,可用来加工塑料板凳、警示筒等塑料制品,从而实现变废为宝。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再生资源公司是綦江区采用市场化手段,融合民营资本,在该区供销合作社的主导下,吸纳自然人股东共同组建而成,其主要业务之一就是处理废旧农膜。目前,已形成了“回收-分拣-加工”的产业链条和可持续发展体系。


  尽管废旧农膜能成为工业材料,但其回收工作目前仍面临诸多难题。走访中,重庆多位村民坦言,他们尽可能地将田间的废旧农膜收集起来,拿去卖掉。但由于现在使用的农膜老化快、易破碎,人工捡拾十分困难。有时候辛苦捡拾一天,最多能捡5公斤多,只能卖几元,所以很难持续下去。


回复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