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基金小菜鸟2年参加院内评审心得(2017年更新版)

发布于 2016-04-23 · 浏览 7766 · IP 日本日本
这个帖子发布于 9 年零 1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2016

        我是一名在读硕士,目前研二,专业是肿瘤学。之前2年运气较好,连续参加2年的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省科技、市科技、军队医疗课题的院内评审工作,同时也参加了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三等的申报以及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的申报工作,并成功独立撰写完成一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申报,最后成功得到三等奖的奖励。跟在很多学术大牛、高级科管身后参与这些项目,受益颇多。之前看到有同志分享心得,我也对自己既往的资料进行了整理,把2年来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觉得第一步是定位。将自己的学术水平定位在什么层次,是白手起家还是掌握了一定的资本,选择对自己最合适的基金进行申报是最重要的。如果是硕士刚毕业,手里面没有SCI这样的高质量的文章,也没有一些好的点子,可以跟在其他科研大牛的身后,参与他们的项目,为自己赢得一些学术上的成果,打下科研基础。如果手里面有几篇SCI了,除了继续跟在科研大牛身后参与高层次的项目外,还可以自己申报医院、学校、市一级的基金。当然,有好的团队支持以及好的科研方向,也可以尝试国科基青年项目(PS:我身边就有2位硕士毕业的中了的)。如果是博士毕业,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参与申报国科基青年项目或者省一级的博士课题。不管是哪一项,只要能够立项,都对自己今后的科研道路打下基础。当然,手握大量文章以及基金的大牛们都是看到更高的层次,我才疏学浅也就不献丑了。

        第二步是科研基础。每个申报的项目都应该有一定的科研基础,不管你是前期实验数据或者是已经发表的文章,抑或是已经公开的数据。没有任何一位专家评审会支持一个没有基础或者基础薄弱的项目。一般来说,想要申请国科基青年项目,最好能有8-10张图片的前期工作基础量,同时能有1篇5分以上的SCI或者3篇以上低分的SCI。而国科基面上项目,由于最近的竞争压力加大,门槛在不断的提高,最好能有20幅左右图片的前期工作基础量,同时能有1-2篇高分文章或者是5篇以上低分的SCI。撰写标书的时候最好不要将图片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罗列出来,而是针对性的进行分组,针对每一个点进行图片的组织以及文字的说明,最好能有图片所出自的文章。

        第三步是立题以及课题的设计。立题项目应当从自己的研究基础出发,脱离自己的研究基础再立新课题在我看来都是不靠谱的。曾经参加过一个教授的讲座,他介绍了一个他的储备课题的好习惯,他将自己想到的课题全部记在笔记本里,等要申报的时候就从笔记本里面进行筛选。我的建议是在一年前就应该对课题的方向进行选定,可以依托于自己曾经发表过的论文或者实验室得到的数据,等最后再来突击选题,恐怕是没有太多的时间了。也可以紧盯每年的指南,从指南里容易中标的方向进行筛选,这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课题的设计着重在于意义、可行性、以及思路是否有逻辑性。如果你要做的是现有技术的复杂版本或者说效率下降,那么肯定不能吸引评审专家的眼光的。有些标书喜欢一味地的走高大上的技术,设立的很多不切实际的观察指标或者实验组别,内行专家一眼就可以看出问题所在。即使过了网评,会评上也是很难过关的。还有就是逻辑性一定要强,大部分基金和科技奖励的申报都对正文有字数要求,为的就是在有限的字数范围内看谁能把自己的研究背景、内容叙述清楚,如果思路没有逻辑性是无法叙述完的。

        第四步是要有合理的团队组成。很多人喜欢一下子放上多名正高、副高,结果初级职称和研究生都没有,你的研究也就无法开展,难不成让这些教授、主任、高工们自己去做实验吗?有人也喜欢自己高级职称带一帮学生,却缺少了中间承上启下作用的中级职称。团队组成要成为金字塔形的配置一般来说较为合理。同时,参与人员要具备相应的科研经历以及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这样也可以吸引评审专家的眼光。有些标书喜欢加入外籍专家以增加亮点,正文中应当加入合作经历以及外籍专家过来交流指导的时间安排。

        小弟才疏学浅,看到很多前辈的心得,随意写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还有些没想到的等以后再补充,望各位大牛指教。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分割线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2017

         小弟今年研三了,去年一年帮老板拿了一个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回来,算是大功一件。今年又参加了一年的国基评审。数量也不多,本院就50本,外院10本的样子。那我就简单的就今年的情况和我所知道的一些信息稍微跟大家交流下。

        首先是今年的方向。相信各位专家都已经详细的读过今年的指南了(没错!!就是指南!!一定要读指南!!每年的指南都是今年的方向引导),今年的方向在指南的基础上会鼓励一些有科研转化潜力的项目上线(这是跟某大牛科管交流得到的信息)。如果你的项目涉及一些便民医用设备的机制研究、重大疾病卫生领域的问题解决等,那么恭喜你,在标书写好的情况下,你的命中率会增高。如果没有头绪的,在翻阅指南的同时,也可以结合自身研究实际,参看十三五规划医药卫生领域,相信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第二个是正文写作。不少专家立项依据写得很详细,很饱满,甚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机制都写的很清楚,但是请看一下开头:

img

所以千万不要写得太复杂。你写得多实际上重点没有突出出来,反而让人不知道你想做什么。另外,由于越来越多的老板把网评项目交给下面的学生,所以标书的写作风格要更加年轻化,穿插一些比较醒目、色调鲜艳的图片是可以考虑的方法之一。

         第三个是研究基础。很多本子喜欢把自己的研究基础一股脑全放上去,我的做法是分类并且说明一下这部分讲了一些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发了什么文章,IF值是多少。另外有些本子真的就只放了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前期工作上去,一个面上就几幅图,提交了都是心惊胆战的,我的做法是相关方向上的图都放上去,保证青年7-8张,面上20张。

         第四是对于第一年申报失败第二年申报同一个课题的。可以在其他部分里加入去年的评审意见和你相对应的解释和改动,这样会让评审专家有一种代入感,会对打分上有帮助。

         暂时想到就那么多,可能还有一些细节的地方需要具体看到才能想的起来。还是那句话,小弟才疏学浅,希望各位大大多多帮助指导。有想交流的可以联系我,区、市、省级项目都可以,科研奖励也可以共同交流。

最后编辑于 2017-04-22 · 浏览 7766

32 123 3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