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到底要不要“用 3 停 4”?来讨论讨论吧
最近在园子里看到了两篇讲“阿奇霉素”的文章,一篇说要“用 3 停 4”,一篇又说不要...
迷糊了,文章看多突然不会用药了...
现在摘要两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如下,望大神们给点指导意见。
———————————————
支持派:
理由 1 :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阿奇霉素短程疗效与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的 5~10 天疗效相当。这可能与阿奇霉素独特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及其抗生素后效应(PAE)密切相关。
吞噬细胞能摄取高浓度阿奇霉素,并转运至感染部位,在感染靶组织释放药物;从而产生了抗生素与吞噬细胞的协同杀菌作用,并极大提高了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该效应也称「特洛伊木马现象」。
多数抗生素在常规用药时,因药物浓度高于抑菌浓度,不存在 PAE 效应;而阿奇霉素无论是在高于或低于 MIC 时,均能促进吞噬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调理吞噬作用。
高组织浓度以及吞噬细胞在感染组织持续释放药物等特性,使得阿奇霉素在药代动力学上有别于其他传统抗菌药物,从而在有效保证抗菌疗效的同时,缩短抗菌药暴露时间。
理由 2 :治疗疗程
由于阿奇霉素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故其血药浓度较底,而组织浓度高。
有实验证实,服用阿奇霉素 3~5 天后第 12 天时白细胞及吞噬细胞内仍能测到一定浓度;而根据不同致病菌对阿奇霉素有不同的 MIC 90 数值,其代谢到第 N 天后浓度低于该菌的 MIC 90 时,一般就在前一天开始服第二次药 (如病情需要)。
MP 肺炎(肺炎支原体),服用 10 mg/ (kg•d) 3 天,在第 10 天即停药 7 天后阿奇霉素血清浓度已在 0.3~0.6 μg/ L;而 MP 对阿奇霉素的 MIC 90 是 0.02~0.40 μg/ L,因此在停药 7 天后应服第二次药。
对肺炎链球菌,则停 4 天就须服第 2 次,停 7 天就太长,达不到需要的浓度,效果会差。为确保疗效,一般服三停四。故一般作为肺炎的首选药物,但不作为支原体血症的一线药物。
支原体血症一般静滴红霉素的疗程 1~2 周,然后根据体温,有无并发症,以及咳嗽症状改善情况而决定停滴,并采用序贯治疗,首选药物阿奇霉素。
难治性 MPP,可加用其它抗生素或激素。
支持派作者:wangsp,来源:丁香园。
———————————————
反对派:
阿奇霉素用法:10 mg/(kg*d)qd,轻症 3d 为 1 个疗程,重症可连用 5~7d,4d 后可重复第 2 个疗程,但对于婴儿,阿奇霉素的使用,尤其是静脉制剂的使用要慎重。
在中华医学会第 22 届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的专家王立波教授就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指出:部分文献资料中对于阿奇霉素用三天停四天这样的用法值得商榷,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同时,如果患者病情较重,盲目停药也是欠妥的。
作者:郁闷中落寞,来源:丁香园。
———————————————
我的疑问:
支持派观点表示,服用阿奇霉素 3~5 天后第 12 天时白细胞及吞噬细胞内仍能测到一定浓度。
反对派观点表示,阿奇霉素的用法是轻症 3d、重症 5~7d(就是重症,阿奇霉素还可以多用几天呗)。
事实上还有一个现象:阿奇霉素的耐药性很强!!!
当初学药理的时候,药物发挥疗效不是有一个有效值吗?连续用药或加大剂量都是为了保证稳态血药浓度在那个有效值范围呀。本来用 3 停 4 就是为了缩短抗菌药物的暴露时间,减少点耐药性啊。(可惜相关研究太少)
重症患者为什么考虑增加疗程,加大剂量去有效抗菌不行吗?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8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