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发布于 2019-08-21 · 浏览 1.5 万 · 来自 iOS · IP 江西江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25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第 25 卷 第 12 期 第 889 页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消 化 杂 志 Vol 25 No 12 P 889 2017 年 12 月 Chin J Integr Trad West Med Dig Dec 2017

·共识·解读·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中 西 医 结 合 诊 疗 共 识 意 见(2017 年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

中 图 分 类 号 :R573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038X(2017)12-0889-06

doi:10.3969/j.isn.1671-038X.2017.12.01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 临 床 常 见 病 和 多 发 病 ,其 发 病 率 较 高 ,严 重 影 响 了 我 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专业委员会于

2003 年 重 庆 中 西 医 结 合 消 化 会 议 制 定 了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的 中 西 医 结 合 诊 治 方 案 》,于 2008 年 上 海 会 议和2009年南宁会议对此诊治方案进行了2次讨 论修改。2010年本专家委员会对 FD 诊治方案又 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并公布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 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近年来,国内外对 FD 基 础与临床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故有必要对《共识 意见》进行更新。因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 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中西医消化研究领域的 专家,对FD诊疗方面形成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以 Delphi 法 征 询 意 见 ,并 最 终 形 成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 概 念 FD是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

上腹烧灼感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症状,而不能用器质 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产生症状原因的 疾 病 。 中 医 学 属 于 “痞 满 ”、“胃 脘 痛 ”、“积 滞 ”范 畴 。

F D 全 球 患 病 率 为 1 0 % ~ 3 0 % [1 ] 。 一 项 包 括 亚 洲 9 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中心研究显示,1 115例未经检 查 的 消 化 不 良 患 者 ,经 胃 镜 检 查 后 43% 诊 断 为

F D [2 ] 。 国 内 李 晓 波 等 [3 ] 及 吴 改 玲 等 [4 ] 的 报 道 结 果 , 消化不良患者中FD分别为69%及51%。

2 西医诊断 2.1 临 床 表 现 [5]

FD表现为慢性消化不良,症状多起病缓慢,病 程持续或反复。主要症状:1餐后饱胀不适:餐后食 物较长时间存留于胃中,出现胃胀而不适的感觉。 2早饱感:进食较平素量少的食物后即感觉胃饱胀 不 适 ,以 致 不 能 完 成 正 常 进 餐 。 3 上 腹 痛 :上 腹 部 主 观疼痛和不适的感觉,部位于上腹中央剑突下1~

2cm致脐上方的范围。4上腹烧灼感:上腹部灼热 不适的主观感觉。5上腹胀气、过度嗳气、恶心。

收 稿 日 期 :2017-09-30

FD症状常以一个为主,部分可2个或以上症 状 重 叠 出 现 ,亦 可 与 胃 食 管 反 流 病 (gastroesophage- al reflux disease,GERD)或 肠 易 激 综 合 征 (i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 症 状 同 时 出 现 。 部 分 患 者 的发病及反复与饮食、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该病无明 显体征。

2.2 相 关 检 查

血 、尿 、便 常 规 ,粪 隐 血 试 验 ,肝 、肾 功 能 ,血 糖 ,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幽门螺杆菌,必要时测定相 应的肿瘤标志物。

胸部 X 线摄片、心电图、肝胆胰彩超作为常规 检查,初诊的消化不良患者应进行常规胃镜检查,不 愿或不适应胃镜检查者可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 造影。

疑为肝胆胰疾病而腹部彩超不能明确者,应做 腹 部 CT,MRCP 或 ERCP。

常采用核素标记闪烁法、不透 X 线标志物试验 餐法及实时超声法等检测胃排空功能。大约50% 的FD患者存在固体排空延迟。

多用气囊测压法和末端开放灌注导管测压法测 定胃腔内压力,FD 常有近端胃容受性舒张障碍和 餐后胃窦运动减弱。

心 理 评 估 对 经 验 治 疗 无 效 的 患 者 后 续 治 疗 方 案 的制订有重要参考价值,故对疑诊心理障碍如焦虑 和(或)抑郁者,建议仔细询问环境因素及应激生活 事件、情感状态,必要时进行相关心理量表测评。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腹 部 CT,MRCP 或 ERCP、胃 排 空功能测定、胃腔内压力测定等不是诊断 FD 所必 须的,尤其后二者,只是了解 FD 患者有无运动功能 障碍的方法手段,因为其与消化不良症状之间的相 关性存在争议,故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

