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影像征象精讲9:呼吸系统—胸部(普放1)

一、船帆征
船帆征(sail sign)
船帆征是婴幼儿正常胸腺在胸片上的征象。
在婴幼儿胸片上,经常能见到一从上纵隔突向肺野的似船帆状密度增高影,称为船帆征;此征是正常胸腺在胸部正位片上的投影。胸腺凸向肺野时,由于表面的脏层和壁层胸膜同时被推入肺野内,因而船帆影的外缘和下缘锐利、清晰。
当船帆征不典型时,须加拍侧位做进一步检查,注意与淋巴结核、纵隔积液、肺炎等疾病鉴别。
典型病例
病史不详,正常胸腺船帆征。
引用文献:
2. 陈凡.胸部X线征.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155-156.
二、大三角帆征
大三角帆征(Spinnaker sign)别名:天使翼征
大三角帆征:是新生儿纵隔气肿典型征象。
纵隔气肿时,在气体衬托下勾勒出胸腺轮廓,呈大三角帆样阴影,称为大三角帆征。
大三角帆征不同于船帆征,前者由于纵隔气体的衬托,不仅胸腺的外缘和部分下缘显影,而且大部分内缘和全部下缘显影,而后者仅能显示胸腺的外缘和部分下缘。此征多见于右侧,亦可见左侧;双侧都出现则称为天使翼征。
典型病例
病史不详,胸腺在纵隔气体衬托下呈大三角帆征。本例左、右侧同时出现,呈天使翼征。
引用文献:
1.http://dps2015.rsna.。org/exhibit/?exhibit=CH100-ED-X. Viteri A, Cisneros S, Lecumberri I, Schuller M, Ruiz B, Morandeira C, Grande D.
2.陈凡.胸部X线征.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156-157.
三、横隔连续征
横隔连续征 (Continuous diaphragm sign)
横隔连续征:是纵隔气肿征象之一。
纵隔气肿时,气体向下扩散至心脏与膈肌之间,勾勒出心脏下方膈肌中央部,从一侧至另一侧胸壁膈肌上表面呈连续状,称为横隔连续征。
横隔连续征常见于纵隔气肿,心包积气及腹腔游离气体时亦可以出现此征象。故见到此征像时,需要结合临床及其它影像表现,进行鉴别,做出正确诊断。
典型病例
A
B
C
男,20岁。呼吸困难、咳嗽。胸部正位片颈部、主动脉结旁及左心缘可见气体密度带,同时可见横隔连续征(红实线)。图C为CT冠状位MPR图像,清晰显示颈部软组织内、纵隔旁及心脏下缘气体,呈横隔连续征(白箭示)。
引用文献:
1.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continuous-diaphragm-sign?lang=us. Dr Craig Hacking, Dr Andrew Dixon
2.https://radiopaedia.。org/cases/spontaneous-pneumomediastinum. Dr Maciej Mazgaj
四、动脉旁环形征
动脉旁环形征( ring around the artery sign)
动脉旁环形征:是纵隔气肿直接征象之一。
在侧位胸片中,肺动脉周围有异常空气聚集,勾画出环形透亮带影,称为为动脉旁环形征。X线胸片中,有时在心脏和主动脉弓边缘也可见到透亮线,应避免误诊为纵隔积气,CT扫描易于鉴别。
典型病例
病史不详。侧位平片示肺动脉影周围可见环形透亮影(白箭),为动脉旁环形征(蓝色部分为肺动脉,黑色圆环为周围气体)。CT斜矢状位MPR图像,清晰显示肺动脉干周围有气体环绕,呈动脉旁环形征(黄箭示)和纵隔气肿。
引用文献:
1.Yancu Hertzanu,李明华,张佳胤编著.放射诊断学征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2.
2.http://dps2015.rsna.。org/exhibit/?exhibit=CH144-ED-X. Daniel L’Heureux, Tyler Cornelius, Palmi Shah
五、主-肺动脉条影
主-肺动脉条影(Aortic-pulmonary stripe)
主-肺动脉条影:此条影抬高是纵隔气肿间接征象之一。
由左肺上叶前段相邻的纵隔胸膜表面与肺动脉干或左肺动脉和主动脉弓的前外侧的纵隔脂肪构成,胸部正位片表现为线条影或三角形阴影;其边缘从上至下延伸,倾斜穿过主动脉弓和肺动脉(图A、B)。
纵隔气肿可使主-肺动脉肺条影抬高。前纵隔疾病如淋巴或胸腺肿块也可引起主-肺动脉条影出现异常。
典型病例
男,23岁,胸痛、呕吐。图A、B.胸部正位片示颈部、纵隔及胸壁软组织内可见大量气体密度带,可见主-肺动脉条影 (红箭),并向外上方移位。图C. CT冠状位MPR图像,清晰显示颈部软组织内、纵隔旁气体,及主-肺动脉条影征(白箭)。
引用文献:
1.https://pubs.rsna.。org/doi/10.1148/rg.271065073. Jerry M. Gibbs, Chitra A. Chandrasekhar, Emma C. Ferguson, Sandra A. A. Oldham
2.https://radiopaedia.。org/cases/pneumomediastinum-27. Dr Henry Knipe
六、V形征
V形征(Naclerio V sign)
V形征是食管自发性破裂的征象之一。
正位胸片上,食管下端、膈上、脊柱左侧处呈现V形或三角形透亮影,称为V形征。此征是自发性食管破裂后一种早期局限性纵隔气肿的表现,当气体弥散或穿破壁层胸膜而进入胸腔时,则有纵隔气肿、液气胸、纵隔炎等表现。
当临床怀疑自发性食管破裂而拍摄胸片时,如无纵隔气肿征象时,应仔细观察膈上、脊柱左侧处有无V形征;另外其它原因纵隔气肿也可有V形征,须注意鉴别。
典型病例
年轻男性,胸痛。特发性食管破裂综合征(Boerhaave Syndrome)患者。平片显示颈部皮下气肿、颈部及纵隔积气,膈上、脊柱左侧区可见V形征(黑箭)。
引用文献:
1.陈凡.胸部X线征.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166-167.
