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胃食管反流病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山东山东
1310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7 年零 11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第一章消化系统(80分)

第一节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

  一、胃食管反流病(2分)

(一)发病机制

两大机制:抗反流防御机制的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攻击作用。

l。抗反流防御机制的减弱:  (1)抗反流屏障:食管下括约肌(LES);

                                                                      食管胃底间的锐角(His角);

                                                                      胃食管交接部解剖结构;

                                                                      膈肌脚、膈食管韧带。

    (2)食管清酸作用:清酸能力下降:如食管裂孔疝。

    (3)食管粘膜屏障:吸烟,饮酒等可削弱。

  注:食管下段括约肌①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孔ESR)是LES静息压正常的胃食管反 流病患者最主要发病机制,属于抗反流屏障。

    ②正常人LES静息压:10—30mmHg,下降因素有:贲门失迟缓术后、 激素、食物(高脂肪、巧克力)、药物( CCB

    镇定剂)、腹内压、胃内压升高(胃扩张及胃挂空延迟)。

2。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攻击作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攻击。

  总结: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考机制是:粘(粘膜被攻击)迟(胃排空延迟)清(清酸作用下 降)障(抗反流屏障减弱一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

(二)临床表现

l。典型症状:反酸、烧心,其他还有胸骨后疼痛、暖气、间歇性吞咽困难。

2。食管外症状:咽喉和吁吸症状,如咳嗽、声嘶、哮喘、咽痛异物感等,也可与口腔溃疡龋

    齿有关。

3。并发症:Barrett食管、食管狭窄、上消化道出血。

    Barrett食管(重要):食管下端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属于癌前病变,定

    期复查而不是手术(易发生腺癌)。

(三)GEI}D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确诊标准。可以发现食管粘膜破损。

2。24小时食管配合监测:判断有无酸反流;  (提到酸反流三个字就选它)

3。食管滴酸试验:可判断症状与酸的相关性。

4。食管x线检查:敏感性较低,主要用于和食管其他疾病鉴别。

5.食管测压:可评价胃食管反流发生的病生理基础。

(四)治疗

l。药物治疗:①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洛赛克)20mg,每日2次,连续应用7-14天,症状明显改善支持GE髓。

    ②促胃肠动力药:  吗丁啉,多潘立酮;

    ③H2受体拮抗剂:替丁类,适用轻、中度。

2。抗反流内镜或手术:不能耐受长期用药,以及反流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可选用。

3。预防:避免使用咖啡、浓茶、高脂肪食物


回复10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