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使用微量注射泵,这些问题千万不要大意啊!

发布于 2019-11-01 · 浏览 2113 · IP 江苏江苏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21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来源:护梦雅苑


导语

今天交接班时,接班护士发现微量注射泵走的留置针内有回血。提醒小丽防止堵管;防止血栓推入血管内造成栓塞;同时避免用力推注防止药物快速进入体内引起病情变化。小丽才明白,微量注射泵还有这么多危险存在。那使用微量注射泵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微量泵是临床使用率较高的仪器之一,通过控制给与活塞压力来调控速度,根据体重、分钟、小时精确计算用量,增加患者用药安全系数和有效浓度。对于需要控制输入液量的患者,可精确计算入量,精确、定量、匀速、持续地泵入特殊用药,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是,临床应用的这些微量泵在低流速率时(2-5 ml/h),会存在针筒活塞爬行和流速波动的问题,也就是说部分时间处存在流速停止的现象,易回血,造成堵管。

既要保证精准用药,还要兼顾防止回血造成堵管,这就是摆在临床护士面前的一道难题。大家莫急,本文将会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先一起看看丁香园站友们的求助:

站友小 A:

我们科病人常常一边输液一边要持续泵液体,所以我们常把正压留置针的白色接头换成肝素帽。可是,如此一来,就发现液体输完后,只留下泵(2-3 ml/h),这时容易回血,该怎么办?

站友小 B:

科里现在有一个重症心衰的病人,持续泵注多巴酚丁胺,速度为 5 ml/h,但该患者的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却经常凝血堵管,为避免堵管,我们同时静滴盐水带泵,速度为 10d/min,24 h 需要 720 ml 盐水,今天主任说我们护理上给病人多进了 1000 多 ml 的盐水,所以病人心衰老是控制不好。请各位同仁,谈谈你们如何调节微量泵速度? 怎样才能既不回血堵管,又不增加液体输入?

此贴引发广大站友激烈讨论:

小 C:我科应用微量泵 1 ml/h,也从没发现堵管现象。

小 D:我们现在如果泵注速度在 8 ml/h 就不用盐水带泵,不会堵管,如果低于 8 ml/h,就带泵缓慢静滴盐水。

小 E:不知道是不是机器有问题啊?是不是该泵使用时间太长了?

小 G:个人认为微量泵用于 PICC 之类的静脉导管更好,不存在回血等情况。如果泵的刺激性药物还是建议走中心静脉导管。

......

这就牵涉到微量泵的操作细节上的护理管理,关于微量泵在低流速率时可能出现回血、堵管的情况,各家医院各个品牌、型号不同的微量泵,出现回血的情况都不一样。

据小编临床观察,静脉通路每小时微量泵泵入液体量大于 8 ml/h,,发生回血凝血的现象会避免。有文献报道,大于 5 ml/h, 发生回血的现象就会减少,也有低于 5 ml/h,,不会堵的微量泵。

微量泵流速在 5 ml/h 以下就需要护士密切观察,且部分微量泵还会出现报警系统反应不灵敏的情况。回血很久了,机器也不报警;所以,只要患者带泵用药,护理管理上务必要加强防范。

避免堵管:临床常用解决方法

方法一:微泵的用药量小于 5 ml/h, 留置针另一接头处挂一袋 100 ml 的盐水,缓慢静点。一般使用输液泵的病人都在使用静脉留置针、Y 型或 BD 安全型。如果使用头皮针,可接三通。

方法二:只要单独一路微泵的用药量小于 5 ml/h, 就要在同一条静脉通路上走两路微泵。这样一路微泵泵注药物,而另一路微泵泵注 NS 3-5 ml/h, 那么 24 小时液体最多多进 72-120 ml。这种方法要比方法 1 所用方法进液体量少的多。

