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影像征象精讲6:肌骨系统—骨盆及四肢骨骼
作者简介:
葛英霖 @wtrecamel1(点击关注)
影像版丁香达人。专长骨与关节病变的影像诊断,师从田军主任,山东省医师协会医学影像科医师分会骨肌亚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编写、翻译专业书籍数本。
黄耀华 @yellow1688(点击关注)
影像版丁香达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主任医师,擅长骨关节疑难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主编出版专著12本,代表作:《骨关节影像诊断口诀》,《髋关节影像诊断学》,《骨关节创伤X线诊断图谱》等。
1. 香槟杯骨盆
香槟杯骨盆(Champagne glass pelvis)
香槟杯骨盆这个征象是用于描述软骨发育不全的骨盆改变。在软骨发育不全时,髂骨翼小而方,髋臼顶水平,坐骨的大切迹变小(黑箭);骨盆入口曲线浅(白点),骶骨水平(白箭),总体轮廓形成类似香槟杯的表现。
典型病例
男性,20岁,软骨发育不全。正位X线片示典型的香槟杯骨盆改变(红线)。
引用文献:
1. Burner JM.The champagne glass pelvis.Abdom Radiol (NY) 2018
2. 8字征
8字征(Figure of 8 sign),也称交叉征(crossover sign)
在骨盆正位片中,髋臼前缘投影(虚线)呈S形,部分位于髋臼后缘投影(实线)的外侧,两者互相交叉,类似数字8,因而得名。本征象意味着髋臼后倾,提示钳夹型的股髋撞击综合征。
典型病例
65岁男性,左髋痛,左侧钳夹型股髋撞击综合征。可见髋臼前壁投影(AW)部分位于髋臼后壁投影(PW)的外侧,整体呈现8字征。
引用:https://posterng.netkey.at/esr/viewing/index.php?module=viewing_ poster&doi=10.1594/ecr2016/C-1988
3. 新月征
新月征(crescent sign)
新月征是指在X线片上,关节软骨下出现弧形的透亮线影(白箭),因形似新月而得名。其最常见于股骨头前外侧部,蛙式位片显示最佳。本征象提示软骨下骨折。X线片上的透亮线在磁共振图像相应的表现为液体敏感序列上的高信号线,亦可称为新月征。
典型病例
病例1,股骨头缺血坏死。正位及蛙式位片显示左侧股骨头变扁,密度不均,关节面下可见弧形低密度线影(红箭),即新月征,提示软骨下骨折。
病例2,磁共振新月征。T1WI(A)及STIR(B)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典型特征,双线征(箭头)围绕呈黄骨髓信号(*)的坏死区,另可见新月征(白箭)。大体标本冠状切面(C)及相应的病理图片(D)显示新月征(弯箭)为关节软骨和皮质下的骨折裂隙。
引用:
1. Norman A, Bullough P. The radiolucent crescent line: an early diagnostic sign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Bull Hosp Joint Dis 1963;24:99–104.
2. Murphey MD,Foreman KL,Klassen-Fischer MK,et al.From the radiologic pathology archives imaging of osteonecrosis: 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Radiographics 2014;34:1003-1028.
4. 双线征
双线征(double line sign)
双线征是用于描述骨坏死(缺血坏死及骨梗死)外周区域的磁共振表现。具体指在MRI T2WI或脂肪抑制序列上,在骨坏死灶(*)周围的低信号带(白箭,代表骨硬化)的内侧有与之伴随的高信号带(白圈,代表爬行替代区肉芽组织)。
典型病例
病例1,股骨头骨缺血坏死。右髋MRI 冠状位T2WI像示右股骨头持重区弧形带状异常信号影,呈双线征。
病例2,股骨头缺血坏死。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像示坏死区周边的低信号线(白箭头)及其内的高信号线(黑箭头),呈双线征。坏死区仍然呈现黄骨髓信号(*),另可见软骨下骨折(白箭)。
引用: Murphey MD,Foreman KL,Klassen-Fischer MK,et al.From the radiologic pathology archives imaging of osteonecrosis: 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Radiographics 2014;34:1003-1028.