2.3 诊 断 评 估 对消化不良患者的评估需包括有无警报症状、

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心理状态等[6]。1首先应注 意是否有报警征象包括:年龄>40岁的初发病者; 消 瘦 、贫 血 、上 腹 包 块 、频 繁 呕 吐 、呕 血 或 黑 便 、吞 咽 困难、腹部包块、黄疸;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及

http://guide.medlive.cn/


· 890 ·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消 化 杂 志 2017 年 12 月 第 25 卷 第 12 期

有肿瘤家族史等。对有警报征象者应进行全面检查 以排除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2消化不良 症状程度和频度的评估可为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 影响及疗效的判断提供客观指标。3对经验性治疗 无效的消化不良患者应进行 Hp检测。部分 Hp阳 性的消化不良患者如通过 Hp的成功根除得到症状 的长期缓解(6个月)则属于 Hp相关性胃炎,而非 FD[7]。4与FD 症状相关的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及肥大细胞或淋巴细胞性十二指肠炎可通过 胃镜和活组织检查加以鉴别,在寄生虫感染流行区 域,建议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测。5部分 FD 可同时 存 在 IBS、GERD。 一 项 中 国 研 究 结 果 ,608 例 FD 患 者 24.8% 存 在 IBS 症 状 [8]。 另 一 项 来 自 我 国 的 临 床 报 道 结 果 ,910 例 FD 患 者 ,其 中 20.0% 重 叠

IBS[9]。 国 内 姚 欣 等 [10] 发 现 ,111 例 FD 患 者 中 , 21.6% 存 在 GERD 症 状 。 因 此 ,FD 患 者 是 否 与 IBS、GERD症状重叠的判断对该病治疗方案的选

择及疗效的评估有一定的意义。6如排除器质性疾 病并符合FD 诊断标准时应进一步明确是 PDS和 (或 )EPS,前 者 为 进 餐 诱 发 消 化 不 良 症 状 ,后 者 症 状 不仅发生于餐后,也可能发生于空腹,甚至进餐后改 善,如两型重叠则表现为进餐诱发消化不良症状和 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

2.4 诊 断 标 准 [11]

2.4.1 FD 诊 断 标 准 (罗 马 IV ) FD 诊 断 标 准 应 具

有以下1项或多项症状:1餐后饱胀不适;2早饱 感;3上腹痛;4上腹烧灼感。且无可解释症状的器 质性疾病(包括胃镜检查)证据。诊断前症状出现至 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FD 分为餐后不 适 综 合 征 (postprandial distres s syndrome,PDS)及 上 腹 疼 痛 综 合 征 (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2 个亚型,且可以重叠出现。

2.4.2 FD 分型诊断标准 PDS:必须具有以下1 或2项症状,餐后饱胀不适(影响日常生活);早饱 (不 能 完 成 进 食 餐 量 )。 常 规 检 查 (包 括 影 像 、生 化 及 内镜)未发现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诊断前 至少6个月病程,近3个月存在症状,每周至少3d。 支持诊断条件:1可伴有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2上 腹 胀 气 、过 度 嗳 气 、恶 心 ;3 呕 吐 考 虑 其 他 疾 病 ;4 烧 心不是消化不良症状,但可共存;5排气或排便后缓 解 通 常 不 考 虑 为 消 化 不 良 ;6 GERD 和 IBS 等 也 可 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其可能和 PSD 是共存关系。

EPS:必须具有以下1或2项症状,上腹痛(影 响 日 常 生 活 );上 腹 烧 灼 感 (影 响 日 常 生 活 )。 常 规 检 查 (包 括 影 像 、生 化 及 内 镜 )未 发 现 器 质 性 、系 统 性 或 代谢性疾病,诊断前至少6个月病程,近3个月存在

症 状 ;每 周 至 少 1 d 。 支持诊断条件:1疼痛可由进餐诱发或缓解,或

空 腹 时 发 生 ;2 可 发 生 餐 后 上 腹 胀 ,嗳 气 ,恶 心 ;3 呕 吐考虑其他疾病;4烧心不是消化不良的症状,但可 共存;5疼痛不符合胆道疾病的标准;6排气或排便 后 缓 解 通 常 不 考 虑 为 消 化 不 良 ;7 GERD 和 IBS 等 也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其可能和 EPS是共存 关系。

