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草木为剑】初试405已录北医二院心内科专硕,大萝卜也来分享考研经验。

发布于 2016-04-04 · 浏览 54.6 万 · IP 江西江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9 年零 3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大家好,我是大萝卜,也叫大波。

今天很高兴可以在这里给大家说说考研的一些事儿,因为在此之前,我也跟大家一样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直至前几天北医二院复试过程完毕,得知自己录了,这才算正式结束了考研生涯,也因此得空来回馈丁香园,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助到后来人,哪怕只是一点点。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本萝卜于2015年7月毕业于江西赣州的一所二本医学院,属于往届生。2016年考研初试成绩总分405,其中政治67,英语84,西医综合254。在北医二院排名第一,专业排名也是第一。最后录取了北医二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img

而在楼主参加的第一次考研(2015年)中,本萝卜的初试分数是350,其中政治72,英语60,西综218。

园子里很多应届生在初试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这点楼主也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比如楼主的老乡砍分狂人大华同学@梅大大华 就是楼主心中的大神。

而楼主作为经历过两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对于考研的感悟,是有可能更加鲜活也更加深刻一些的。所以这个帖子,我希望尽量能把自己这两年来所经历的一些困惑,和所走过的弯路,都给大家说说。但是对于经验贴,希望大家要理性看待,因为任何人的成功与失败都不能简单的复制粘贴。

---------------------------------------------------分割线,初试经验正文果断开始了-------------------------------------------------------------


1.西医综合(218→254)


西医综合是全国所有考研科目中难度系数最大的。每年西医综合的平均分只有120-140的样子。这门课的存在导致临床医学考研的初试分数普遍都比其余专业低。这个现象非常容易理解,西综涵盖的科目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内容之多考纲之广可以说是极其变态。而近几年西综的难度也是居高不下,以近4年为例,2013,2014,2016年西综都不简单,而即便2015年的西综,也难于此前的平均水平。西综占据了考研总分的60%,对大多数人而言,西综决定了大致的水平阶段。所以再怎么重视西综都是不过分的。

img

试题类型以下几种:

第一部分:单选(90×1.5)+临床病例题(30×2),共195分。

第二部分:B型题(30×1.5),共45分。

第三部分:多选题(30×2),共60分。

其中主要拿分地带应该是第一部分的单选90个和第二部分。这两块应该要做到绝大多数正确。第一部分的临床病例题和第三部分多选题各有30个,且都是2分一个,但相对而言临床病例题难度远低于多选题,病例题丢分多的话就非常可惜,而只要病例题和多选题其中一个能做得出色,那么都能拿高分。所以我认为,多选题就像篮球比赛中的3分球,而病例题是2+1。

img

(三分可以帮你赢得总冠军)

img

(但如果你投不准,可以来个2+1先)


而在各个学科的分布上,大致是生理学60分,生物化学45分,病理学45分,内科学90分,外科学60分。

但是从考试内容量而言,生理和内科的考纲要求范围也更大,所以我觉得,除了外科这种内容多考试少的科目之外,其余都是较均匀分布。每一科都要学好。

那么大家最最关心的还是复习资料的选择。在抛出本萝卜的观点之前,先来论述下以下几个经常争议的点:

    1)人卫版   教材VS讲义

教材与讲义之争从没消停过,类似于詹姆斯战科比,宝马战奔驰,可口战百事,梅西战C罗,纽约战赣州,关公大战外星人。贺先生以一己之力与人卫版教材编委们能撕到如此程度,实属牛逼。所以到底是选择教材还是选择讲义,楼主一直认为抛开具体谈普遍都是耍流氓。

img

 人卫版教材的优点主要有如下:

  •  权威。

  •  连贯性好,论述性强,便于理解记忆。

  •  编辑排版极为科学,而且美观。

 但是缺点也不是没有,主要缺点在于内容多,学习需要的时间精力也相应更多,重复学习的负担也明显大很多。而且很多教材内的内容都不是考纲要求的,需要自己对照着考纲看。

 

img



老贺说他的书基本可以认为是西综圣经。虽然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但是老贺讲义在考研界的江湖地位还是极高的。

