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重发:1例孕妇用药安全咨询的微信对话

发布于 2019-08-21 · 浏览 4004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26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按:

在手机版上丁香园打不开原发的补充检索资料。重发;

这个补充检索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聚肌胞这个药在世界上过去应用,没有发现什么大的孕妇用药安全风险的有关信息。哪为什么说明书中(禁忌)一栏:孕妇禁用。在(注意事项)一栏,孕妇和哺乳期尚不明确。对于说明书中“孕妇禁用”一语,真是说明书的必备“标配”,不写厂家会100个不放心,管它清楚不清楚!

所以,我反复呼吁药师要研读药品说明书。作为孕妇用药安全咨询服务解答,就是咨询者不吃药,光吃饭吃菜,也没人会说打包票去包搅天下奇事。

所以,我的回答,始终只是提供信息,供咨询者参考,因为,涉及因素太多太复杂。

我的孕期用药安全的专题文献资料库,将分别有近30个专题专栏,每一专栏内容极其丰富,只能意会!

2019-08-21,辛老师


 

重发:1例孕妇用药安全咨询的微信对话

2019-08-20(辛老师记录)

 

1,网友1:(药物警戒群;滦州—-董某)(2019-08-20,下午4:26)

某护士,35岁,二胎,平时月经不规律,咨询:现在彩超显示孕周13周5天,推算末次月经为5月15日,聚肌胞肌注打针从4月11日开始,隔两天一次,一次4毫克,应该是5月底25、26号左右结束,6盒药,剩下1盒零两支。7月初出血一次,7月中旬持续一段时间有血丝,其余没什么异常。(附二照片说明书)

 

这样的胎儿可能畸形主要表现哪些方面?能否用现在检测手段动态观察?这个胎儿有无必要保留?

 

尊敬的各位老师,能帮我问问临床专家和药学专家吗?谢谢!

 

2,网友-白药师:

@滦州市某医院-董某;动物实验显示,在孕早期经聚肌胞免疫激活的啮齿类动物在动物成年后脑容量降低,并与精神分裂与焦虑症有关。聚肌胞在体内诱导干扰素而起作用,干扰素对灵长类动物有致流产作用。供参考。

 

3,辛老师;

@滦州某医院-董某:

你去搜索本人的几十年来孕妇安全用药的咨询记录和感悟,就可找到基本答案,但不会是“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而是一个分析判断理解认识的“思维逻辑”!

你这个孕妇用药案例,最大的危害因素是什么?是35岁!

 

4,网友-1,董

谢谢白老师和辛老师,我把信息转给本院的护士。

 

5,妇科医生群:谭某:

@辛学俊主任药师,丁香园合理用药版 辛老师,怎样才能搜到您的孕妇安全用药咨询记录及感悟呀?谢谢。

——辛老师回复:

@谭某,茂名某人医产科 —分散的很,比较集中的部分在丁香园合理用药版,妇科版,其他有各种问答,论文交流等。

 

附:图1,2,

 

 

补查:

【1】“聚肌胞”:

南国 聚肌胞注射液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224H00073

功能主治:

用于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单纯疱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生产企业:

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

禁 忌:
1、 孕妇禁用。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双链聚肌苷酸-聚胞苷酸聚合物的无菌水溶液。辅料为:单硫酸卡那霉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氯化钠。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禁用。

药代动力学:
本品肌内注射后约10~20分钟血液浓度达高峰,代谢产物主要从尿液排出。

说明书修订日期:
2006-12-26

 

【2】美国:2005年版《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杨慧霞--主译)--未收载。

 

【3】美国,17版,《药物与母乳喂养》,2018年中文版,无收载,

 

【4】精编临床用药必备,主编,史美甫-等,--未收载。

 

【5】马丁代尔药典(35版);

1906页,收载:聚肌胞苷酸,未见“妊娠用药”风险收载。

705页,收载:聚肌胞12尿苷酸,未见“妊娠用药”风险收载。

 

【6】古轻 吉尔曼 临床药理学基础(10版)[1]1014页、(第50章,抗病毒药);1043页(第51章,抗病毒药),总目录:J1593--1594页,均未见“聚肌胞”。

 

【7】新编药物学,17版,716页,聚肌胞,未见妊娠用药提示。

 

【8】360网-搜:聚肌胞--获:

聚肌胞的百科

聚肌胞聚肌胞(Polyt:C)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双链核糖核酸,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角膜炎、带状疱疹、各种疣类和呼吸道感染等。

聚肌胞可诱导低水平的干扰素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此外还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某些特异性免疫功能,达到抗肝细胞坏死和抗肿瘤作用等。· 肌内注射一般每2日1次,每次2-4mg,疗程数日至数月不等。聚肌胞在兽药方面主要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家禽、家畜病毒性疾病.