2.4.3 FD 症 状 程 度 的 判 定 [12] 主 要 症 状 :如 餐 后 饱 胀 、早 饱 、上 腹 痛 、上 腹 烧 灼 感 等 。 可 采 用 “五 级 评 分体系”进行评分(程度+频度)判定其症状程度。 罗马IV建议 FD 症状严重程度至少≥2分。0分:无 症 状 ,0 d / 周 ;1 分 : 轻 度 , 稍 加 注 意 或 经 提 示 才 意 识 到 症 状 存 在 ,1 d/周 ;2 分 :中 度 ,症 状 明 显 ,但 不 影 响 工 作 和 生 活 ,2 ~ 3 d/ 周 ;3 分 :重 度 ,症 状 明 显 ,影 响 工 作 及 生 活 ,4 ~ 5 d/ 周 ;4 分 :极 重 度 ,症 状 很 明 显,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持续。

3 中 医 辨 证 [13] (1)脾 虚 气 滞 证

主症:1脘腹痞闷或胀痛;2食少纳呆。

次 症 :1 面 色 萎 黄 ;2 嗳 气 ;3 疲 乏 无 力 ;4 大 便 稀溏。

舌 脉 :舌 质 淡 ,苔 薄 白 ;脉 细 弦 。

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第 1项加次症2项。

(2)肝胃不和证

主症:1胃脘痞满;2两胁窜痛,情志不遂易诱 发或加重。

次 症 :1 嗳 气 ;2 口 干 口 苦 ;3 烧 心 泛 酸 ;4 急 躁 易怒。

舌 脉 :舌 质 红 ,苔 白 ;脉 弦 或 弦 细 。

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第 1项加次症2项。

(3)脾 胃 湿 热 证

主 症 :1 脘 腹 痞 满 或 疼 痛 ;2 食 少 纳 呆 。 次症:1头身困重;2口苦口黏;3大便不爽而

滞;4小便短黄。

舌 脉 :舌 质 红 ,苔 黄 厚 腻 ,脉 滑 。 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第

1项加次症2项。 (4)脾 胃 虚 寒 证

主症:1胃寒隐痛或痞满;2喜温喜按。

次症:1泛吐清水;2食少纳呆;3神疲倦怠; 4手足不温;5大便溏薄。

舌 脉 :舌 质 淡 ,苔 白 ,脉 细 弱 。 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第

http://guide.medlive.cn/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 ·891·

1项加次症2项。 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可改善餐后饱胀、早饱等症 (5 ) 寒 热 错 杂 证 状 [2 3 ] 。 但 该 类 药 物 的 疗 效 尚 需 在 我 国 进 一 步 进 行 主症:1胃脘痞满或疼痛;2胃脘嘈杂不适; 临床验证。

3 胃 脘 喜 温 怕 冷 。 次症:1嗳气;3胃脘灼热;3口干口苦;4大便

稀溏。

舌 脉 :舌 质 淡 ,苔 黄 ,脉 弦 细 或 弦 滑 。 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第

1项加次症2项。 FD临床常可2种证型同现,如肝胃不和并脾

胃虚弱,可称为脾虚气滞证;以上证型也可以兼夹食

积、痰湿或血瘀,临证当以辨主证为主。 4 治 疗

4.1 一 般 治 疗

帮助患者认识、理解病情,指导其改善生活方 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去除可能与症状发生有关 的发病因素,提高患者应对症状的能力。避免刺激 性食物和药物,避免辛辣、肥腻冷硬食物、高脂饮食、 咖 啡 、吸 烟 、酒 和 非 甾 体 抗 炎 药 (NSAIDs)。 对 早 饱、餐后腹胀明显者,建议少食多餐。

4.2 西 医 药 治 疗

4.2.1 抑 酸 剂 质 子 泵 抑 制 剂 (proton pump in- hibitors,PPI)或 H2 受体拮抗剂(histamine2recep- tor antagonist,H2RA)可 作 为 FD 尤 其 是 EPS 患 者

的首选经验性治疗药物。PPI对 FD 患者症状的改

善优于安慰剂组,但对 FD 症状的改善,大剂量 PPI

治疗效果不优于标准剂量[14]。一项 Meta分析结果

显示,PPI对EPS亚型的FD患者症状有较好缓解

作用[15]。有报道,H RA 法莫替丁可明显改善 FD 2

患 者 症 状 [1 6 ] 。 2 0 1 5 年 日 本 消 化 病 学 会 制 订 的 F D 指 南 认 为 ,P P I 和 H 2 R A 均 可 有 效 改 善 F D 症 状 , 二 者 疗 效 相 当 [17 ] 。 我 国 《2007 年 中 国 消 化 不 良 诊 治 指南》提出,H2RA和小剂量PPI均可有效治疗 FD[18]。其他一些弱碱性药也有一定的疗效,如硫 糖铝、铝碳酸镁等。

