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缓解腱鞘炎
中药外敷缓解腱鞘炎
健康报,2019-06-19(5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 王林华
腱鞘炎,又称狭窄性腱鞘炎,是常见的手部疾患,多发于手腕桡骨茎突部及拇指与中指。发于拇指、中指的拇长屈肌腱和屈指肌腱的狭窄性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或“**指”。本病多由腕、指部过劳或运动损伤,使肌腱在腱鞘隧道中频繁活动,长期磨损;以及寒凉刺激等因素,使肌腱与腱鞘发生炎性病变、水肿,久之机化,肌腱肿胀变粗所致。
中医认为,本病属“伤筋”范畴。肝主筋,肾主骨。肝气血不足,则筋失荣养;肾藏精生髓,主骨,筋附于骨。《内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病发于双手,双手又属四肢之末,阳气不易达到,复因劳损耗气,致局部阳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使筋脉失养,枢转不利。所以,治疗常以祛风胜湿、散瘀止痛为主要治则。可取生栀子10克、生石膏30克、桃仁10克、红花12克、土鳖虫6克、骨碎补8克,上述药物混合晒干后,研为细末过50目筛,用75%酒精浸湿,用时将药涂在纱布上,敷于患处,用胶布固定,每两天换1次药。
生栀子性苦寒,归心、肝、肺、胃经,具有清利湿热、泻火、凉血之功效,外用研末治折伤肿痛。生石膏外用具有清热、收敛生肌之功。桃仁性味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之功效。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与桃仁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散瘀止痛之功效。土鳖虫味咸,性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之功。骨碎补性味苦、温,无毒,入肝、肾经,具有补肾强骨,又可续伤止痛。因此,全方混合研末外用可祛风胜湿、散瘀止痛,治疗腱鞘炎疗效较好。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