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药药理如何发SCI?【中药的研究策略】
上次讲过中药现代化,相信大家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这一概念有初步认识,那些只是中药研究的基础,今天进一步探讨一下:如何发表研究中药药理的高分文章。
不少中药研究者在实验中药的药理作用时都是在动物上研究,有的想得更周全些,试图在细胞上做进一步验证。然而这里有很大一个误区:动物上呈现的现象在细胞上一定能重现吗?当动物与细胞的作用结果不一致时,有想明白是什么原因吗?如果联想到肠道菌群,这答案就不难找。
中草药为天然植物,富含多种化学成分,除含生物碱、多糖、甙类、鞣质等成分外,还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脂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物质;由于植物细胞壁的阻碍作用,中草药的大量有效成分难以释放,需要在特定代谢酶,如水解酶、氧化还原酶等酶的作用下,才能转化为具有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发挥药理作用。
肠道菌群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强大的酶系,能代谢降解中草药的多种成分,并对中药成分进行生物转化。如皂苷类被细菌酶分解为苷元、黄酮类也是被分解为苷元。而苷元还还进一步被细菌酶转化,生成有活性的甘草次酸、黄芩素、龙胆碱等等。关于微生物转化的作用机制及中药代谢的总结参考附件的文献。
结合以前对SCI文章的解读,我们明白好文章的标准是“有理有据”,那么研究中药药理的文章如何发SCI呢?借助肠菌的热点,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证明肠菌参与,并找到特异菌。(基础)
找到肠菌代谢的中间体。(发掘)
找到代谢终产物参与机体反应的内在机制。(延伸)(查阅文献资料)
证明机制。(论证)
这是理想的情况下,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经常筛选到几十种菌,几十种中间代谢物,需要大量的排查和验证工作。相信中药的好文章也很多,欢迎大家共享和讨论!
文中提到 中药现代化的帖子:
如果结合基础研究数据,做交叉分析。只要思路巧妙,即使不做肠菌代谢物的作用机理(难度比较大),也能发不错文章!具体可见此帖!
最后编辑于 2019-10-25 · 浏览 7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