4 .2 .2 促 胃 肠 动 力 药 促 胃 肠 动 力 药 可 作 为 F D , 尤其是PDS的首选经验性治疗药物。我国一项前 瞻性、多中心研究结果提示,伊托必利对 FD 症状的 缓 解 有 明 显 的 疗 效 [1 9 ] 。 也 有 研 究 显 示 , 莫 沙 必 利 对 FD的PDS和EPS亚型患者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症 状 的 作 用 [2 0 ] 。

4.2.3 胃 底 舒 张 药 阿 考 替 胺 (acotiamide,Z-388) 是一种新的化合物,具有松弛胃底、促胃动力的作 用 , 对 P D S 有 效 [2 1 ] 。 其 他 具 有 潜 在 松 弛 胃 底 作 用 的 药 物 包 括 5-HT1A 受 体 激 动 剂 坦 度 螺 酮 [22](可 改 善上腹痛及不适症状)和丁螺环酮可显著降低消化

4.2.4 消 化 酶 复 方 消 化 酶 制 剂 可 作 为 FD 的 辅 助 治疗,但其疗效仍需要更多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证实。 4.2.5 中 枢 作 用 药 物 有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氟 西 汀 对 伴有抑郁的 FD 患者症状疗效明显优于不伴抑郁的 F D 患 者 [2 4 ] 。 对 伴 有 抑 郁 、 焦 虑 等 心 理 因 素 F D 者 可 采 用 心 理 及 如 三 环 类 药 物 阿 米 替 林 及 5-HT/去 甲 肾 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宜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

药物的不良反应。建议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服用。 4.3 中 医 药 治 疗 [25]

4 .3 .1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1)脾 虚 气 滞 证

治法:健脾和胃、理气消胀。

方 药 :香 砂 六 君 子 汤 (《古 今 名 医 方 论 》)加 减 ,药

用 党 参 、白 术 、茯 苓 、延 胡 索 、陈 皮 、广 木 香 、砂 仁 、炙 甘草。

加 减 :头 晕 心 悸 者 ,党 参 改 为 人 参 ,加 白 芍 、阿 胶 益气补 血 ;脘 腹 胀 满 者 ,加 苏 梗 、陈 皮 理 气 消 胀 ;饮 食 积滞者 ,加焦三仙、莱菔子消食化积;兼脾虚下陷者 选用补 中益气汤加减。

(2)肝 胃 不 和 证

治 法 :理 气 解 郁 ,和 胃 降 逆 。 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药用柴胡、

枳壳、川芎、香附、苏梗、白芍、陈皮、法半夏、生甘草。 加减:嗳气、呕恶、反胃之肝郁气逆者加旋覆花、

生赭石、沉香降逆和胃;纳呆、食少之饮食积滞严重 者 ,加 神 曲 、枳 实 、槟 榔 消 食 导 滞 ;嘈 杂 吞 酸 者 ,加 黄 连、吴茱萸清肝泻火;胃痛甚加延胡索。

(3)脾 胃 湿 热 证

治 法 :清 热 化 湿 ,理 气 和 胃 。

方 药 :连 朴 饮 (《霍 乱 论 》)加 减 。 药 物 :黄 连 、姜 厚

朴、石菖蒲、法半夏、黄芩、陈皮、芦根、茵陈、薏苡仁。 加 减 :头 身 沉 重 者 ,加 通 草 、车 前 子 利 水 渗 湿 ;脘

腹胀满者,加枳壳、木香理气消胀。 (4)脾胃虚寒证

治 法 :健 脾 和 胃 ,温 中 散 寒 。

方 药 :黄 芪 建 中 汤 (《金 匮 要 略 》)加 减 ,药 用 黄 芪 、 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炒枳实、砂仁、肉桂。

加减:腹部畏寒者,加吴茱萸、高良姜温中散寒。 (5)寒 热 错 杂 证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消痞。

方 药 :半 夏 泻 心 汤 (《伤 寒 论 》)加 减 ,药 用 清 半

夏 、黄 芩 、黄 连 、干 姜 、党 参 、厚 朴 、神 曲 、浙 贝 母 、乌 贼 骨 、生 甘 草 。

http://guide.medlive.cn/


· 892 ·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消 化 杂 志 2017 年 12 月 第 25 卷 第 12 期

加 减 :腹 泻 便 溏 者 ,加 茯 苓 、炒 白 术 、山 药 、薏 苡 仁 ,健 脾 渗 湿 止 泻 ;嘈 杂 反 酸 者 ,加 黄 连 、吴 茱 萸 、煅 瓦楞子制酸止痛。

