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华西考博二战上岸后的感悟和资料分享

发布于 2019-05-27 · 浏览 2.0 万 · IP 重庆重庆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34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lm1971 已点赞

05.23日下午,复试完10天后华西临床医学院终于公布了拟录取名单,我想很多小伙伴跟我一样,心中长舒了一口气......考博这件事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消耗了我太多的心力,相比于喜悦,心中更多的是踏实吧,不用再考虑出国,也能在喜欢的学校读到喜欢的专业,庆幸自己足够幸运。

四川大学在每年的11月上旬公布"招生章程",随后川大和华西公布"报名须知",同年的"招生专业目录"可以在四川大学研招网查到(https://yz.scu.edu.cn/)。华西的初试是在3月中下旬,考试地点是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可以乘地铁至"磨子桥"站步行或者"省体育馆"站骑车到达,建议提前预定周围的宾馆。初试合格分数线大概是在4月中下旬于四川大学研招网公布,复试通知在五一节前后公布,复试时间是5月中旬。

我的基本信息:本硕双非,外科学科硕,六级550,基础研究SCI(IF=3.4)和CSCD各一篇。第一年考博:英语 60(53)、解剖 80(73)、外科学[胸外] 69(73);第二年考博:英语 50(50)、解剖 76(65)、外科学[普外] 73(65)。楼主的基础和能力与园子里的很多同道相比很一般,这篇帖子记录了自己的经验和感想,供各位博友参考。


关于英语

由于这两年考博我基本都没有准备华西英语,只是考前做了几套真题,且我个人考的英语分数很一般,因此并没有建设性的学习方法留给大家,园子里有很多英语大神,大家可以参考他们的经验,我这里只是单纯谈一谈华西的英语。华西英语包括6篇阅读、20个词汇题、20个完形填空、翻译(1段话的英译汉和5个句子的汉译英)、写作,考试时间为3小时,可以说是题量大且难度高。个人认为,如果说六级难度为50分的话,2017年以前华西英语的平均难度大约在60分,2018年为70分,2019年基本能达到90分。今年考试的时候,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做阅读,导致只做了1个汉译英,作文也是在10分钟之内仓促写完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大家可以先做主观题,然后再做阅读。对于今年的词汇题和完形填空而言,可以说做和猜的意义是一样的(大神除外),词汇题80%以上单词不认识,完形填空的生词也格外多,且根本没时间仔细去读,所以做的时候虽然很认真,但正确率估计也很低,能考到50分不乏运气的因素。如果说2020年华西继续保留统考的话,我相信难度不会超过今年,大家准备的时候以掌握四、六级单词为基础,专业八级单词和GRE单词为辅,平时多练习作文和汉译英,最后做好心理准备,相信考试的时候心态会好很多,这样的话如果面对特别难的题也能保证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英语的历年真题我是在TB上买的电子版,内容和华慧的差不多但价格不到10块钱,为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提供链接了。


关于解剖

2018年的解剖难度高于今年,因为今年解剖我差不多只复习了一个多星期,所以分数并不是很高。华西的解剖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都是能在书本上找到的内容,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科目为"局部解剖学",但其实考试题目中包含了部分属于"系统解剖学"的内容,需要大家在看书的时候不局限于一个系统,而应该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比如颈部的筋膜层次,可以和腹膜后联系起来,且通过记忆颈部的水平面结构,使得对于颈部结构毗邻的考点会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会阴的层次,可以和阴囊、腹部层次联系起来(2018年考题);下肢的肌群分布,可以联系内翻外翻等等。另外就是对于解剖学基本名词的理解,比如矢状面、冠状面,旋内旋外,旋前旋后等等。

因为本科的时候没怎么上过课,所以在考博之前我的解剖基础特别差,在这里我分享一下自己学习解剖的过程。书本的话我看的是华西的羊惠君教授主编的《实地解剖学》和八年制第三版《局部解剖学》,前者其实是包含了系统解剖学,后者的话更为细致,且语言表达更为晦涩和冗余,不建议用于答题模板,作为辅助学习即可。2017年12月开始学习解剖,首先结合我在网上找的PPT,认真过了一遍《实地解剖学》,熟悉基本的名词和结构,之后我又看了一遍书,然后开始做真题,被虐得体无完肤......随后开始按照章节整理历年真题,分析出题的方向和思路,根据这些线索再认真看书,此时是两本书一起看。最后《实地解剖学》看了差不多7、8遍,自己总结了按照章节分布的真题和答案以及其他可能考到的知识点(包括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用于考前的强化复习。相信大家如果踏踏实实地看书,做好历年真题,考一个不错的分数应该不是很难。

img

img


关于外科学

今年的真题我已经在园子里分享了(2019华西考博普外真题)。关于复习策略,我的哥们@hydrablue已经介绍地比较清楚了(2019华西+中山上线,上岸华西,经验分享)。因为自己是转科,对于普外科的知识不太熟悉,因此今年基本所有的时间都在准备外科学。复习的方法就是反复地看八年制第三版《外科学》,结合真题以及普外科各专科的最新指南,比如考过甲状腺的TI-RADS分级,那么乳腺的BI-RADS也不能放过。另外今年有朋友考完感觉还可以,但最终的分数不理想,我想可能是因为答题的技巧问题吧,应该注意结合书本和指南里的内容,尽量答得全面,才能减少扣分。


