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PUDF2018:郭晓蕙教授:糖尿病足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最后编辑于 2018-05-23 · IP 浙江浙江
1512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7 年零 12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在5月6日上午举行的2018北大糖尿病论坛“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和糖尿病足”专题讨论中,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郭晓蕙介绍了“糖尿病足的早期发现和预防”这一内容。


早期发现糖尿病高危足的意义

郭晓蕙教授

糖尿病高危足是糖尿病足的前期状态,指糖尿病患者足部并发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和/或周围血管病变,或同时伴有足畸形,存在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但尚未破溃形成糖尿病足或既往糖尿病足已愈合的患者。


有研究显示,对高危足进行早期干预,可以预防约50%的糖尿病足或截肢的发生。高危足状态在糖尿病足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从病理生理基础角度,高危足的分级、干预、管理同样需要多个学科的协作。


目前,由于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高危足的筛查、分级和干预尚未广泛普及,管理模式也尚在探索阶段,其筛查和后续综合管理缺乏共识性的和可操作的规范。


早期筛查框架的建立


糖尿病高危足的筛查分为粗筛和细筛。粗筛指标主要通过患者问诊获得,包括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管病变史、糖尿病肾病史、视网膜病变史、足畸形史、糖尿病足和/或截肢病史、吸烟史等。对于粗筛指标异常的患者进一步判断细筛指标情况。细筛指标涉及血管筛查、神经筛查、足畸形的筛查等。


筛查操作方法


在筛查方法选择及依据上,筛查涉及的四个要素为患者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畸形、足溃疡史与截肢史情况。依据主要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及共识。


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      压力觉检查可选择10g单丝检查。利用单丝刺激拇趾趾腹,1、5跖骨头。每点测3次;振动觉检查可选择128Hz音叉检查。在拇趾第1/2关节骨凸部位测定,每点测3次;踝反射检查时嘱患者腿跪于椅子上,足部自然下垂,敲击跟腱,如发生腓肠肌收缩,足部跖屈,可判定为踝反射正常(阴性);温度觉检查可选择Tip-Therm检查,在足背部及足底两点,每点测3次,两端接触次序不同,进行判定;触觉检查可行针刺觉检查。


周围血管病变筛查      下肢动脉搏动检查足背动脉(使用示指、中指、环指置于足背拇长伸肌腱后触摸动脉搏动)、胫后动脉(使用示指、中指、环指置于内踝后方和下方触摸动脉搏动);踝肱/趾肱指数检查(ABI=足部动脉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ABI的正常范围为0.9~1.3,<0.9血管病变筛查阳性,>1.3提示血管硬化; 血管病变症状可检查有无间歇性跛行。


足畸形的检查        主要检查患者有无拇外翻、叠指、爪样指、扁平足、夏科氏足、高弓足、跖骨头突出、摇椅底畸形等。


足溃疡史及足截肢史      足溃疡史主要通过检查患者踝以下是否存在过全层皮肤损伤,持续时间>1个月;足截肢主要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踝以下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截除。


早期治疗


早期检查后,基于检查指标对患者足部情况进行分级并确定随访时间。


糖尿病足的分级及随访

img


对于不同分级患者的干预及干预流程如下图所示:

img

img

高危足筛查、分级及干预流程


回复13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