4.3.2 中 成 药 治 疗

(1 ) 胃 苏 颗 粒 : 陈 皮 、 佛 手 、 香 附 、 香 橼 、 枳 壳 、 紫

苏 梗 、槟 榔 、鸡 内 金 。 具 有 理 气 消 胀 ,和 胃 止 痛 ,适 用 于 脾 胃 气 滞 证 。 1 5 g / 次 ,3 次 / d , 口 服 。

(2)荜 铃 胃 痛 颗 粒 :荜 澄 茄 ,延 胡 索 ,黄 连 等 。 具 有行气活血,和胃止痛之功,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5 g / 次 ,3 次 / d , 冲 服 。

(3)气 滞 胃 痛 颗 粒 :柴 胡 、延 胡 索 、枳 壳 、香 附 、白

芍、炙甘草。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适用于 肝 气 犯 胃 证 或 肝 气 郁 结 证 。 5 g / 次 ,3 次 / d , 冲 服 。

(4 ) 枳 术 宽 中 胶 囊 [2 6 ] : 白 术 、 枳 实 、 柴 胡 、 山 楂 。 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痞之功。适用于脾虚气滞证。

3 粒 / 次 (0 . 4 3 g / 粒 ) ,3 次 / d , 饭 前 服 用 。

(5 ) 达 立 通 颗 粒 : 柴 胡 、 枳 实 、 木 香 、 陈 皮 、 清 半 夏 、蒲 公 英 、山 楂 (炒 焦 )、焦 槟 榔 。 具 有 清 热 解 郁 ,和

胃降逆,通利消滞之功。适用于肝胃郁热证。6g/ 次 ,3 次 / d , 饭 前 冲 服 。

(6)香 砂 六 君 子 丸 (浓 缩 丸 ):木 香 、砂 仁 、陈 皮 、 制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具有益气健脾, 和 胃 之 功 , 适 用 于 脾 虚 气 滞 证 。 6 ~ 9 g / 次 ,2 次 / d , 口服。

(7 ) 荆 花 胃 康 胶 丸 [2 7 ] : 土 荆 芥 、 水 团 花 。 理 气 散 寒,清热化瘀之功。适用于肝胃不和兼血瘀证。

2 粒 / 次 (1 6 0 m g ) ,3 次 / d , 饭 前 口 服 。

(8)越 鞠 丸 :香 附 (醋 制 ),川 芎 ,栀 子 (炒 ),苍 术

(炒 ),六 神 曲 (炒 )。 具 有 疏 肝 解 郁 、理 气 宽 中 ,消 痞 之 功,适用于气郁痰阻证。6~9g/次,2次/d,口服。

(9)参 苓 白 术 颗 粒 :人 参 、茯 苓 、白 术 (麸 炒 )、山 药 、白 扁 豆 (炒 )、莲 子 、薏 苡 仁 (炒 )、砂 仁 、桔 梗 、甘 草。具有健脾、益气之功。适用于脾胃气虚证。

3 g / 次 ,3 次 / d , 冲 服 。

(10)温 胃 舒 胶 囊 :党 参 、附 子 (制 )、黄 芪 (炙 )、肉

桂 、山 药 、肉 苁 蓉 (制 )、白 术 (炒 )、山 楂 (炒 )、乌 梅 、砂 仁、陈皮、补骨脂。具有温中养胃,行气止痛之功。 适 用 于 脾 胃 虚 寒 证 。 1 . 2 g / 次 ,2 次 / d , 口 服 。

(11)健 胃 消 食 口 服 液 :太 子 参 、陈 皮 、山 药 、麦 芽 (炒)、山楂。具有健胃消食之功。适用于脾虚食积 证 。10 ml/次 ,2 次/d,餐 间 或 餐 后 口 服 。

(13)虚 寒 胃 痛 颗 粒 :炙 黄 芪 、党 参 、桂 枝 、白 芍 、 高 良 姜 、干 姜 、炙 甘 草 、大 枣 。 具 有 益 气 健 脾 ,温 胃 止 痛 之 功 , 适 用 于 脾 胃 虚 寒 证 。 5 g / 次 ,3 次 / d , 冲 服 。

4.4 中 医 特 色 疗 法 (1)针 刺 疗 法 [29]

实证: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以 毫 针 刺 ,采 用 泻 法 ;常 取 足 三 里 、天 枢 、中 脘 、内 关 、期 门 、阳 陵 泉 等 。

