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考研流程详解——考上浙大的12步解析

发布于 2017-03-22 · 浏览 2.4 万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8 年零 5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前言

这篇文章已发表在我的公众号‘医学磨坊’,因为曾经在园子里看到很多学长学姐的经验,并得到很多帮助,特此重发,回馈园子。楼主17考研,温医学生,以初试400分考上了浙大心内学硕。当时写这个帖子主要针对本校的学弟学妹。洋洋洒洒四千余字,记录了从今年四月到明年三月,考研途中最重要的12个节点。考研就像打怪,12个节点就是12次选择,做完这12次选择之后才能进入心仪的学校。在这12个节点中,我也极尽了自己的所听所想,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供你参考。总之,这是一篇值得收藏的文章。你每走到一个节点了,可以打开文章中的锦囊看看我写下的建议,已经非常详尽了!

考上浙大的十二步解析如下:

一、4月份实习医院的确定

首先是4月份左右确定实习医院。原则上是生源地优先,可以选择附属二院实习。今年临床医学大约有70人左右留下了,总体而言申报了附二作为第一志愿都可以留下,如果人太多,则按照综合排名录取。

留在附二的优势是考研教室的氛围,有很多研友相互帮助。但实习相对比其他医院抓得更严格。但是我们仍然能通过同科室实习小伙伴私下轮流排班挤出下午空余时间来学习。市二医相对比较空闲,又可以去考研教室看书,是个不错的选择。至于回到各生源地实习的,每个地方氛围不同,我也不清楚,请自己打听,并且自己找好研友。

总体而言,今年附二的学生考试都考得很不错,高分很多,跟这里的考研氛围浓厚有关系。

 

二、7月份的夏令营

复旦、交大、浙大三所学校均有夏令营,综合成绩和纯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尝试申报一下。去年复旦的夏令营临二进了三个左右,最后两个被录取。前年交大录了比较多,去年寥寥无几。浙大去年才2个,过去就是听听讲座。反正觉得自己有实力就可以关注一下,到时候丁香园上讨论的帖子也会很多。

 

三、10月10日-31日考研正式报名

1、专硕或学硕?

从我们这届开始改革,专硕和学硕分开命题。有这样几句话记一下:

①专硕看医院,学硕看导师。读专硕倾向于医院选择好一点的,学硕导师对你好才是真的好。

②北京的专硕,上海的学硕。听说,北京的学硕上不了临床,建议慎重选择,而专硕会配有专博名额,有优势。上海流行学硕,且专博名额很少。据我所知,上海复旦很多博导很少招硕士,大牛一般专门找博士。

关于博士的问题我再补充说两句:

①具体我还没研究过,所以无可奉告更多了。

②你如果要读博士,是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但除非你非常优秀,不然先考上再说,人生很长,什么都说不定的。

关于读专硕和学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都只能给你一个参考而已。以下是我的建议。

如果未来工作目标定位是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请选择学硕,因为三甲医院没有科研根本混不下去。如果定位是县城医院的,建议专硕,因为他们不怎么需要科研,并且如果你四证合一毕业了,就可以直接上岗。

另外在报考的时候,普遍的现在是温医和浙大专硕比学硕热很多。专硕的竞争非常激烈。例如我们浙大心内,今年学硕7进8,专硕29进13。感觉学霸们因为没做过科研,也不感冒,都去读了专硕。

但一般来说,看到有点潜力的,我都会建议读学硕,没毛病。

今年学硕专硕分开命题,具体可见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考研西医综合改革文件解读》

 

2、温医或名校?

所谓名校,对温医学生来说,就浙大、复旦、交大,这个固然是有地域问题存在,我听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同学说,他们比较喜欢考北医协和等。顶尖的同学,希望学到顶尖技术的,可以选择协和、北医等,当然上海的也很棒。如果觉得自己考985名校难度稍大,则还可以选择首医、南医大、南方医、中山大学等,既可以学到很多,也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

如果未来工作要留温州的,推荐本校,尤其是骨科,附二医的实力绝对不差。最终留院工作时也是自己培养的研究生有优势。

一般来说,同等条件下,我推荐出去考名校,因为名校的资源和平台好。

当然,考上名校不代表高人一等,最终毕业都还是要看论文和其他成果的。考上名校只代表你手上的工具比别人多了一点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

 

3、内科或外科?

