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由心脏超声的EF值想到的

发布于 2019-01-24 · 浏览 1.6 万 · IP 江苏江苏
这个帖子发布于 6 年零 11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水木水生木 已点赞

      


 由心脏超声的EF值想到的

      记得很久以前的事儿了,我导师曾经说过,心内科的三驾马车:心电图、心脏介入、心脏超声。这三驾马车至少要精通两样,才能在心内科立于不败之地,能混的风生水起,如果三样都很精通,那么就有机会跻身于专家行列,这个专家大小就看自己的能力和平台了。如果只会其中的一样尤其只会心电图,那么就很危险了,随时都有被清场的危险。所以,心脏超声是心内科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心脏超声又是大部分心内科医生涉猎非常少的领域。

     其实,心脏超声并不是超声科的职责,是心内科医生必备的技能,不只能会看,而且也要会做,会操作才行,其实和心电图一样不只是心电图室的职责一样。心脏超声是描述的心脏机械活动的最佳方法。心脏的机械工作状态都可以用超声来描述。尤其是心脏结构性疾病,比如各种瓣膜疾病,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这个病人,聊到超声的EF值的问题。

    首先是超声的好多指标都是人工测出来的,这就像人工量血压一样,就会导致相当大的误差,就是同一个人连续两次测量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好多指标只能算是半定量指标,这是超声的不足之处。

    EF值的原理其实就是:心脏每次搏动能把充盈到心脏内血液的%多少射出去,理论上这个百分比越高表明心功能就越好。但是超声和CT差不多,显示的是切面图像,不可能直接测量心脏的舒张期容量和收缩期容量。而是通过测量心脏的舒张末期左心室短轴直径和收缩末期左心室短轴直径,通过这个比值来间接测量的。好的,上个图!

img

超声测量的原理就是这样,和上图一样,但是因为超声的固有局限性,超声波的波长相对于x线或是可见光的波长还是相当的长的,这就导致超声的分辨率同上两者  差了好几个数量级。直观上的表现就是在超声上观察心脏的内膜相当的模糊,即使最先进的超声仪器也是难以同上两者相比,判定心脏内膜的位置一半靠看,一半靠蒙,要连续“蒙”四个测量点,这个测量误差可想而知了。另一个现象就是因为心脏自身位置的原因,或是超声操作者的个人局限性,这个测量切线有时候和心脏短轴并不平行(垂直于心脏长轴),

img

这就会带来更多的误差。如上图的虚线所示。

     即使排除上述人为因素,那么,还是有好多因素在影响EF值的判定。

    打个比方说,楼主的这个病例,有严重的二尖瓣关闭不全,这就会导致血流来回的在二尖瓣上下流窜,导致无效泵血,心脏每次搏动射出100ml血液,有50ml通过二尖瓣返流了,成了无效泵血。这就导致有时候看着 EF值挺高的,其实全身泵血还是很少的,处于崩溃的边缘,有些人一看:EF值挺高的,不会休克的!没理由有这么明显的临床症状啊!其实就是忽略了这个,这就是EF值被高估了。

  另一个EF值被低估的例子就是扩张性心肌病,这种疾病导致心腔异常扩大,EF值看着挺低的,已经低的不能再低了,但是看着患者还是挺逍遥的,甚至谈笑风生,这就非常奇怪了。其实就是因为EF值测量的是个比值,而不是绝对量。因为心腔已经变的非常的大,心脏稍稍收缩,就会有足够的血液泵入主动脉,供应机体最基本的需要。所以,看EF值,要动态分析,要全面,和看心电图一样,要把超声心动图放到病人当中去分析,不要就事论事。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6 万

35 275 6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