讲义的优点如下:

  •  高度概括和总结

  •  精简考试内容

但是缺点可以说是相当明显

  •  常常有内容的遗漏和错误

  •  过于缺乏论述的高度归纳不利于记忆


选哪个这得就事论事。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img

该图并非根据严谨数据所绘制,只是楼主本人的理解和认识。如图所示,短期内,使用讲义的学习效果-时间曲线更为抖直,性价比更高。而如果时间充沛,使用教材为主,后期收益将大于讲义。

这个趋势要基于以下基本设定:第一,讲义和教材有个交点,这个交点并非严格存在的,在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个体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的曲线并不相交。第二,大致趋势是如图片所绘,但不排除有各种意外事件存在,并不需要拿个例来证明楼主的愚蠢。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大多数人都是讲义和教材都要使用的。但是由于人的精力和考研备考时间的有限,事实上只有一种最后会成为主导,图片描述的便是主导而非纯粹使用的学习效果。

所以,在资料的选择上,建议是要严格根据你的个人情况来做出决定。本萝卜二战这年是纯粹使用教材的,讲义是直接被我丢进了垃圾箱的。因为本萝卜全职二战,时间多,任性,使用教材的收益远远高于使用讲义,所以干脆删繁就简,把老贺讲义直接给弃了。最后的西综成绩证明了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而如果你是在职考试,或者是实习较严格,或者目标分数并不高等一系列客观和主观原因导致学习时间较短,那么可以选择老贺讲义作为你的主导用书。信我错不了。

在决定使用教材或者讲义之前,请先想明白你要到哪种水平,你愿意花费多少时间,是否能超过那个奇怪的交点(然而这是没法评估的),然后再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

至于其他西医综合复习指导用书,如闹事天鹰,无在望,以及厨子班,文都等一系列出品的辅导书,前几天和朋友讨论,朋友认为是乱象丛生,我却觉得是群魔乱舞。以上这些我都看过,实际质量大约都在差和极差之间。如果你已经买了,请毫不犹豫滴丢掉... 这是本萝卜的内心话。

    2)习题集的选择   

在习题集的选择上,主流的观点是,老贺同步练习是必选项目,而珍爱生命远离紫皮。而老夫的看法却正好相反。我认为,同步练习是可有可无的,与此同时,紫皮是一本好书。

img

同步练习这本书,我考了两年,做了两本。每次都是做完就丢。有人说老贺对于西综考点的理解都会在这本书上体现,而我觉得该书实际风格只是非常接近于老贺的模拟题而已。而和真题是有较大的差异的。为什么我说是可有可无,因为这本书的题量很小,只有两千多道。这就相当于每天打一把消消乐的时间,就能完成当天学习内容对应的题目,实在是轻松便捷。至于买不买,反正我两年都买了,可还是推荐学弟学妹们不买...

img

大多数人对紫皮书都是恨的,而本萝卜是爱的。应届那年,也是看过很多经验贴,大多都不推荐紫皮。于是也就没有尝试。二战的时候灵光一闪,心想不如花了几十块钱买本试试,也不亏。于是在做完第一本紫皮散架后(北医的书装订质量都极差,很容易散),9月份楼主又买了一本紫皮并刷完,

   然后得出以下结论

  •     主流观点:题量过大(8000多道),耗时耗力,得不偿失

  •     楼主观点:考研是应试,应试就得做题


  •     主流观点:有错误,老题多

  •     楼主观点:16年紫皮迎来了最大的一次改版,删除了很多老题,错误题和超纲题。


  •     主流观点:答案无解析,得不到反馈

  •     楼主观点:阅读答案解析是被动学习。寻找答案翻书的过程是主动的学习,这才是最好的反馈。


  •     主流观点:题目太难

  •     楼主观点:因为是北医所出,题目风格接近真题。事实上很多说紫皮难的童鞋事后还会去尝试老贺模拟题。真是让楼主想不明白...

