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耶鲁大学医学院访学经历

发布于 2018-06-12 · 浏览 8499 · IP 上海上海
这个帖子发布于 6 年零 33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2017年3月,正是阳光明媚的春天。我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资助下,带着期冀,怀着好奇,来到美国纽黑文,开始为期一年的访学。

        我作为有近十年从医工作经验的在职博士,有不少一线科研的经历,但这一年在美国访学的经历对我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还是很大。回顾这一年的访学经历,深深被耶鲁大学医学院浓郁的教学及科研氛围所吸引,指导教师和同事的教诲和鼓励,使我这一年的学习受益良多。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硬件设施

        ①整个实验楼是微负压空气循环,新鲜空气通过滤膜除菌进入到整栋楼,然后由负压系统抽走并再次过滤排放到室外。同时保持了实验楼整体空气的干净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很多同事表示在hood里即使不用酒精灯,细胞培养也不容易污染,国内一样操作就很难重复出来。②室内常年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这对生物医学的许多实验的可重复性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比较容易忽略的湿度,保持相对干燥是许多精密光学仪器的重要保护措施。③整栋楼贯通的真空负压系统和煤气供应、全自动高压灭菌机与全自动洗瓶机,再加上高效试剂盒,就节约了许多时间与精力,使得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④动物中心建在每栋楼的地下,拿取实验动物十分方便。每一个实验笼都是单独连接过滤通风装置,不仅保证了动物之间不会相互污染,而且整个动物中心都不会闻到动物的味道。⑤大楼的每一道门都需要刷卡进入,不同实验室的权限不同,进过相应的培训和考试才可以获得准入资格。如果遇到可疑烟雾及火警报警,相应区域的实验室门会自动关闭,防止灾害蔓延。⑥实验室导师在硬件投入上比较舍得,因为相对于资金,实验人员的时间精力更加宝贵,很多先进的实验设备让实验进度加快不少。

实验室制度规章

        所有新来的实验人员都必须登记疫苗接种情况,不同的实验设计对人员的疫苗要求不同。有个要求是十年内必须有过白百破接种。按照规定,我就及时去健康中心自费接受了白百破接种。

        在实验室及动物方进行动物操作都需要进行相关的动物福利政策学习与操作规范学习,多数课程甚至出国前就要求你参加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通过网上考试才可以取得进入动物房的资格。这点千万不能侥幸,无资质的实验操作可能会使当事人终身不能做动物操作基础科研,同时收回课题组相关课题的资助。

        我所在的那段时间,动物房设立了分级管理制度,即按照实验动物清洁和无菌性的程度,指定相应实验人员可以接触的动物级别。简单说来,首先进入无菌性动物房的人员可以再进入清洁性动物房,反之则不可以。

        耶鲁大学医学院有十分强大的科研教育和支持系统。医学院图书馆对全院从事临床和基础科研的人员提供全方面的培训和支持,每个月都会有各类培训及讲座。

高通量饲养

        我们的实验动物主要是小鼠。每只实验小鼠都有细致的编码,四肢20个趾头全用上,可以编码10000只小鼠。小鼠一茬一茬地生出来,出生后7-10天会剪指甲(其实是剪指骨),可以成为永久的身份标记。这样就算串笼了,也不会弄混。得益于科学、规范、高效的实验管理,每种实验每组都能保证6只以上配对的小鼠。

        在我访学的一年间,实验室不断应审稿人要求补实验,大家都是从-80°冰箱取出标本(有的已经有一两年了),直接做相应的实验即可,不用重复饲养和取材了。这得益于系统的编码。我想,要是临床搜集10000例患者,科研价值何等大啊。

专业学习和研究收获

科研诚信

        开学习交流会时,中国人很喜欢拍摄幻灯,但是老外就很忌讳这个行为,我亲眼看到有外国同事当场提醒一位中国学者不要翻拍讲者幻灯。另外,很多共用的实验仪器有一定收费,但是没有人看守,每次用好需要实验人员自觉登记。

实验技能及思路

        我主要专业学习和研究是lnc H9敲除小鼠代谢性疾病研究,师从妇产科学系的Yingqun Huang教授。在我来实验室的第一天她就告诉我:“It’s exciting to be a scientist”. 这句话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Dr. Huang大部分周末时间也是在实验室。我清楚地记得实验室的风格是:中国的假期不会放假,因为这里是美国;美国的假期也不会放假,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只有圣诞节长假,大家才有一年一度的机会出远门消遣。Dr. Huang大部分时间都在看文献,写标书,改文章,一有新的想法就开组会,及时和大家沟通。她敏锐的科研嗅觉和清晰的科研洞察力让我们仰望不已,因为她常常能快速串联一些细微的实验结果,导向正确的终点,她聊科研设计时的兴奋也感染了我们,大家觉得这样做科研就是艺术了。在导师的带动下,实验室虽然藏龙卧虎,各同事却相处融洽,各有分工,互相补实验也不抱怨,因为都是在为本实验室和人类科研事业添砖加瓦。我参与了若干基础研究项目,具体工作包括动物饲养、动物模型制备、细胞培养及转染、qPCR、western blot、统计作图和文章写作。一篇论著已经被《JCI Insight》刊登,另有两篇文章在投,还有一篇正在撰写中。

        通过一年的锻炼,实验技能和相关软件操作确实有所长进,但是敏锐的科研思路还是需要不断磨砺。我想立题和思路也是各类科研的灵魂,只能依靠经年累月的思考探索,坐上十年冷板凳才能运用自如。


图文混排版本见附件

耶鲁大学医学院访学经历.doc (610 KB)

最后编辑于 2018-06-12 · 浏览 8499

10 16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