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哮喘VS支气管哮喘
心源性哮喘VS支气管哮喘

虽然,我们可以从表中多方面对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进行鉴别,但现实中的临床实际远比理论复杂。
如果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β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静脉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
至于能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教科书和指南均未提及,在未确定支气管哮喘的情况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弊大于利,因为激素增加水钠储留、升高血压,可能加重心衰。在未明确诊断前禁用吗啡和肾上腺素。
心源性哮喘 vs 支气管哮喘 可别傻傻分不清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呼吸困难的患者。而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有许多,比较常见的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和左心衰引起的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等。
疾病不同,处理方案可能截然不同。
比如,心源性哮喘时吗啡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果患者呼吸困难不是心衰导致的,而是由支气管哮喘引起,那吗啡可能就是致命的。
肾上腺素对危重哮喘引起的呼吸困难是救命的,但对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则可能是致命的。因此,鉴别支气管哮喘和心源性哮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定义与机制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心源性哮喘,又称心源性喘息, 即左心衰引起的喘息样呼吸困难。左心衰时,舒张末压增高,随着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左心房及肺静脉压也增高,使肺毛细血管压升高,导致肺淤血、肺水肿,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增快可达每分钟 30~40 次,重者可有哮鸣音,称之为「心源性哮喘」。
从概念上可以看出,支气管哮喘和心源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存在本质的区别,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病变,而心源性哮喘是继发于心衰的一种表现。
但两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均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听诊有哮鸣音。然而,处理不当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那么,如何鉴别呢?
鉴别要点
1. 病史
心源性哮喘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一般有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脏病病史或见于既往有明确心衰发作史的患者。
而支气管哮喘多有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史、有家族或个人对花粉、皮毛、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冷空气等过敏史,且好发于春秋季节。
2. 症状
支气管哮喘为呼气性呼吸困难,重者可表现为端坐呼吸,咳白色泡沫痰;心源性哮喘严重时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但基本很难见到,如果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心源性哮喘可能性大。
3. 体征
主要是针对心肺体征进行检查,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哮鸣音,呼吸音延长,严重者可无哮鸣音;心源性哮喘往往呈端坐呼吸,双肺满布哮鸣音,肺底闻及湿罗音,心界扩大,听诊可闻及心率增快、奔马律或心脏瓣膜杂音,另外可能伴有颈静脉充盈或怒张等。
当然,这些体征大多数也并非绝对,比如重度哮喘也会出现端坐呼吸,心率增快等,而心源性哮喘早期可能不出现湿罗音,所以只是相对而言,只能说符合某些体征可能更倾向于心源性哮喘或支气管哮喘,但支气管哮喘心脏体征相对较少,如有左心增大、奔马律、心脏杂音则心源性哮喘可能性大。
4. 辅助检查
1)脑钠肽(BNP)
BNP 在心衰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大价值,BNP < 100 pg/ml,心衰可能性极小,BNP > 400 pg/ml,心衰可能性极大。但 BNP 位于 100~400 pg/ml 之间的仍较难鉴别。
2)动脉血气分析
哮喘发作时过度通气可使 PaCO2 下降,pH 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严重者可导致缺氧及 CO2 滞留,PaCO2 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心源性哮喘一般表现为 1 型呼衰,血气分析的鉴别意义可能不大,但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胸片
胸片提示心影增大,两肺门阴影增加,不同程度的肺淤血如上叶肺静脉扩张、肺叶间水肿、KerleyB 线或肺水肿(蝶翼征),心源性哮喘可能性大;而支气管哮喘胸片多表现为两肺透亮度增加。
4)心电图
心电图提示左心室肥厚、ST-T 改变提示可能是心源性。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引起泵衰竭也可导致呼吸困难,但一张心电图往往无法断定 NSTEMI,需根据心电图动态演变和肌钙蛋白明确诊断。
5)超声心动图
心脏超声提示左室内径增大、室壁运动振幅减弱、射血分数下降等,心源性哮喘可能性大。但是心脏超声检查可行性不大。
治疗策略
鉴别诊断明确之后,治疗就有的放矢了。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药(β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和茶碱类)。
心源性哮喘发作时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变体位(取坐位,双腿下垂)、高流量吸氧、吗啡(3~5 mg 静注)、利尿(呋塞米 20~40 mg iv)、扩血管、强心等。
虽然,我们可以从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多方面对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进行鉴别,但临床实际远比理论复杂。
如果碰到呼吸困难、双肺满布湿罗音又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β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静脉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
至于能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教材和指南均未提及,在未确定支气管哮喘的情况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弊大于利,因为激素增加水钠储留、升高血压,可能加重心衰。
最后,特别强调,未明确诊断前忌用吗啡和肾上腺素。
哮喘的诊断并没有那么容易
诊断哮喘并不容易?这是真的么?不是有很好的描述和广泛研究?不是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发布综合指南?我们不是有一系列客观测试来确认(或排除)诊断吗?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是的”。然而,通常情况下,随着知识的增加,哮喘的现实诊断变得更加复杂。
在最近发表的临床评价文章中,来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员总结了关于哮喘诊断不足和过度诊断。作者已就此主题进行探讨并发表了重要研究。此研究结果令人清醒,改善哮喘表现并非易事。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呼吸与危重症杂志》。
作者首先承认哮喘常见。他们引用全球成年哮喘的患病率约为0.2%-21.0%,全球约有3亿人受到影响。他们分别指出了漏诊和过度诊断的患病率分别为20%-73%和30%-60%。即使是这些范围内的低比例也是高得令人担忧。
那么为什么患者被诊断不足?作者列举了三个常见原因:患者因素(漏报,对哮喘认识不足);全科医生诊断不足;肺活量测定的敏感性低。
至于过度诊断,原因包括未能获得客观的肺部检查(确诊哮喘并排除相似疾病)和症状随时间缓解。
作者提出公共教育、特定的管理算法(借鉴了全球哮喘倡议[GINA]报告和他们以前的一些工作),以及客观的肺部测试作为改善目前诊断不足和过度诊断的方法。
这些建议足够合理,但挑战仍然存在。
GINA报告将哮喘定义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包含随时间不断变化和加剧的呼吸道症状如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同时具有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咳嗽和呼吸困难是常见的主诉,并且都不是哮喘的特异性症状。肺活量测定对于检测哮喘不敏感,并且进一步测试不容易获得(例如,支气管激发[BP],呼出气一氧化氮)。间接血压测试增加了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的敏感性,甚至更难以获得,特别是在美国。
统计和临床现实
咳嗽和呼吸困难很常见,哮喘患病率很高。临床医生确诊哮喘是正确的,但大多数咳嗽和呼吸困难不是由哮喘引起的。确认检测需要时间和精力,并且不容易获得。哮喘表型知识的增加使问题复杂化。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这篇关于过度诊断和过度诊断的综述非常好。建议临床医生仔细阅读,研究算法,并在患者对标准疗法无反应时进行探讨。最重要的是,不要过度简化。诊断哮喘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2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