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提问# 600 mL or 700 mL,胸穿首次抽液最多抽多少?
不管你是在读书还是工作,一定都遇到过这样一道考题:
你的答案是什么?600 mL 还是 700 mL ?
两种说法是不是都听过?
站友@clarifyyang 这就来讲讲「胸穿首次抽液」这回事儿!
-------------------------
理论上都怎么说?内科学、诊断学、指南各执一词
1. 内科学(第 8 版)
书本 121 页解释如下:
答案是 700 mL?仔细一看,此处好像是讲的结核性胸膜炎......
2. 诊断学(第 8 版)
书本 591 页解释如下:
这... 难道我们要在内科学考试时答 600 mL、诊断学考试时答 700 mL?但在临床实际操作又不是考试,这时该抽多少?
3. BTS 指南
最权威的 2010 年英国胸腔协会(BTS)胸膜疾病指南是这样写的:
指南明确提到一次性抽液不宜超过 1500 mL,并未提及首次抽液,应视患者当时的症状如咳嗽、胸部不适等情况而定。
另外,BTS 指南也提到大量恶性胸液需要胸腔置管引流时,首次排液量不宜超过 1500 mL,以后每间隔 2 h 排液 1500 mL。排液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胸部不适、持续咳嗽或胸膜反应时应随时终止操作。
看来,光看书是不行的,我们还需结合实战研究来思考下具体方法。
-------------------------
实战研究说胸穿,抽液目的要搞清
1. 我们为什么要胸穿抽液?
不少人都知道,首次胸腔穿刺抽液以及每次胸腔穿刺抽液不易超过一定的数值。此外,教科书也表示过快、过多抽液可导致胸腔压力骤降,发生复张后肺水肿或循环衰竭。
胸穿的目的也有两点:1. 穿刺抽液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2. 改善胸闷气促等压迫症状,包括肺复张。
而其实只要我们控制抽液速度,使肺缓慢复张是可以避免复张后肺水肿,与抽液量可能关系不大。
对于传统观念首次抽液量不超过 600 mL 以及每次抽液量不抽过 1000 mL,国内曾有学者认为只要控制抽液速度不要过快(40 mL/分钟),单次抽尽胸液患者是可以耐受的。
2. 抽液 600 mL 或 700 mL 有循证依据吗?
有研究表明: 40 例患者首次抽液一次性最少 1050 mL,最多 2300 mL,平均 1500 mL,仅一例体质弱者抽液至 1050 mL 时出现胸闷等症状停止抽液未给予特殊处理即好转。
那教科书的 600 mL 抑或 700 mL 到底有无循证学依据?
从教科书中难以找到原始文献。目前并没有循证学证据证明单次抽液量不应超过 1000 mL,而国内教科书的 600 mL 和 700 mL 是缺乏循证学依据的。
3. 国外相关研究怎么说?
(1)David Feller-Kopman 等认为复张性肺水肿在胸穿抽取大量积液后罕见,且和胸穿抽液量及胸膜压力等并无相关性。其研究结果如下:
185 例患者中,98 例(54%)一次性抽液量在 1000~1500 mL,40 例(22%)1500~2000 mL,38 例(20%)2000~3000 mL,9 例(5%)超过 3000 mL。
只有 1 例(0.5%)(抽液量 1400 mL) 出现临床明确的复张性肺水肿,且给予利尿和持续正压通气很快康复,4 例(2.2%)影像学出现复张性肺水肿而无临床症状。
(2)国外也有研究表明一次性胸穿抽液超过 3000 mL 甚至超过 6500 mL 并无并发症的发生。但保守起见,还是别抽太多,毕竟复张性肺水肿的致死率高达 20%。
我们关注一次性胸穿抽液量考虑的是复张性肺水肿风险,而国外文献提示,一次性抽液量过多和气胸的发生率非常相关。
在一个 735 例胸穿的回顾性研究中,Josephson 等发现抽液量为 800~1200 mL、1800~2200 mL 、超 2300 mL 时,气胸的发生率比为 1:3:6。
-------------------------
小结
国内教科书的 600 mL 和 700 mL 缺乏循证学依据的。
权威的 BTS 指南明确提到一次性抽液不宜超过 1500 mL,并未提及首次抽液,应视患者当时的症状如咳嗽、胸部不适等情况而定。
胸膜腔测压可预防抽液后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认为当胸膜腔压力减少 20 cmH2O 终止抽液可预防复张性肺水肿。
虽然更大容积的抽液量被报道是安全的,但综合文献推荐 BTS 指南建议。
参考文献:
1.《内科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诊断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林克. 胸腔积液首次抽尽法并注入异烟肼、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40 例. 临床荟萃.2002,17(6)
4.Tom Havelock,et al. Pleural procedures and thoracic ultrasound: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pleural disease guideline 2010. Thorax, 2010, 65 Suppl 2: ii61-76.
5. 王晓娟,施焕中. 关于胸腔穿刺术的几个问题.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7):551-552
6.Roberts ME, Neville E, Berrisford RG, et al. Management of a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Pleural Disease Guideline 2010. Thorax, 2010, 65 Suppl 2: ii32-40.
7. Feller-Kopman D, Berkowitz D, Boiselle P, et al. Large-volume thoracentesis and the risk of reexpansion pulmonary edema. Ann Thorac Surg, 2007, 84(5): 1656-1661.
8. Josephson T, Nordenskjold CA, Larsson J, et al. Amount drained at ultrasound-guided thoracentesis and risk of pneumothorax. Acta Radiol 2009;50:42-7.
-------------------------
这个问题临床中经常遇到,
欢迎各位留下你的疑问和观点~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8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