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没有化验单,我们就不能不会诊断了吗?

发布于 2019-07-24 · 浏览 13.8 万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28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前两天,在带规培医生一起分析病例时,针对一位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时,我说要考虑心功能不全,管床的规培医生说道:“写病历的时候,患者血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还没出来,所以没有下这个诊断?”

我问道:“为什么不能下?”

规培医生说:“我在其他科室轮转时,有老师告诉我诊断心功能不全一定要有脑钠肽的结果,否则不能下这个诊断。”

我听完先是一震,然后反问道:“按你的意思,心功能不全以前是不存在的,因为在20年前以及更早的时间,我们绝大多数医院都没有开展这个检测项目,请问我们是不是就不会诊断心衰了?或者说我们的医生去到边远地区或者援疆援藏,那里没有检测这个项目,我们非要送这个项目到大城市来检测,出了结果后才敢下心衰的诊断吗?”

有一次到消化科会诊,一个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人,前几天因肺炎气急加重入住重症监护室,给过四五天的治疗,体温已下降38度,C反应蛋白也明显下降,于是从重症监护室刚转到消化科,在消化科仅呆了一天就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消化科打电话急会诊说考虑肺部感染加重。我查看病人看到患者处于半卧位,在询问患者及家属后得知前一天上午刚转过来时是平卧位,到下午开始床头开始摇高,同时还出现少尿的情况。查体时发现心率增快,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我回到办公室看医嘱发现给患者输注了大量的液体,基本上都是含有钠的液体(生理盐水或者5%GNS),于是我判断患者为急性心衰,一边让主管医生完善检查(床边胸片、血NT-proBNP),一边先利尿和减少输液量,同时建议请心内科医生会诊。

那一天我在其他科室会诊遇到了心内科医生,问起消化科病人的情况,他给我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他说:“这个病人的胸片你看过没有,两肺大片渗出说明肺部感染很重。至于心衰的诊断,患者前两天做过NT-proBNP还在正常,怎么会是心衰?”

听到他说的话,我一度怀疑我的判断,马上打开电脑看化验单,这时NT-proBNP出来了,已是正常高限的两倍,而胸片我一看这不是肺水肿的表现吗?天啦!心内科医生怎么连心衰都不会诊断了?

有一年医院搞活动在某地度假,我和几个同事晚上聊天,有一检验科同事说道:“你们临床医生现在是不是听诊器都不怎么用了?至少外科医生好像基本不用了,内科医生用的好也不多了。”另外一人也说道:“我听某位心内科医生说,现在听诊器可以丢了,听得再好也不如心超看得清楚。”

的确,现代化的影像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观察人体的能力在增强,也导致了我们现在很多医生对于传统的听诊器的轻视和忽略,以及对于病史和体征重视程度的下降。但问题是我们真是可以完全依赖于检测检查吗?我们是不是离开这些化验单和影像手段就不会看病了呢?

残酷的现实是--的确如此,我们很多医生已经沦为化验单和检查单的奴隶了,我们不少医生一旦看到D二聚体增高就判断是肺栓塞,一看到降钙素原增高就判断一定是感染,完全无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

现代医学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各种检验检查技术的进步让我经常觉得学海无涯,在享受现代化技术带给我们的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困惑。我们很多人对于很多检测化验内容缺乏了解,特别是检测原理和检测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更何况作为临床医生,你的价值体现在于你能否统合各种主观和客观证据,进行分析和推演得出最接近真实的判断,否则在人工智能(AI)到来的时代,也许AI就能把我们替代。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3.8 万

120 142 5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2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