虚证:以背俞穴、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穴为主,毫针刺,采用补法。常用脾俞、胃俞、中脘、 内 关 、足 三 里 、气 海 等 。

(2)耳 穴 疗 法 [29]

取 脾 、胃 、肝 、交 感 、大 肠 、小 肠 ,按 压 10 min, 2 次 / d ,7 d 为 1 个 疗 程 。

(3)腹 部 推 拿 [30]

顺 时 针 摩 腹 ,揉 腹 ,点 中 脘 、天 枢 、章 门 、足 三 里 , 搓 摩 胁 肋 ,推 揉 胃 脘 ,点 按 气 海 、关 元 ,振 腹 ,每 次 共

25 min,隔 日 1 次 ,3 次/周 ,连 续 4 周 。 (4)灸 法 [31]

取中脘、神阙,患者仰卧位,在两穴中各切厚约 2分许的生姜1片,在中心处回针穿刺数孔,上置艾 炷 并 点 燃 , 直 到 局 部 皮 肤 潮 红 为 止 。 1 次 / d ,1 0 d 为

1个疗程。

4.5 中 西 结 合 诊 治 要 点 [29]

FD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功能性胃病,起病多 缓慢,病程较长,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现代医学多 从制酸药、促动力药、助消化药及根除Hp药物等方 面进行治疗,其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明显,但长期或 大量使用上述药物,部分可以引起头痛、周身不适, 甚至白细胞减少、血清转氨酶增高等不良反应,并且 存在停药易复发。中医药治疗 FD 的疗效虽不如西 药 迅 捷 ,但 疗 效 稳 定 ,不 良 反 应 小 ,复 发 率 较 低 ,因 此 在治疗FD的过程中,应根据病情和病程,充分把握 本病的类型及其发病特点,以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 势,进行优势互补。

以早饱感、餐后上腹部饱胀不适为主要症状的 PDS,西药首选药物为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伊 托必利等以快速消除症状,中药可给予香苏散、柴胡

疏肝散理气消胀或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理气消胀。 以 上 腹 烧 灼 感 ,上 腹 痛 为 主 要 症 状 的 EPS,西 药 首 选 药 物 为 PPI、H2RA 等 抑 酸 剂 ;中 药 可 给 予 左 金丸合旋覆代赭汤泄肝清热,和胃降逆,半夏泻心汤

(1 2 ) 三 九 胃 泰 颗 粒 [2 8 ] : 三 叉 苦 、 黄 芩 、 九 里 香 、

两 面 针 、木 香 、茯 苓 、白 芍 、地 黄 。 具 有 清 热 燥 湿 ,行

气活血,柔肝止痛,消炎止痛,理气健胃之功。适用 FD伴轻、中度抑郁、焦虑症状,可选用黛力新 于除脾胃虚寒证的其他证型。10g/次,2次/d。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严重者现多用选择性5- 冲服。 HT 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西

合旋覆代赭汤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http://guide.medlive.cn/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 ·893·

酞普兰、舍曲林及氟伏沙明。可联用柴胡加龙骨牡

蛎汤,加味逍遥散、柴胡舒肝散等方药加减。 5 疗效评价

5.1 单 项 症 状 疗 效 评 价 标 准

量,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汉化版 SF-36健康调查量表

进 行 评 价 ;患 者 报 告 结 局 指 标 (patient reported out- comes,PRO)测 评 量 表 ,即 PRO 量 表 ,是 近 年 国 外 在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价之上发展起来的评价指 标。在慢性病领域,从患者报告结局指标的角度入 手,以量表作为工具来评价中医临床疗效,已经逐渐 被认可。借鉴量表的制作原则和方法,研制具有中 医特色的脾胃系疾病PRO 量表,对消化不良的疗效

主要症状单项的记录与评价:主要症状指餐后

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上腹烧灼感。主要

症状分级记录:0级:无症状,记0分;I级:症状轻

微 ,不 影 响 日 常 生 活 ,记 1 分 ;II 级 :症 状 中 等 ,部 分

影 响 日 常 生 活 ,记 2 分 ;III 级 :症 状 严 重 ,影 响 到 日 常

生活,难以坚持工作,记3分。症状疗效判定:1显

效:原有症状消失;2有效:原有症状改善2级者; 约半数以上FD患者存在精神心理障碍,FD症

3进步:原有症状改善1级者;4无效:原有症状无

改善或原症状加重。 5.2 证 候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 分 - 治 疗 后 积 分 )/ 治 疗 前 积 分 × 100 % 。 1 临 床 痊 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