2.https://pubs.rsna.。org/doi/10.1148/rg.314105177.Venkata S. Katabathina,Carlos S.Restrepo,Santiago Martinez-Jimenez,Roy F.Riascos
七、地球心脏征
地球心脏征(Earth-heart sign)
地球心脏征是张力性纵隔气肿征象之一。
纵隔内气体对心脏压力突然增加,使中心静脉血回流受阻同时心脏舒张受限,心脏呈扁平地球或恒星样改变,称为地球心脏征。
张力性纵隔气肿是纵隔气肿的一种特殊急危重类型,多因气管或支气管断裂所致。纵隔内压力突然增高,压迫气管、支气管、心脏和大血管;可使肺部被压缩,患者无法呼吸;心脏、血管无法正常舒张,血流近乎停止;引起呼吸及循环衰竭,若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导致患者死亡。
典型病例
男,35岁,免疫抑制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开始出现不适,呼吸短促,咳嗽和腹泻,近48小时内呼吸困难加重。入院后诊断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入院第3天出现呼吸衰竭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图A1颈部、纵隔组织气体影及皮下气肿(箭头)和Naclerio's V征。图A2.术后第12天正常胸片。图B1.地球心脏征:心脏轮廓似乎变平。该标志反映了由张力性纵隔引起的心脏压迫。图B2.引流术后第12天的心脏轮廓恢复正常。
引用文献:
1.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earth-heart-sign?lang=us. Dr Daniel J Bell, and Dr René Pfleger
八、深沟征
深沟征( deep sulcus sign)
深沟征是气胸在胸部仰卧位平片征象之一。
气胸患者在仰卧位时,气体易集聚在胸膜腔的前部和底部,当积聚在外侧的气体居多时,表现为肋膈角处局限性透亮度增高;即在仰卧位胸片中,患侧肋膈角的透亮度局限性增高,且呈边缘锐利的透亮区,指向季肋部,称之为深沟征。
新生儿、重症患者胸部摄片常采用仰卧位,因此认识深沟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典型病例
男,45岁。车祸外伤。图A. 仰卧位胸部正位片示双侧肋膈角处可见低密度带,以左侧肋膈角显著;左肋间角变深,呈深沟征。图B.CT显示为双侧气胸(左侧为大量)。
引用文献
1.Yancu Hertzanu,李明华,张佳胤编著.放射诊断学征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69.
2.https://radiopaedia.。org/cases/deep-sulcus-sign-of-supine-pneumothorax-2?lang=us. Dr Henry Knipe
九、内侧透亮带征
内侧透亮带征(Medial stripe sign)
内侧透亮带是新生儿气胸征象之一。
新生儿肺内侧与纵隔之间,若出现较宽的透亮带,称为内侧透亮带征,此征是新生儿内侧气胸的X线征。所谓内侧气胸,是指胸腔内的气体位于肺内侧面与纵隔之间,或同时有一部分气体位于肺的前方。内侧气胸需注意与纵隔气肿的鉴别。
典型病例
新生儿,男。妊娠35周后剖宫产,产后出现呼吸窘迫。左心缘旁可见可见较宽的透亮带(红箭),为内侧透亮带征。
引用文献:
1.陈凡.胸部X线征.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123-125.
2.https://radiopaedia.。org/cases/neonatal-spontaneous-pneumothorax-1?lang=us. Roy Waknin
十、银杏叶征
银杏叶征(Ginkgo leaf sign)
银杏叶征是胸部皮下/软组织气肿典型征象。
在正位胸片,一侧胸壁大量软组织气肿,胸大肌肌束在气体衬托下呈辐射状影,形似扇形的银杏叶,其间肌束的分支图案恰似叶脉。
典型病例
男,46岁。胸部外伤。双侧胸壁皮下可见弥漫分布的辐射状透亮影,呈银杏叶征。
引用文献:
1.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ginkgo-leaf-sign-subcutaneous-emphysema?lang=us. Dr Roland Warner , Dr Bita Abbasi
2.https://radiopaedia。org/cases/ginkgo-leaf-sign?lang=us.Dr Ian Bickle.
审稿人:@华夏览雄
最后编辑于 2019-07-12 · 浏览 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