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中哲学之“呼吸与心理”
大师这种动物濒临灭绝,连名号都被恶搞成了“大湿”,大师在桥礅下打坐运气常被人耻笑,问题来了:运气有用吗?
人身上有些肌肉受意识支配,比如四肢的肌肉。
有一些肌肉不受意识支配,比如: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
而有个地方很特殊,既受意识控制,又受非意识控制,那就是一一呼吸。醒着的时候,我们可自由控制呼吸节律;睡着了呼吸也不会停,仍按节律吐纳。
呼吸就象是一个法门、一条通路或一座桥梁,连接着意识与非意识。
呼吸是如何连接意识与非意识的是个哲学问题,也即不能完全用科学来解释。但我们能切实感觉到此通路的存在,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紧张时深吸一口气,就不那么紧张了,这是意识通过呼吸控制非意识;心情沮丧时会不由自主地哀声叹气,这是非意识通过呼吸反作用于意识。
气定神闲、神清气爽、心平气和、屏气凝神、气急败坏、心浮气躁…这些都是前人感受此通路后创造的词汇。
急诊狗经常会碰到精神受刺激的青年男女,出现无法自控的急促呼吸,那叫过度换气综合征;而阵发性室上速的患者通过做Valsalva呼吸居然可以神奇地让非意识控制的心跳慢下来。
以上种种,均提示意识~呼吸~非意识通路的存在,且通路是双向的。
于是,利用此通路的哲学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这一法门从而达到控制非意识的目的。
南怀谨在《老子他说》中提到“从炼气而求得袪病延年、长生不老的方法,早已成为东方人文的专长”。儒道佛深谙此道,西藏密宗、印度瑜伽术、日本合气道、武士道,也都讲究利用气息而修炼精神,现代心理治疗更是绕不开调整呼吸这一手段。
梁冬这样解读庄子的“生物之以息相吹”:通过呼吸,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身体不受意识支配那部分的韵律,比如说心跳、肠胃……它们都可以借由我们对呼吸的调控来加以调节,这就叫“相吹”。
由此推论:焦虑、忧郁等非意识领域疾患,以及由非意识控制的胃肠道、心脏、膀胱等疾患,叠加呼吸疗法应该是有用的(注:无法提供循证)
呼吸秘技有200种之多,提炼一些共性:经鼻,腹式呼吸,全神贯注心无杂念,匀缓深长,呼尽吸足,呼吸切换时做的文章最多,大致的意境:感觉不到呼的结束,也感觉不到吸的开始,时间凝固,犹如悬浮于太空之境。
也许功力深沉的呼吸就象揉面,揉合着意识与非意识,一呼一吸之间已意识不到自己正在有意识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