9 5 % ; 2 显 效 : 主 要 症 状 、 体 征 明 显 改 善 ,7 0 % ≤ 疗 效 指 数 < 95% ;3 有 效 :主 要 症 状 、体 征 明 显 好 转 ,

30% ≤ 疗 效 指 数 <70% ;4 无 效 :主 要 症 状 ,体 征 无 明 显 改 善 ,甚 或 加 重 ,疗 效 指 数 < 30 % 。

5.3 胃 肠 动 力 学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目前认为核素标记闪烁测定胃排空是胃动力检

查 的 金 标 准 ,液 体 试 餐 用111In-DTPA 标 记 ,固 体 试 餐 用 99 m Tc 标 记 ,通 过 用 99 m Tc- 鸡 肝 固 相 试 餐 ,在 餐 后不同时间应用γ-照相机计数,测定胃内容标记物 含量,由此计算胃的排空率。有研究发现可利用不 透 X 线 标 记 物 法 (r a d i o p a q u e m a r k e r s , R O M , 如 钡 条胃排空法)测定胃排空,其服用不透 X 线标志物 试餐后,在X线下可监测到不同时间胃内存留的标 志物数目,从而获得胃对不消化固体的排空情况。 由于核素胃排空法在许多医院设备尚不多见,且各 中心因试餐和分析技术不同使结果不易比较;不透 X线标志物试验餐法及实时超声法等检测胃排空功 能简单易行、稳定可靠,建议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

5.4 胃 容 纳 功 能 和 感 知 功 能 评 价 评价近端胃功能的“金标准”是电子恒压器

(Barostat)检 测 技 术 ,但 检 测 费 时 费 力 ,患 者 耐 受 性 差,因而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近年来,有人提出使 用 水 负 荷 试 验 (water load test,WLT)进 行 近 端 胃 功能评价,发现其结果与恒压器检查结果存在很好 的相关性,而且较恒压器更接近生理状态,但目前对 该试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和量化标准尚无定论。B超 水负荷试验在评价近端胃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状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焦虑等有关,建议采用 Ham- ilton焦虑(HAMA)及 Hamilton抑郁(HAMD)量

表进行测评。

项 目 负 责 人:李军祥、陈 誩 共识意见执笔人:李 岩、李军祥 参与本共识意见专家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名): 王长洪、王彦刚、甘 淳、冯五金、冯培民、吕冠华、 吕 宾、朱金水、任顺平、危北海、刘冬梅、刘成海、 刘绍能、江学良、孙 聪、劳绍贤、苏娟萍、李天望、 李军祥、李 岩、李茁然、李冠华、李道本、杨春波、 杨胜兰、肖 冰、时昭红、吴云林、何晓晖、沈 洪、 沈 薇、张万岱、张荣华、陈治水、陈 誩、林寿宁、 周正华、赵洪川、胡 玲、柯 晓、姚希贤、姚树坤、 徐克成、唐旭东、唐艳萍、梁 健、琚 坚、智发朝、 谢 胜、谢晶日、窦永起、潘 洋、魏 玮、魏品康

参考文献

[1] Mahadeva S,Goh K L.Epidemiology of functional dys- pepsia:A global perspective[J].World J Gastroen- terol,2006,12(17):2661-2666.

[2] Kwan A C,Bao T,Chakkaphak S,et al.Validation of Rome II criteria for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 ders by factor analysis of symptoms in Asian patient sample[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3,18(7):796

-802.

[3 ] 李 晓 波 , 刘 文 忠 , 戈 之 铮 , 等 . 上 海 地 区 消 化 不 良 症 状

临 床 特 点 分 [J].中 华 消 化 杂 志 ,2005,25(3):142- 145.

[4] 吴 改 玲 ,柯 美 云 .300 例 上 腹 部 消 化 不 良 患 者 的 病 因 和 临 床 特 点 剖 析 [J ] . 基 础 医 学 与 临 床 , 2 0 0 1 , 2 1 ( 增 刊 ) :

82.

[5 ] 方 秀 才 , 侯 晓 华 , 译 . 罗 马 IV 功 能 性 胃 肠 病 [ M ] . 北 京 :

科 学 出 版 社 ,2016,558-578. [6]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医学会

5.5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 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国功能性消 中医药治疗消化不良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 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

评价有借鉴意义。 5.6 其 他

http://guide.medlive.cn/


· 894 ·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消 化 杂 志 2017 年 12 月 第 25 卷 第 12 期

(4):217-229. [7] Sugano K,Tack J,Kuipers E J,et al.Kyoto global

consensus report on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J]. Gut,2015,64(9):1353-1367.