紫皮是本好书。但是缺点也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这么讲,紫皮的优点即是缺点,缺点即使优点。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紫皮比较好呢。本萝卜的建议是这样的:如果你复习时间较长,买一本紫皮绝对是优秀的选择。而对于复习时间短的同学,并无必要使用紫皮,该用什么习题集,楼主会在下面说。

    3)真题

真题是要刷很多遍的。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认为是从开始复习的时候开始。市面上比较权威的真题有两本,老贺的真题和北医黄皮书。请两本都买好,因为两本的价值都非常大。

img

北医的黄皮书是按照章节排列的,适合前期的时候在复习完每天的学习任务后立即拿来作为习题集使用。这本书除了纸张薄装订差以外,其余都可以说是完美。解析也很好,而且按照章节排列的方法可以让使用者迅速找到高频考点。

img

老贺的真题,楼主持续认为是老贺四件套中编写得最好的。这是一整套一整套的题目,解析风格和北医不一样,解题思路很清晰,总结到位。如果北医真题能给90分,老贺真题我给95。这本适合于后期在复习完所有的内容后做,至少得是复习完了一轮。而且,要反复刷多遍。有的人不怎么看教材和讲义,只刷真题,也能拿到不少的分数。所以请不要忽视真题的重要性。

    4)模拟题

模拟题我觉得是可以完全不用的。因为大多数模拟题都是没法压中题的,收益确实不高。市场上模拟题很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拿老贺的模拟题而言,难度极大,偏离真题风格明显,实在是差评。如果真要刷几套模拟题练练手,我推荐这两本:

img

  北医绿皮:特点是难度小,部分是真题直接塞进去。这本书总共十套题,楼主做了两年也没做完。经常会有人说,绿皮得出的分数减去20,老贺模拟题的分数+20差不多就是最终考出来的分数。个人认为这个看法相当扯。本萝卜做北医绿皮的分数基本都在230-240左右,最后考出来是254。所以说模拟题就是模拟题,请不要较真。

img

北医高分冲刺5套卷。这本模拟题使用者较少,楼主全做完了。题目比绿皮更与时俱进些。由于是北医出版的,我也觉得风格类似于真题,尤其是多选题部分。不过还是强调,模拟题都是可有可无的,请不要和模拟题较真。


根据上述内容,对于考试资料的选择,我也终于可以抛出了我的看法:

五星推荐(必备项目!!!):人卫版教材/老贺讲义(高段位/中低段位),北医黄皮书,老贺真题

四星推荐(可有可无):北医紫皮书,北医绿皮书,北医冲刺五套卷

三星推荐(可有可无):老贺同步练习

负星差评(远离这些!!!):老贺模拟题,其余乱七八糟的复习指导用书   

本萝卜一直以来的观点是复习资料一定要删繁就简,less is more. 不要贪多这也要那也要,资料过多最后平摊下来每本书学习的时间相应变短,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学的效果不如他人理想。所以选定一套自己的组合,不要什么都想要。反正最后谁也考不了满分。

具体的学习方法,本大波主要是分为两轮

第一轮楼主是看书→做题(黄皮)→看书→做题(紫皮)→看书。这么一个流程过后开始才下一章节。考研最终都是为了做对那套题,所以实际上这就是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之所以先做黄皮后做紫皮,是因为紫皮书很多题目都是黄皮里面已经有的,所以做紫皮的时候看似题量很大,实际上有些是之前做过的。黄皮要及早开始,因为越早接触真题,越快理解考研真题的出题风格,日后的复习也是更具针对性。这里再次强调一下,考研是应试,应试就得做题。