基本信息

【药物名称】聚肌胞

【英文名】Poly I:C

【别名】聚肌胞苷酸;聚肌苷酸胞嘧啶核苷酸,聚肌苷酸-聚胞苷酸, 聚肌胞

【外文名】Poly I:C

【作用用途】为一种干扰素诱导剂。在体内细胞诱导下产生干扰素,有类似干扰素的作用,故有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辅助治疗。

【适应症】

用于慢性乙型肝炎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角膜炎带状疱疹、各种疣类和呼吸道感染等。

【药代动力学】本品肌内注射后约10~20分钟血液浓度达高峰,代谢产物主要从尿液排出。

用量用法

成人

·常规剂量

· 肌内注射一般每2日1次,每次2-4mg,疗程数日至数月不等。用于肿瘤时,剂量可增至每日1-10mg/kg。

1.带状疱疹:聚肌胞2mg,5日为一疗程,一般用药2个疗程。

2.流行性胸痛(病毒感染):同带状疱疹项。

3.扁平疣:每次2mg,隔日1次;并外擦聚肌胞液6mg(加2%水杨酸酒精100ml),每日2次。7日为一疗程。

4.水痘:聚肌胞2mg,维生素B12500μg,隔日1次。

5.流行性结膜炎:聚肌胞2mg,每日1次,3日后改为隔日肌内注射1次;配合氢化可的松眼药水滴眼。

6.肿瘤辅助治疗:聚肌胞每次1-2mg,隔日1次或每周2次。

·静脉注射慢性乙型肝炎:每次10mg,每周2次,疗程3个月。

·滴眼病毒性角膜炎:每次1-2滴,每3小时1次。

·滴鼻预防流感:应用滴鼻剂,每次1-3滴,每日3-5次。

·局部注射

1.扁平疣:皮损部皮下注射聚肌胞0.5-2ml,每2日封闭1次,5-10次为一疗程,治愈率高。

2.跖疣:修削后,局部注射聚肌胞2mg、加2%利多卡因2ml,跖疣基底部每次0.3-0.5ml,每日1次,用药3次可消退。

·外用扁平疣:使用方法参见肌内注射项。

儿童

·常规剂量

·肌内注射

1.婴幼儿秋季腹泻:加用聚肌胞1-2mg,每日1次,疗程3-4日,可提高常规疗法的疗效。

2.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小于2岁,聚肌胞每次1mg;小儿大于2岁,聚肌胞每次2mg。每日1次,可缩短病程,阻止感染扩散。

注意事项

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孕妇。

2.慎用尚不明确。

3.药物对妊娠的影响本药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4.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尚不明确。

5.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有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暂时升高的报道。。

折叠编辑本段不良反应

1.本药的不良反应较多,几乎所有使用本药治疗的病人都出现口干、头晕、头痛、恶心、肌痛、关节炎、发冷。

2.少数患者可出现较严重的过敏反应,还可引起自体免疫病和注射部位疼痛。

3.静脉注射本药可有发热反应,有时达38℃以上。

4.有出现低血压、惊厥、昏迷、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的报道。

【规格】 针剂及注射液:1mg(2ml)、2mg(2ml)。

【类别】免疫抑制剂

折叠编辑本段用途

折叠人药作用

聚肌胞(Poly I:C)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双链核糖核酸,可诱导低水平的干扰素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此外还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某些特异性免疫功能,达到抗肝细胞坏死和抗肿瘤作用等。

治疗后表面抗原滴度明显下降者占22.5%,使e抗原阴转率达36.8 %,使核心抗体滴度明显下降者占 55%。在治疗中测定患者血清干扰素。但是由于不同的乙肝患者感染乙肝病毒的程度以及患者本身的身体素质等不同,感染乙肝以后不要自行盲目用药,一定及时做全面检查以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1、主要用于激活免疫细胞淋巴细胞,聚肌胞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不仅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白介素-2和干扰素,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抗体。

2、广谱抗病毒药,广泛应用于慢性乙肝,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

折叠兽药方面应用

聚肌胞在兽药方面主要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家禽、家畜病毒性疾病.

