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临床思维——“推诿”患者怎么来的

发布于 2019-08-14 · 浏览 2.9 万 · IP 北京北京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26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近期的新闻热点。虽然大家讨论很多,官方处理意见也出来了,但确实是个临床非常常见的现象。我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怎么看待这个新闻,如果你是当事医生,如何处置。

img

      学生回复如下: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学生的观点如下:

1、当事医生没有执行首诊负责制;

2、医德医风有问题,推诿病人;

3、病人病情轻微,医生认为可以不用处理,被家属认为是推诿;

4、这是一面之词,应该听听当事医生的说法;

5、没有小儿外科,处理困难,应该建议病人转往有小儿外科的医院;

6、相关科室需要共同协商,一切解决问题。

 

       最近关于该事件又有来自于当事科室主任的消息,但新闻本身并不重要,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实在太多。病人在多个科室之间来回跑的现象太多了,这种来回折腾很容易让病人情绪失控,同时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多年前的某院杀医事件,凶手在行凶前在结核病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之间多次就诊,未能拿到明确的结论。

 

       大家学习临床思维,总是羡慕大医院专家手到病除,火眼金睛的本领。其实临床思维不是这么回事的,能做高难度的手术,能诊断疑难杂症并不是医院水平高的表现,不同级别的医院任务不同,也就有不同的事情要做。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敢承担该承担的风险,才是水平高的表现。比如针对跨专科的复杂病人的处理。

 

      多年前某三甲医院有这么个病例,孕妇输尿管结石,痛得很严重,急诊科就诊。急诊科联系泌尿外科会诊,常规应该是杜冷丁止痛。但杜冷丁说明书写的孕妇禁用。急诊科联系妇产科会诊,妇产科当然也没有办法。前后折腾72小时后,家属到院长办公室闹,最后收治到妇产科住院治疗。妇产科“观察”了24小时未处理,家属联系到其他医院治疗,办理出院。

       还有更常见的例子,孕妇感冒发热,妇产科让去呼吸科看,呼吸科让去妇产科看。

现在大多数医院规定不能推病人到别的医院就诊,但没说科室之间不能互相推。所以就有了病人长时间滞留在门急诊,各科室拒收病人的情况。

       这些病例的处理其实都不难,难的是大家怕担风险。以前把病人推来推去没什么大问题,大不了找院长闹。现在有智能手机,能拍照录视频,能上网闹大,再有孕妇输尿管结石疼痛96小时不处理这样的例子,估计不是院长能扛下来的。

       另外临床医学并不只是看病一个事情,有效率的看病也是关键。长生不老是自古以来人类永恒的追求,医疗的投入永远是个无底洞,从国家层面说,就是用有限的资金做尽可能多的事情;从医生层面说,很多时候是让病人“尽快”的拿到结论。这都是临床思维的组成部分。让病人来回折腾肯定是有违提高效率的精神。

       提高病人就诊效率的关键是病历,特别是门急诊病历,这是病案室不会查,但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门急诊病历一定要告知病人下一步如何处理,如果处理无效怎么办,多从病人角度思考问题,病人的焦虑往往就是“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应该告诉病人:下一步应该去神经外科就诊,如果神经外科没有特殊意见,再来我这里,我给你处理,或者我院xx技术不好,如果信不过我们医院,转某某医院治疗。告诉病人的话写到病历里面。实际中很多医生是:告诉病人,我们科没问题,你找XX科。每个医生都这样说,病人就来回折腾,成了“推诿病人”了。无论最终是哪个科室的问题,最后处理起来肯定是所有科室都会遭殃。

        很多病人喜欢重复问同一个问题,有一次没有回答清楚,难免会引起误解,特别是换一个家属再来问一次,说的有些不一样,也会产生误解。所以,回复病人的问题,一定要写到病历里面,比如伤口严重与否的问题,告诉病人“这个伤口很小,不需要用药,不需要住院,回家观察,症状如何如何加重复诊”。有了这样的书面证据,“推诿病人”的结论肯定是不成立的,病人要反复问的就一句话“自己看病历”。有些医生不愿意写病历,因为担心写了就要担责。其实真出了事打官司,没有病历一样要担责。

       同样,在自媒体发达的年代,每个科室拒绝处置复杂病人,并不能推卸责任,病人死在急诊科,相关科室全都要担责。现在流行MDT就是针对复杂病人,多科室一起坐下来讨论,尽快给患者一个结论,减少患者身体、时间、经济上的损失。

 



最后编辑于 2019-08-16 · 浏览 2.9 万

74 75 1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