第二轮学习方法,二战这年本萝卜就是一直看教材,偶尔插播一套老贺的真题或者北医模拟题(因为是二战,所以真题基本都没怎么动,应届考生应该老老实实刷至少不低于两遍的真题)。你要明确知道,备考期间学习的目的是将书上的内容记忆下来,以用于考试。而遗忘是人类的天性,即使是到考前一天,楼主对自己的记忆程度也不满意。俗话说,理解是记忆之父,重复是记忆之母。而我看,重复不仅是记忆之母,有可能也是理解之母。不懂的内容经过多次的循环,都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所以我很推崇1247的反复复习方法。有人说这样像是滚雪球一样,越到后面每天所需复习的内容越多。事实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如果按照1247的顺序重复,那么以后每天所学习的内容最多是四部分。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而实际上,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速度和遗忘模型重排自己的计划。楼主的第二轮复习是按照1-2-7-30的顺序进行重复复习,而且感觉实际效果要远远好于1247(楼主一战御用方法)。而且只要记录每天学习的内容,然后分别在第二天,一周后,一个月后复习相同内容即可。这么做的好处也是便于记录,而且可以得到非常及时和有效的调整,个人认为是更优化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两轮复习我都是坚持按照书本编排的顺序来的,书本之间的顺序是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有的人是按照系统来看的,本大波极不推荐这样的方法,原因是同个系统不同的学科观点可能是有差异的的,而且反反复复一两个星期都在看类似的内容会让人沮丧。生化部分人认为可以放在最后冲刺看,我不赞成。原因很简单,后期需要记忆的内容非常多,记忆新知识是会让之前所学会的知识遗忘加速,生化内容可不少,就憋放后面添堵了。

另外,关于西综要不要看视频,我自己是不看视频的,所以不知道具体效果如何。但我至少个人经验可以证明,不看视频也可以考好。而身边有看视频狂魔最终西医综合考出成绩也是一般。所以请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决定。


2.英语(60→84)

img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即完型填空(20×0.5),共10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0×2)+新题型(5×2)+翻译(5×2),共60分。

第三部分:写作A,即小作文(10)+写作B,即大作文(20),共30分。

二战英语的提升是十分可观的。而实际上本大波无论是在一战还是二战的过程里,英语复习都是走过非常多弯路的。直到后来迷途知返。所以希望后来者可以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

真诚就是:真题和词汇

相信我,搞定了这两点,完全可以胜任考研英语。

    1)词汇

词汇是基础,词汇很重要,但是词汇的学习并不难。背单词可以说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有的人爱瞪单词书,有的人爱用背单词软件。

楼主为例,就是特爱用单词软件,而且一直向身边的人推荐某词斩。绝非广告。不过也有人爱用某贝,楼主觉得一没图二单词重复太多次,背着累人。

单词书本大波也用过,觉得最好的还是厨子班的绿皮单词书,即乱序版。朱先生那本书受众颇巨,很多新人都买了,这和商品的营销分不开。但是确实质量平平。

但是还是那句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怎么记下来怎么学。

另外,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就要开始着手做真题了。人生不是做菜,不能等所有的材料都备齐了才下锅。在背单词的时候做题,单词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和重复。

    2)阅读理解,新题型,完型填空

这三部分放在一块讲,因为复习方法几乎都是一致的。其中阅读所占分值(40)最高,自然也最重要,所以江湖上一直流传着得阅读者得天下的说法。在阅读水平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新题型就会成为一颗****。因为你一不留神可能就会将新题型做全错,也可以做全对,这中间就有10分的分差,基本不可能在第四节绝杀逆转。而完形填空,很多辅导班的商人们都觉得可以直接放弃,全部勾一个选项,这样也能拿2.5分。但是,按照近三年的节奏来看,完形填空的难度是越来越简单的趋势,如果你直接放弃拿2.5,那么和老夫花个二十分钟拿7.5分之间就差距了5分,这也是极为可观的。所以,这三部分,请务必认真对待,请不要放弃完型填空!