聚肌胞特点

1、使用方便、广泛:可以与许多药物同时使用, 与黄芪多糖、左旋咪唑、利巴韦林配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部分抗生素配伍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在粉、散剂等许多品种中添加本品,具有明显提高原有产品疗效的作用,同时不干扰原产品的检测;本品无种属特异性,可广泛在家禽、猪、牛等动物上使用。

2、使用安全:一是使用聚肌胞后不影响机体抗体水平,可用于预防肉仔鸡后期常发的病毒性疾病,避免了由于加强免疫引起的抗体水平过高及疫苗应激反应和避免或降低药残,影响家禽产品出口;二是抗病毒谱广,毒性小、安全范围大。

3、可以与疫苗同时使用,能起到弥补免疫空白期、缓解疫苗应激反应、增强免疫效果的作用。

4、聚肌胞(1%含量原粉)经特殊加工可口服给药,不受消化酶和胃酸的破坏,可常温保存二年

5、广谱抗病毒药,可用于:

鸡:传支、传喉、新城疫、流感、法氏囊病、鸡痘。

鸭: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等。猪:猪无名高热病(蓝耳病变异株)、圆环病毒、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病毒性腹泻、非典型猪瘟等。

折叠编辑本段说明书

【药品名称】

聚肌胞注射液

【英文名】

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Injection

【汉语拼音】

Jujibao Zhusheye

【性状】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由多分子核苷酸组合而成,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对多种病毒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并能增强抗体形成和刺激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药代动力学】

本品肌内注射后约10~20分钟血液浓度达高峰,代谢产物主要从尿液排出。

【适应症】

用于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单纯疱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

1.肌内注射。一次1~2mg,隔日1次。

2.结膜内注射:一次0.2~0.5mg,隔三日1次。患带状胞疹者可配合局部外用,一日数次。

【不良反应】

少数病人可有低热。

【禁忌症】

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1.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

2.注射后产生发热者,如两天后不能自行消失,应即停药。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

儿童用药量酌减。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规格】

2ml:2mg

【贮藏】

密闭,在凉暗处保存。

【有效期】

暂定2年。

【9】360搜:“聚肌胞生殖毒性”,获:

(1)聚肌胞(PolyI:C)的毒性和临床研究--《科学通报》1980年01期【1】

【1】全文下载,无生殖毒性研究信息。

 

【2】聚肌胞对小鼠的一般毒性和致突变作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804

收藏 | 投稿 |  手机打开

聚肌胞对小鼠的一般毒性和致突变作用

倪嘉宁  吕英军  鲍恩东  

【摘要】:为探讨聚肌胞对实验动物的毒理学效应,本试验通过急性毒性、蓄积毒性、亚慢性毒性和致突变作用等试验研究聚肌胞对昆明系小鼠的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结果表明,聚肌胞注射液对小鼠的LD50为83.5mg·kg-1,95%可信限为66.28~105.32mg·kg-1;聚肌胞注射液对小鼠的蓄积系数(K)大于5,为弱蓄积性,且小鼠对聚肌胞注射液小剂量长期染毒出现耐受现象;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高剂量组死亡小鼠呈现腹泻、肠道臌胀、肠道有水样内容物等消化系统毒性特征的毒性反应,中剂量组呈现微弱毒性反应,而低剂量组无明显毒性;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聚肌胞注射液的致突变作用较弱。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基金】:江苏省科技攻关(三药)项目(BE2005605) 

---再无可用资料信息获得。

下步怎样去分析判断,决定妊娠是否保胎?读过书,识得字的人,自己决定。

 


最后编辑于 2019-08-21 · 浏览 4004

回复3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