关于科室选择的问题,我有时候真的觉得咱们医学教育有这么一点点失败的,或者说理想教育不够。很多同学直到报名了才去决定自己的科室。我真的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能够现在有意识地去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慢慢确定好自己目标科室。做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对于未来人生是很重要的一个抉择。

虽然也能理解,但还是觉得如果想找一个轻松的科室,就不该来学医了。也有很多人可能不喜欢学医的,但改变的魄力也只被极少数人拥有,多数时候我们还是习惯于忍受吧!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热爱的职业。

 

四、12月15日准考证打印

准考证打印,也就意味着知道了自己的考场。各地都有自己的考点,以就近原则选择考试地点。例如在杭州,绍兴,宁波等地方实习的同学由当地教育考试院安排,在当地考试。而像金华、台州地区,因为没有考场,则需要来温州考试。考场一般设在各中学。并且报考同一个学校的考生会被放一个教室。今年温州考场考浙大的大部分在温州中学,考温医、上海的在温十九中(离学院路很近)。知道准考证后马上要去附近订好宾馆。

报名文都的,他们会在考点附近帮你们订好其中一部分房间,只需要跟文都报一下名,他们给你分配房间(这大概了给文都交了钱之后,唯一享受到的服务)。

 

五、12月24-25日正式考试

考试时间大致定在12月下旬的一个周末。那么你们今年很可能是23、24日两天。我的经验是,考试期间休息很重要,尤其是晚上睡觉,千万别失眠。(一句废话?)

另外考试那两天我和室友都是6点左右起床再背一会书,考试上午8点半开始,所以还有2个小时的时间。尤其是背政治,这2个小时非常有效果,因为都是热腾腾的,进了考场就可以开始写了。

 

六、2月15日出考研成绩

在初试结束到出成绩前的这段时间里,要去了解意向导师。方法就是通过医学院的官网,导师简介里,也可以找学长学姐打听。另外把自己的个人简历做好。

出了成绩之后,如果觉得进得了复试,马上邮件或者短信联系导师。出成绩前联系一般没什么意义,除非是本科非常优秀,不然老师要么不回,要么就是一句“欢迎报考”。而这时候你有了成绩,老师就可以评估要不要你了。不过这时候导师会不会回你,也还是不一定的。但回你的都是善良的老师,抱住大腿跟走吧!

如觉得有必要,也可以亲自去见一趟导师。记得穿好看点哦!

 

七、2月19日左右出全校排名(以今年浙大为例,如果是国家线的学校,则要等到国家线出来后才有排名,例如今年温医3月17日才出全校排名)

出了排名,参考去年的录取人数,大概就知道自己能否进科室线或者最终上线了。以浙大为例,理论上按照1:1.5的比例划复试线,但只有特别特别火的科室才会划科室线。像我们心内科,专硕学硕总共收21人,36个进复试线的也都还是给了复试机会。

对于分数比较低的同学,密切关注各个科室的考分情况,做好调剂准备。

 

八、3月3日左右出学校线(以今年浙大为例)

去年浙大320分,今年330分,分数都不高,学硕专硕都是这个分数。另外还有单科线“55+55+190”。所以我们有个“4-1=0”的法则,就是四条线有一条没上,就是没上线。浙大是单科线低了一分,则总分要比330分高20分才能抵消,低两分,则高25分抵消,依次以1比5的比例抵消。

 

九、3月7日左右出复试安排(以今年浙大为例)

今年的这个时间太迟了。有些科室最早3月9日就开始复试了,所以准备时间很少。当然,浙大每个科室复试内容不一样,需要自己打听。一般只考本专科的知识,所以复试准备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复习,3周左右完全来得及。

 

十、3月8日-15日体检

复试前需要体检,去浙大校医院。

 

十一、3月9日-16日左右各科室陆续面试(以今年浙大为例)