日常还需注意以下应对策略

做好评估:评估是否是患者因素,应用微量泵的患者,护理上要注意关注其凝血功能, 对于凝血时间缩短者,要高度关注、严密维护患者的输液通道,严防堵管。

严密观察:微量泵应用的药物多为特殊用药和高危用药,需要护理人员纳入严格的临床管理。每个微量泵的用药,护士都须严密观察药液有无渗漏,输注速度是否准确。同时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微量泵调节流量后,一定要观察滴速与自己所需的流量是否一致,如,一次查对时发现,有护士将速度与欲输入量设置时搞反的情况,很危险。

仪器检修: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检查微量泵是否处于完好,使之处于备用状态,严防因仪器出现故障而出现用药错误。

健康教育:用泵的通路要告知病人不要用大力,避免穿刺侧肢体受压和过多活动,导致回血。

加强防范:低流速时,注意将泵的放置适当抬高,高于静脉留置血管 50 cm 左右试试,简单但有效。

改进排液:有护理同仁也遇到过这样问题,咨询过微量泵厂家,厂家称用泵排液体(不要手排)回血较少。

配伍禁忌: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有些药物易与其他药物配伍发生反应,析出结晶或沉淀,易堵管。

使用微量泵为病人提供精确的药物治疗是我们的目的,而细节上我们却忽略了许多。


针对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

1.保障泵注管路通畅

护理工作中应用微量泵泵注药物时需勤于观察泵注管路的通畅性,避免泵注管路出现受压、打折和回血等情况,特别是在更换体位、管道、经三通推注药物后。如应用升压药物时,不明原因出现血压下降,增加药物泵注速度仍无效果时,应考虑有泵管阻塞的可能,不可因微量泵未报警而忽略这方面的因素。要及时检查微量泵管路是否阻塞,保持输液通路顺畅,并报告医生。有研究称,微量泵输入速度低于5ml/h时,易发生堵管现象,须同时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输注,以5滴/min的速度维持既不会引起不良反应,也不会增加心脏负荷,能有效阻止回血。

 

2.防止药物外渗

加强巡视,密切关注局部皮肤的颜色,观察是否出现肿胀。发生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并抬高患肢,给予局部对症处理:轻者用25%硫酸镁湿敷,重者应根据外渗药液的不同选择处理方法。

 

3.防止静脉回血

当管道内出现回血时,应根据药物性质和回血量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可将原液快速手推进入,特别是血管活性药物易引起剧烈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研究者推荐将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接于针头,将回血缓慢推入。出现血凝块时,可用1ml注射器抽出,在确保管道通畅的情况下,再用生理盐水冲管;若抽吸不见效,则须拔管重新置管;如回血量大(如回血至延长管内)时,则需及时更换延长管。

 

4.规范连接,明确标识

在注射器上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速度、时间等,针对微量泵泵入药物的不同药理作用,设计不同颜色内容的标识。管道标识的应用,能规范护士工作流程,强化护理风险意识,减少护理差错,从而保证了护理质量。

 

5.严格执行血管活性药物交接班制度

做好交接班,做到“三清”,即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边看清,严防差错事故发生。交接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检查通路是否通畅,接头是否连接紧密,是否按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原则用药,有无药物外渗。接班者在记录单上详细记录血管活性药物每分钟进入体内的药物浓度,记录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情况。

 

6.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  告知使用微量注射泵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心理,配合治疗。

 

7.妥善固定  应将微量泵固定在输液架上,不可随意放在床头桌或床铺上,以免滑落损坏机器。

 

8.加强对药物药理知识的学习  包括药物的用法、剂量、途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

 

9.更换血管活性药  

对于在更换血管活性药的时候出现血压的波动的患者,建议采用双泵交替更换药液的方法,具体流程如下:更换药液——新注射器抽取药液完毕后连接泵前管,排尽空气,贴好标识备用——另取一微量注射泵,准确安装注射器,连接患者端的三通——新泵开始运转,运转正常后,打开刚连接的三通——原来的微量泵暂停运转,关闭原泵连接的三通——观察至运转正常,患者血流动力学无变化,关闭原微量注射泵,处理用物。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113

回复15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