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视觉电生理的相关知识
成人检查视觉电生理,有了大家公认的标准,而小儿由于自身的特点还没有固定的标准,所以,我今天介绍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成人检查时的标准。眼电生理是一个比较枯燥的检查项目,内容也很多,由于时间限制,我只是从使用角度为大家简要进行一下介绍。
眼电生理用来评价视觉功能,首先需要模拟自然光的表现,这就需要一台刺激器,模拟闪光或图形的变化,而眼睛到这些刺激后,产生的电信号需要记录下来进行必要的分析,这就是生物信号放大器的作用。当然,这个记录过程,不同的检查项目需要不同的电极来连接人体和放大器。在电极记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干扰现象,主要有:1、电极极化;极化电压会使被测的生物电位发生失真,我们要建议使用乏极化电极:Ag/AgCI电极。2、电极-皮肤界面阻抗;这个需要我们对表皮进行充分打磨,以减少角质层的阻抗。3、运动伪差;这个是指电极与皮肤之间发生运动时,会扰乱界面处的电荷分布,从面产生干扰。尽量保持放置电极的局部皮肤不变形,使电极、电极膏、皮肤界面稳定。干扰问题,是大家在临床检查中最烦的事情,干扰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减少干扰,除了电生理机器自身的设计之外,还需要操作医生在安装电极时注意一些事项。比如患者身上不要带手机,金属物品等。
关于眼电生理的波形起源就不详细讲了,今天我想总结一下关于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fERG的操作过程和简易的读图。先讲操作过程:
1、扩瞳,检查开始前和结束后要注意瞳孔直径;
2、角膜电极(表麻,人工泪液,眼药水。在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角膜形态不规则的患者,比如大散光,角膜电极很难安装。将角膜电极取下时注意应先滴入眼药水,避免由于角膜干燥,造成的角膜划伤。)
3、明适应环境:10分钟;标准闪光视锥ERG;明适应3ERG;30Hz闪烁光。刺激器的背景亮度100cd/m2.此时患者应将头放在刺激器头托上,始终睁开眼睛,可以将角膜电极取下。
4、暗适应环境:暗适应10.0 ERG。暗适应10.0 ERG 是近几年刚列入ISCEV标准的项目,关于它的临床应用也有各种解读。
现在开始简单的读图:
当a波和b波振幅都下降时认为起源于视锥细胞的反应下降
暗适应0.01 ERG 只有b波的振幅降低,在正常波形中不会出现a波
- 暗适应3.0 ERG要考虑a波和b波
对于ON双极细胞病变,视杆反应的b波振幅下降(暗适应0.01和3.0 ERG).a波保持不变(在暗适应ERG中清晰可见),视锥反应的a波振幅不变,b波振幅的下降程度和受损的双极细胞数量成正比。
要注意和图形VEP一样图形翻转刺激,要求图形发生改变时,整个屏幕的平均亮度不发生变化。在图形刺激器使用CRT时,这个问题不存在,但随着全世界CRT显示器已经停产了十几年这个现实,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商用或家用液晶显示器是不能保证这一点的,无论厂家宣称的何种技术,都不行。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