真题的用法,就是反复阅读反复琢磨。从准备考研那天开始。至于要刷多少遍,我认为是刷到考前一天。如果一定要有个极限值,那么应该是:

英语真题做一百遍都不过分!

英语真题做一百遍都不过分!

英语真题做一百遍都不过分!

事实上并没有人能刷到100遍。楼主考了两年,10遍也没刷到。但是当我明白这个真理之后,我便知时间宝贵,将其浪费在模拟题练习题上实在是可怕至极。

至于买哪个版本,我认为厨子班的,张剑先生的,编写得都非常出色,都可以选择。楼主二战这年用的是一本没解析的真题,完完全全都是题目,答案也只是简简单单一个ABCD。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在使用真题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维,而非通过阅读解析所得来的编者的思维。

    3)作文

作文有30分之巨,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可以获得不错的分数的,差距不会特别大。楼主也是迷迷糊糊就拿到了21分。但要说写作的练习,那是确实需要花些功夫的。很多人觉得作文九月开始准备就可以了。然而本大波两次考研都是从11月开始准备的... 不过开始作文的训练之后,每天大小作文各一篇还是能完成的。有的辅导班商人认为,光写作文没人指导就是瞎写,看起来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没有显著提升。实际上这样的言论是为了卖课程而已。如果你每天都有训练,那么实际写作能力必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为写作就是输出,而阅读是输入。这么一来二去,二者都是能提高的。通过写作的训练,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也会不由自主滴积累一些用法和语句。所以,根据本老司机的经验,要写好作文,首先你得动笔写!不要光是背背背背范文。范文乃至模板可以背,但是这些都是输入的过程。动笔写了,它才不会让你在复习到后期成为一大梦魇。

另外,关于作文范文,力荐同志们一本好书:

img

2017年版本的要在10月左右的时候才能出版,所以暂时放这张图了。这本书也是极少有人用,但是楼主当时买了,也是爱不释手。本书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出品的,收纳了近三年的真题和标准官方解析,附带每年平均分和试题难度的分析,以及考研英语的趋势。权威性实在没得说。而且,里面有极为少数的几篇官方范文。根据本书提供的官方范文,我得知了以下几个事实:

  •     书信体的小作文不一定要写三段,实际上可以写四段。

  •     大作文不一定是第二段主体段。第二段可以只写两三句话。

而这些和主流观点都是相悖的。最后的考试过程中,楼主就把小作文写成了四段(虽然最终考的不是书信是通知),大作文第二段只写了一句话。看起来非常冒险,但这是官方给出的被认可的格式。所以最后拿了70%的作文分数,我觉得既不意外也不惊喜,这是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4)翻译

可以非常负责任滴告诉你,翻译是可以不准备的。楼主两年都没有翻过哪怕一句话,但是最后翻译的得分应该是7分或者9分(新题型错了1个扣2分,剩下3分要么全是翻译扣的,要么翻译扣1分阅读扣1分)。当然,也可能是今年翻译的难度实在较低。所以这块我并没有什么发言权,也不知道翻译得低分的教训在哪里。

至于要不要看视频,楼主在前文怎么称呼辅导班的来着...... 


3.政治(72→67)

非常尴尬的是,本萝卜二战政治掉分了。   

原因嘛,一个是北京地区政治确实有压分,大家普遍都不太高。另外就是二战政治就真的没认真准备了。

img

第一部分:单选题(16×1),共16分。

第二部分:多选题(17×2),共34分。

第三部分:论述题(马原10×1,毛中特10×1,史纲10×1,思修10×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0×1),共50分。

这一部分我觉得一直考不好,所以还是只讲讲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免误导大家。

我是从十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复习的,每天中午强行插播1个小时的政治,但到了后期实在太忙,就压缩成了半小时。看的是红宝书。

img

这本书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的标准官方教材。就一个字,权威。而且在编排上非常美观,内容看着养眼。