5. 牧羊人杖畸形
牧羊人杖畸形(Shepherd crook deformity)
牧羊人杖畸形是指股骨近端成角,髋内翻,形似旧时牧羊人捕羊的曲柄杖而得名。通常用于描述纤维结构不良的股骨改变,但也可以见于其他疾病,比如畸形性骨炎或者成骨不全等。
典型病例
病例1,54岁女性,多骨纤维结构不良。骨盆正位X线片示骨盆及双侧股骨多骨受累,呈偏侧分布,左侧股骨近段呈牧羊人杖畸形(白框)。
病例2,多骨纤维结构不良。双侧股骨近段呈牧羊人杖畸形,右侧为著,另可见髓腔内病变呈磨玻璃样密度。
引用: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shepherd-crook-deformity
6. 锥形瓶畸形
锥形瓶畸形(Erlenmeyer flask deformity),亦称烧瓶样畸形或者烧瓶征
所谓锥形瓶畸形,通常是指在股骨X线片上,干骺端增宽呈锥形,骨干不增宽(即相对于干骺端有所缩窄),在形态上类似锥形瓶样而得名。
本征象可见于多种疾病,比如溶酶体贮积病(戈谢病、尼曼-匹克病)、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膜脂质营养不良,还可以见于多种发育异常,比如Pyle病、骨干发育不良、颅骨骨干发育不良、颅骨干骺发育不良、石骨症等等。
典型病例
病例1,16岁女性,石骨症。视野内骨骼密度增高,股骨下段增宽,呈锥形瓶征。
病例2,14岁男性,Pyle病。可见双侧股骨下段皮质菲薄,增宽膨大,呈锥形瓶征。
病例3,15岁男性,戈谢病。双侧股骨下段增宽,呈锥形瓶征,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欠清晰。
引用: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erlenmeyer-flask-deformity-1
7. **胫骨畸形
**胫骨畸形(Saber Shin Deformity),也译为刀样胫骨畸形
本征象指的是在小腿X线片中,胫骨前弓样弯曲,密度可有异常,形似**而得名。主要用于描述骨梅毒(上图),亦可见于畸形性骨炎或者佝偻病等。
典型病例
57岁男性,畸形性骨炎。侧位片显示胫骨明显前弓样弯曲,呈**样。另可见骨皮质增厚分层,骨小梁粗大,累及胫骨近端。
引用: Gonçalves MJ.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Saber tibia in Paget's disease of bone.N Engl J Med 2014;371:2417.
8. 草叶征
草叶征(Blade of grass sign),也称蜡烛火焰征(candle flame sign)
本征象主要用于描述畸形性骨炎(Paget病)的溶骨期,指的是在影像上,长骨骨干的溶骨区境界清楚,边缘呈现V形(或倒V形)(上图白箭)或者火焰状。
典型病例
67岁女性,Paget病。X线片示骨干透亮区下缘呈V形(箭),即为草叶征。
引用:
1. https://radiopaedia.org/cases/paget-disease-with-blade-of-grass-sign
2. Theodorou DJ,Theodorou SJ.Imaging of Paget disease of bone and its musculoskeletal complications: review.AJR Am J Roentgenol 2011;196:S64-75.
9. 白血病带
所谓白血病带,是指在X线平片上可见在长骨干骺端骨干侧的横行低密度带,宽约数毫米,常双侧发生,多见于儿童白血病。其病理基础可能为干扰正常成骨的营养障碍(或称软骨内成骨障碍),而并非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
典型病例
男,3岁,左小腿肿痛2个月。双侧小腿正位片示左胫骨髓腔增宽,并见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可见层状骨膜反应,左右股骨远侧干骺端可见低密度白血病带(黑箭)
引用文献:
1.刘洋,郎圆圆,梁利民,等.儿童不同分型急性白血病X线骨骼改变的对比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2):256-260.
2. (美) Resnick,D著.骨与关节疾病诊断学.第五卷[M.王学谦等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9:2324).
10. 骨中骨征
骨中骨征(bone in bone sign/bone within a bone sign)
骨中骨征是一种描述性术语,指的是在骨骼的轮廓内可见另一小骨(黄框)的这种表现。
本征通常用于描述石骨症,因为石骨症破骨细胞功能异常,骨质吸收减弱,所以幼稚小骨的轮廓未被吸收得以保留,形成骨中骨改变。但本征象也可以见于其他很多疾病,比如镰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戈谢病、坏血病、Paget病等等。
典型病例:
病例1,5月患儿。双侧股骨、胫骨、坐骨以及双足诸骨内均可见高密度的“小骨”影,呈现“骨中骨”征。
病例2,女性,16岁,石骨症。骨盆正位片示髋臼顶、耻坐骨、股骨近端区域可见“骨中骨”改变(虚箭),另髂骨内与髂嵴平行的同心弧形带状高密度影(实箭),也是骨中骨的一种表现。
病例3,女,6岁,石骨症。平片所见双侧肱骨、尺骨、髂骨、股骨、胫骨及胸腰椎椎体内均示有“骨中骨”征(红箭;引自:丁香园linshaobo,http://www.dxy.cn/bbs/thread/31634024#31634024)。
引用:
1. 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bone-within-a-bone-appearance-1
2. Dilek Sağlam et al. Autosomal recessive osteopetrosis with a unique imaging finding: multiple encephaloceles. Skeletal Radiol (2017) 46:701–704.