科室的大小年真的挺明显的。例如去年浙大的内分泌、肾内等很火,今年就比较冷。去年的心内很冷,没报满,今年马上就报了70个,不过最后上了330分的就36个,其中学硕才7个,所以发现报学硕生源也很一般,分数很低。所以在报名的时候,大小年也要注意避开。消化好像每年都是大年。今年骨科也超火,没个360分,都没法录取。

浙大的面试相对来说很水。以心内为例,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考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和主动脉狭窄的病理生理”加一篇英译中的文献摘要翻译。英译中相对比较难,但是大家都不会也没事。好像最后他们也没有改卷,所以笔试对于最后的录取没有影响,就看面试。

心内的面试是这样的:进去直接由王院长问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要考研,为什么要考浙大,为什么选心内?就是想考验一下反应能力。后面又问了一个“医德医术哪个重要?”。问了一个六级成绩(可见英语的重要性!500分以上要有的。)唯一需要实力的是十个中译英的疾病名称,范围是整本内科书,基本是一些我们学过的疾病的英文名称要会。好好准备了三天,十个里面我答出了八九个,难度的话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肺栓塞、继发性高血压”这样的难度。比较失望的是准备的自我介绍都没用上。去年是有一分钟左右的自我介绍,中英文都要准备;还有两个专业问题抽一个回答,范围是心内的。结果我们面试都取消了。

其他专业有可能考听力,大概六级的难度。复试方式也各有特色。具体可以去公众号“温医网盘”找,网盘菌最近在帮大家收集复试题目。不过总的而言,浙大的复试很水,基本按照初试成绩来,就个别高分被刷。

今年泌尿报的比较少,分数也不高,就有几个骨科350左右的直接放弃了13号骨科的面试,要了调剂表,9号去了泌尿复试,最后进了,非常赚。浙大是没有一志愿保护。每个科室只有一次复试,调剂生和第一志愿的都是一起面试,然后一起录取。所以早复试就有优势,并且可以有多次调剂机会。不过接不接受调剂就看科室老师,例如今年14号的时候传染就已经接到了一大叠调剂表。后来他们就不接受调剂了,毕竟这么多人面试很累的。所以后面试的同学很吃亏。

记住一句话:选择比努力重要。选对一个科室太重要的!还有一句话是: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你被调剂的时候,扯下脸来,动用一切关系去找空缺名额,包括找导师,准备好复试。选对了,努力了,一般都能上的。

关于考研复试老师看中什么这个问题,我的个人见解是“科研是金子,英语是银子,学生工作是纸币”。上海很看重科研,尤其是你有SCI会很喜欢,就是金子——硬通货。但毕竟这样的人是少数。如果光有实验经历,科研就成了纸币——老师觉得好,那就有用,如果老师比较牛逼,看不上,那就没用。英语是银子,也是硬通货,英语好的,未来科研潜能会比较大,也看重。学生工作是纸币,老师承认,那也算财富,不承认,就是一张纸。可惜的是,今年像浙大心内和普外,都不看简历,不要你说自我介绍,我的科研成果好像也没用到。但这三样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大一大二的同学,可以尝试接触科研。对于大三大四的同学,就别去想了,科研周期一年起,根本出不来成果。所以干脆就去考英语,雅思托福考起来,也是优势。找准自己定位很重要,扬长避短。

 

十二、3月18日左右调剂

如果一志愿录取或者校内调剂成功,那么只要体检通过,填政审表即可。如果失败了,那么就要校外调剂。今年是3月15日出国家线,大概18日左右开放调剂系统。像温医第一轮调剂都是基础医学院的,第二轮调剂只能流出儿科和眼科等个别临床科室的名额。今年温医全校招收900名左右研究生,报名1200名,所以非常火爆。基本校外调剂回来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所以考出去,回不来,这一点也要考虑进去。

关于学硕怎么校外调剂,我身边有成功的例子,复旦学硕调剂到了南京医科大学。人家是见复试希望不大,早就联系了导师,然后过去面试。那估计就不怎么看初试成绩了。但人家自身条件也不错,复试表现也好,最终被录取。所以学硕虽然各校自主命题,但大门还是没有关闭。

调剂的时候非常看重人脉,让别的学校的人帮你打听。还需要时刻关注各学校的研招网,漏网之鱼都是先到先得的。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4 万

47 875 5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