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房颤百问】23. 利伐沙班,如何在体内吸收、代谢与消除?

发布于 2019-09-21 · 浏览 1223 · 来自 Android · IP 湖北湖北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24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房颤百问】23. 利伐沙班,如何在体内吸收、代谢与消除?

心血管时间

作者:贾朝旭 施雯

来源:心在线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被称为"21 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全球发病率不断攀升。为了普及、规范房颤的临床诊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团队等,从房颤的定义和流行病学开始,通过一百个问题,为我们解答临床工作中有关房颤诊疗的最常见问题,干货满满,敬请期待!


吸收

利伐沙班吸收迅速,服用后 2~4 小时达到最大浓度(Cmax)。

口服利伐沙班几乎完全吸收。不管是在空腹还是在饱腹状态下,10 mg 片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高(80%~100%)。进食对利伐沙班 10 mg 片剂的 AUC 或 Cmax 无影响,因此服用利伐沙班 10 mg 片剂的时间不受就餐时间的限制。

空腹条件下服用 20 mg 片剂之后,由于吸收程度降低,口服生物利用度为 66%。利伐沙班 20 mg 片剂与食物同服之后,与空腹服药相比,平均 AUC 提高 39%,Cmax 升高 76%,提示几乎完全吸收,有较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利伐沙班 15 mg、20 mg 应与食物同服。

空腹条件下,利伐沙班药代动力学几乎呈线性升高,直至达到约 15 mg(每日一次)。在饱腹条件下,利伐沙班 10 mg、15 mg 和 20 mg 片剂的吸收显示出与剂量成比例。在较高剂量水平时,利伐沙班的吸收受到限制;随着剂量的升髙,生物利用度以及吸收率均出现下降。

利伐沙班药代动力学的变异性中等,个体间变异性(CV%)范围是 30%~40%,但在手术当日和术后第一天暴露中变异性高(70%)。

利伐沙班的药代动力学并不因胃部 pH 值的改变而受到影响,且其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释放的部位,在胃肠道近端时其 AUC 及 Cmax 较远端高,因此应避免在胃远端进行利伐沙班给药,这可能导致吸收及相关药物暴露量的降低。

在一项 44 例健康受试者参与的研究中,将压碎的 20 mg 利伐沙班药片与苹果酱混合后口服,平均 AUC 和 Cmax 数值与整片吞服是相似的。然而,将压碎的药片放入水中制备成混悬液,通过鼻胃管给药,随后给予流质食物,以这种方式给药后,只有平均 AUC 与整片吞服是相似的,而 Cmax 降低 18%。

分布

利伐沙班与人体血浆蛋白(主要是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率较高,约为 92%~95%。分布容积中等,稳态下分布容积约为 50 L。

生物转化和消除

在利伐沙班用药剂量中,约有 2 / 3 通过代谢降解,然后其中一半通过肾脏排出,另外一半通过粪便途径排出。其余 1 / 3 用药剂量以活性药物原型的形式直接通过肾脏在尿液中排泄,主要是通过肾脏主动分泌的方式。

利伐沙班通过 CYP3A4、CYP2J2 和非依赖 CYP 机制进行代谢。吗啉酮部分的氧化降解和酰胺键的水解是主要的生物转化部位。体外研究表明,利伐沙班是转运蛋白 P-gp(P-糖蛋白)和 Bcrp(乳腺癌耐药蛋白)的底物。

利伐沙班原型是人体血浆内最重要的存在形式,尚未发现主要的或具有活性的循环代谢产物。利伐沙班全身清除率约为 10 L/h,为低清除率物质。以 1 mg 剂量静脉给药后的清除半衰期约为 4.5 小时。口服给予利伐沙班片后,药物消除受到吸收率的限制。利伐沙班从血浆内消除的终末半衰期如下:年轻人为 5~9 小时,老年人体内为 11~13 小时。

封面图来源 | 站酷海洛 PLUS

编辑:刘昊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223

回复6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