11. 蜡油滴落征
蜡油滴落征(Dripping candle wax sign)
本征象是指肢骨纹状增生(也称蜡油样骨病)的患者,平片表现为皮质增厚,通常偏受累骨的一侧,且呈现不规则起伏,宛如蜡烛融化的蜡油滴落而得名。
典型病例:
男性,43岁,蜡油样骨病。X线片示右侧股骨、胫腓骨皮质不规则增厚,骨小梁粗大硬化,宛如滴落流淌之蜡油。(引用自丁香园,oyx77,http://www.dxy.cn/bbs/thread/28293022#28293022)
12. 三叉戟手
三叉戟手,或称三叉手(Trident hand)
三叉手指的是指骨发育粗短,第2~4指骨呈相等长度,互相分开,难以并置,形似海神波塞冬手中的三叉戟而得名。常用于描述软骨发育不全患者的手部改变。
典型病例
病例1,软骨发育不全。双手正位片示双手指骨发育粗短,第2-4指骨呈相等长度,形似三叉戟。
病例2,5岁男孩,软骨发育不全。双手正位片示双手2-4指长度近似,无法并拢,呈三叉戟样。
13. 阳性掌骨征
阳性掌骨征(Positive metacarpal sign)
所谓阳性掌骨征或者说掌骨征阳性,是指沿第4、5掌骨头划一条切线,一般情况下应该超越第3掌骨头,即不与第3掌骨头相交。如果此线与第3掌骨头相交,即称掌骨征阳性。
掌骨征阳性的关键在于第4掌骨的缩短。此征象多见于Turner综合征,但并不特异,一些发育异常和假性甲旁低等疾病都可以如此,少数正常人也可以如此。
典型病例
Turner综合征患者。可见第4掌骨生长板早闭,第4掌骨缩短,掌骨征阳性。
引用: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positive-metacarpal-sign
14. 餐叉畸形
餐叉畸形(Dinner fork deformity),又名银叉畸形(silver fork deformity)
餐叉畸形,是指在腕关节侧位片上,由于桡骨远端骨折(通常为Colles骨折),骨折远端碎片向背侧移位、成角,使得骨骼形态类似餐叉,故而得名。
典型病例
Colles骨折,侧位X线片示因骨折(黑圈)导致的餐叉畸形。
引用: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lles'_fracture
2. 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dinner-fork-deformity-wrist
15. 旋前方肌征
旋前方肌征(Pronator quadratus sign),又称旋前肌征(pronator sign)
旋前方肌征是前臂远端创伤的间接征象,它是指位于旋前方肌表面的脂肪垫的移位。正常旋前方肌表面脂肪垫影是清晰的较为平直的(上图红线),创伤后脂肪垫移位、前弓弯曲或消失(下图白箭)均可提示桡骨或尺骨远端骨折,但此征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骨折。如果没有外伤史,那么炎症性疾病、骨髓炎或者感染性关节炎也可以表现出此征象。
典型病例
桡骨远端骨折,侧位X线片示旋前方肌脂肪垫前弓弯曲(白箭,旋前方肌征)。
引用: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pronator-quadratus-sign
16. C字征
C字征(C sign)
C字征是指在踝关节侧位片上,距骨内侧轮廓与跟骨的载距突轮廓延续,形似字母C。本征象用于描述跟骨距骨桥(或称跟距融合)的平片侧位表现,正位表现为跟骨和距骨内侧有融合的骨性突起。
典型病例
28岁男性,跟骨距骨桥。侧位X线片可见C字征(黑箭),正位片可见跟骨距骨内侧骨性突起并融合(白箭)。
引用: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c-sign-talocalcaneal-coalition-1
17. 食蚁兽鼻征
食蚁兽鼻征(Anteater nose sign)
食蚁兽鼻征是指在足部侧位或斜位X线片中,跟骨前上部延长,呈冠状或舌状,与足舟骨重叠或邻接,很像食蚁兽的长鼻子。本征象提示跟舟融合。
典型病例
跟舟融合,侧位X线片可见跟骨前上部前突延长,与跟骨重叠,呈现食蚁兽鼻征(箭)。
引用:
1. 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anteater-nose-sign-foot
2. The anteater nose sign.Radiology 2007;245:604-605.
审稿人:@华夏览雄(点击关注)
最后编辑于 2019-06-26 · 浏览 1.5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