关于复试

华西是只要过了初试分数线,就能进复试,按照公式:S总=(S初/3)*50%+S面*50% 来计算总成绩(可见复试的重要性),最后依据科室录取计划按照总成绩由高到低录取,其中SCI转博和硕博连读是必定录取,他们参加复试只是为了最后的奖学金评级。复试分各个科室进行,为英语场+专业场,两场均有自我介绍(对应英文和中文,但后续时间紧张可能省略)。普外科是按科秘排的顺序进行面试(SCI转博和硕博连读的在前)。按大家的反馈,专业场问的大多是一些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简单问题,并围绕硕士期间做的课题展开询问。英语场是在一个信封里抽取一页纸(有很多,大概30+张),读一遍之后进行翻译,随后可能会问一些与抽到的内容相关的问题,是否有发表SCI等内容。今年的内容包括肝移植、脾脏、妊娠阑尾炎、超声诊断阑尾炎、肠梗阻等等,听说题目取自《克氏外科学》,但并未求证。复习的话建议把报考相关领域的书本知识多复习几遍,把报考导师近几年的文章下载下来研读,至少做到把abstract和conclusion读了。其次必须把相关领域的单词背熟,同时多练习口语和发音,一个好的开场会让老师对你有极好的印象。


总结

考博是一件苦差事,付出的多少可能并不能决定你最后是否能成功,但付出绝对能增加你成功的概率。就目前的考博形式来看,大多数高校是公开透明的,我认为决定考博是否成功是运气>关系>实力(除非关系逆天),因此第一年考上的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没有考上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关系是排在第一位的,诚然,关系能增加成功的概率,但如果英语或者其他科目过不了线,也是上不了博士的,我周围就有一些有关系的同学没有考上博士或者说心仪的博士,其中不乏有很多文章的大神。至于运气,有因为别人考上其他学校放弃录取而补录上了博士的同学,也有没有任何文章和背景考上名校的同学,还有因为扩招而进入其专业领域TOP1医院的无文章无背景的同学,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过了分数线或者进入了复试,才有读博的机会。此外,运气也包含个人的取舍和选择,比如有很多人报考某医院大主任,结果除了一个本来就很优秀且认识导师的同学上了,其他人均未过线而被淘汰。但科室另一个同样很牛的博导只有少数人报考,最后上线的两位同学都被录取了,如果他们其中一个人报考的是大主任,那么最后也只有被淘汰。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考博的同道,不要纠结自己的条件如何如何,如果铁了心想考博,就一定要明确自己考博的目的、报考哪个学校哪个导师、该如何复习等等,然后就努力吧,其他的交给天意,努力了你就有可能成功,不努力你就不可能上得了博士。另外,个人觉得不要太纠结于在某个时刻考上博士,要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祝愿每一个考博的学子都能如愿以偿。

有消息称明年开始华西全面施行申请考核制,但究竟是捕风捉影还是有案可稽,只有等年底官网发布通告。大多数资料都放在附件里了,下载需要叮当,这样设置只是为了鼓励大家多分享。另外建议等年底确定能继续统考之后,再按需私我个人整理的解剖资料(有偿)。


题外话:写给本科未读研的学弟学妹

立志于做外科医生且有志向读博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在读硕士的时候尽量选择专业型硕士并多写一些case、letter、retrospective study、cohort study或者meta,除非你能进入知名高校、读到一个有钱有博士名额的导师且自己有能力直博转博硕博连读。考博之路是艰辛的,在目前的政策下,在申请考核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没有规培证没有文章,之后的路将寸步难行。


☛☛☛☛☛☛☛☛☛☛☛☛☛☛☛☛☛☛☛☛☛☛☛☛☛☛2019-10-03 更 新☚☚☚☚☚☚☚☚☚☚☚☚☚☚☚☚☚☚☚☚☚☚☚☚☚☚华西今年改为全面申请考核了,初试只考英语,且达到一定条件的可以免考;进入复试之后考专业课、面试;这里把《2002-2017年四川大学考博英语真题+答案详解》分享给需要考英语的站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emVkericqkmyfpvq_d1vw 提取码: 4qyb

最后编辑于 2019-10-03 · 浏览 2.0 万

48 237 2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8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