有人说内容太多,学起来累。其实这本书只有730千字,除去一部分不会考的,实际内容大约只有600千字多。而西医综合科目中内容最少的病理学,也有743千字。所以说这本书其实内容并不多,楼主每天就看一个小时也是完完整整看完了两遍。

练习题的话,我自己用的是大纲配套1600题。之所以不用肖秀荣1000题,是因为肖先生的练习题每年都会在考纲出现前几个月就出版了,导致常常有许多题目在大纲找不到对应内容。但是肖先生作为考研政治一哥,剩余内容质量是有保证的。这两本习题集都推荐。其余的都不推荐。

这就解决了选择题了。

大题的话,主流的方法就是背诵肖秀荣最后四套卷。按照这两年的情况,肖老爷子每年压中两道大题还是有的。

但是楼主今年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不背主观题!

做出这个决定是有背景的,绝非一时的冲动,

img


如图所示,早在楼主应届考研的时候,就曾怀疑过背诵主观题这个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因为你没法用控制变量法去证明背或者不背有何巨大区别,而一战的时候胆子比较小,还是老老实实背了肖四。最后的分数是72(选择题33,主观题39)。但是我一直认为这是由于广州地区政治改的比较松。

二战这年,楼主到了12月时发现很多西综内容都没记住(如前文所述,人类永远都不会对自己的记忆满足),开始减少英语学习时间,挪用到西综来。而肖秀荣四套出版的时候,距离考试大约十来天的样子。楼主心想,不如就放弃主观题,用正义感写吧。我就不信社会主义接班人会拿0分。当时觉得挺冒险的,万一没考上呢。最后的分数是67(选择题35,主观题32),32分的论述题得分对我而言是非常满意的分数,排除掉北京主观题压分的大环境因素,其中下滑不多甚至没有。

要不要看视频,楼主也没什么发言权。楼主自己是没看的。如果觉得自己对于政治的东西理解无能,我觉得是可以看的。首推依然是肖秀荣。肖老爷子作为前命题组成员,对于考研政治的理解与其余几位政治老师的水平相比完全不是一个平台玩儿的。资料的话,如果你不喜欢高教版的书,那么也是首推肖先生。


-----------------------------------------------------------分割线--------------------------------------------------------

        以上给大家推荐的书籍资料都很少,没别的,这些都是经过了两年的比对衡量之后,觉得最有用的东西才推给你。书不在多,而在于帮助你理解记忆了多少提升了多少。任何一个资料,哪怕在我看来是比较糟糕的,依然有人可以玩出花样。所以重要的并不是你手上的兵器,而是你的功力。

        好了伙计们,初试的经验差不多就是这些了。时间太晚了,复试过程和北医的一些情况就在下次和同志们聊了。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回帖问我,只要看到了,我都会尽量回答你。你也可以在别的帖子诶特我或者邀请我参加讨论。

        最后,还是那句话,不要迷信经验贴。世界上没有万能的方法,别人的成功是不可以简单的复制粘贴的。大多数人绝非缺乏理论方法,而是缺乏执行力。任何一种办法,执行得好都是可能开花结果的。人类的DNA里都是自带懒癌,拖延症,手机依赖症这21世纪三大绝症的基因的。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自己应该在某个时刻做些什么事情,但是还是会顺其自然得让心中顽皮的小猴子掌舵,去满足了极为短期的欲求,从而对于未来越来越失去信心。执行力不足而非理论方法的欠缺,才是很多人最终没有取得好成绩的首要因素。所以,不要过度去追寻经验的详情或者细节,其实这些你应该按照自己的各种因素来安排学习方式和规划。神雕侠侣中有句话说,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皆可为剑。这也是本老司机一直想告诉各位师弟师妹的。

img

Do you know Ganzhou city morning of five o'clock looks like?

I see often.

最后编辑于 2017-09-28 · 浏览 54.6 万

1416 2.7 万288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41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