[8] Wang A,Liao X,Xiong L,et al.The clinical overlap betwen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iritable bowel syn- drome based on Rome I criteria[J].BMC Gastroen-

terol,2008,8:43.

[9] 孙艳芳,李延青,王亚平.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

综合征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和生活质量特点[J].胃肠病

学 ,2006,11(8):492-494.

[10] 姚欣,杨云生,王永华,等.功能性胃肠病与胃食管反

流 病 重 叠 发 病 的 研 究 .[J]中 国 实 用 内 科 杂 志 ,2008, 28(5):360-362.

[11]Stanghelini V,Chan F K,Hasler W L,et al.Gas- troduodenal 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16,150

(6):1380-1392. [12]Xiao Y L,Peng S,Tao J,et al.Prevalence and Symp-

tom Patern of Pathologic Esophageal Acid Reflux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Based on the Rome I Criteria[J].Am J Gastroenterol.2010,105(12):

2626-2631. [1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

意 见 (2 0 0 9 ) [J ] .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 2 0 1 0 , 3 0 (5 ) : 533-537.

[14] Miwa H,Ghoshal U C,Gonlachanvit S,et al.Asian consensus report on functional dyspepsia[J].J Neuro- gastroenterol Motil,2012,18(2):150-168.

[15] Wang W H,Huang J Q,Zheng G F,et al.Efects of proton-pump inhibitors on functional dyspepsia:ameta- analysis of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edtrials[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5(2):178.

[16]Seno H,Nakase H,Chiba T.Usefulnes of famotidine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patient treatment:comparison among prokinetic, acid suppresionand antianxiety therapies[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5,21(Sup- pl2):32-36.

[17] Miwa H ,Kusano M ,Arisawa T ,et al.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for functional dyspepsia[J].J

Gastroenterol,2015,50(2):125-139. [18]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国消化不

良 的 诊 治 指 南 (2007,大 连 )[J].中 华 消 化 杂 志 ,2007, 27(12):832-834.

[19]Sun J,Yuan Y Z,Holtmann G.Itopride in the treat- 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Chinese patients:apro- spective, multicentre, post-marketing observational

study[J].Clin Drug Investig,2011,31(12):865-

875.

[20] 蒋 琦 ,丁 小 云 ,章 四 杰 ,等 .莫 沙 必 利 和 泮 托 拉 唑 治 疗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的 对 照 研 究 [J].胃 肠 病 学 ,2011,16

(9):547-550.

[21] Matsueda K ,Hongo M ,Tack J,et al.A placebo-con-

troled trial of acotiamide for meal-related symptom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J].Gut,2012,61(6):821-828. [22] Miwa H ,Nagahara A ,Tominaga K ,et al.Ef ficacy of the 5-HT1 Aagonist tandospirone citrate in improving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a ran- domized controled trial[J].Am J Gastroenterol,2009, 104(11):2779-2787.

[23]Tack J,Jansen P,Masaoka T,et al.Eficacy of bus- pirone,a fundus-relaxing drug,in patients with func- tional dyspepsia[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 10(11):1239-1245.

[24] Wu C Y,Chou L T,Chen H,et al.Efect of fluoxetine on symptoms and gastricdys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J].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3,50(49):278-283.

[2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 性 消 化 不 良 的 中 西 医 结 合 诊 疗 共 识 意 见 (2010)[J].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2011,31(11):1545-1549.

[26] 徐翠萍,徐大毅,寇秋爱,等.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 性 消 化 不 良 403 例 的 期 临 床 试 验 [J].中 国 新 药 与 临 床 杂 志 ,2004,23(8)493-497.

[27] 陆静静,虞松园,虞婓斐.荆花胃康胶丸联合盐酸伊托 必利分散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消 化 杂 志 ,2016,22(6):341-342.

[28] 李博,赵迎盼,高蕊,等.中成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试验方案及研究病历设计和实施[J].中国新药杂 志 ,2016,25(2):187-192.

[29] 张 声 生 , 沈 洪 , 王 垂 杰 , 等 .中 华 脾 胃 病 学 [M ].北 京 :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2 0 1 6 :3 8 2 - 3 8 3 .

[30] 张党升,薛卫国,李建辉.腹部推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 的 临 床 观 察 [J].北 京 中 医 药 ,2010,29(8):619-

621.

[31] 章 振 宇 .灸 法 治 疗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60 例 报 告 [J].中 医

药 临 床 杂 志 ,2006,18(1):61-61.

http://guide.medlive.cn/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5 万

回复26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