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流化床专贴

发布于 2016-02-14 · 浏览 3.7 万 · 来自 iOS · IP 上海上海
这个帖子发布于 9 年零 8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继前几个这几个专题之后,想着有时间把自己擅长的,固体相关的设备都收集一些基本信息,结合自己的经验,供各位战友参考。

压片机转帖(  【原创】压片机专贴 )

干法制粒机转帖( 【原创】干法制粒机专贴 )

湿法制粒机转帖( 湿法制粒机专帖------高速剪切湿法制粒也很有讲究。。。 )

本篇来说说流化床;

大体上,流化床的设计在国际上有3~5种设计,可以满足各种包衣、干燥、制粒的功能。毫无疑问,在设备的性能和设计方面,和其他大多数设备一样,基本由一些进口供应商把控,国内设备供应商,仍然处于学徒阶段。综合原因,制药设备作为制药产业的一环,设计和生产同样也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不是说,工程做的好,材料用得好,最后出来的就一定是好设备,这里面和工艺需求,小试与工业化生产的连贯性,软件和硬件之间的衔接,GMP的理解,人文关怀和质量精神等方面深深结合在一起;

纵观国内,Glatt算是国内市场做的最成功的,就流化床来说。各位一定不要轻易下结论,说哪家哪家设备“好”,一说这话,就非常外行。因为设备是和制剂工艺紧密联系的,你说的好,可能只是你用的这一台好用,或者适合你的产品,但是,对于不同 的厂房公共系统的配制、不同的制剂产品工艺、甚至不同的操作者水平、不同的工艺阶段(小试、中试和工业化),设备的验证支持,都会影响一个设备的判断。适合自己的产品,就好。Glatt在中国市场做的好,可能是几个方面原因:

1.中国以仿制药为主,而很多参比制剂实际上就是使用的Glatt系统生产的,这样一来,轻易的换成其他流化床,风险很高;

2.他们在中国的商业做的好,包括进入时间,对客户的教育等等,你看,前些年,中国市场上本土的流化床生产商清一色都是仿Glatt的,可见一斑;

3.当然,他们设备的设计和质量,也是一流的。包括针对不同制剂产品,不同工艺阶段,工程等都有非常出色的针对性支持,加上德国人一贯对质量的追求,确实很好;

另一个进入中国很早但却不是那么让大家熟知的设备供应商是GEA,这套流化床的体系和Glatt设计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喷枪是在侧面的,而且保护气流也是独特设计,不是使用的Wurst柱子;各位感兴趣可以看看这里:http://pharmaceutics.dxy.cn/bbs/thread/32472699 ; GEA在中国没那么成功,可能是他们缺乏强有力的对各位研发人员的支持,他们的设备最小也是公斤级别的,不那么太适合做小试阶段的处方研发,这样一来,中试乃至工业化阶段就没有优势了,结果,他们在国内做的最好的是制粒线(湿法制粒机+流化床连线)。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这家公司的产品实力,当你的产品,使用使用这种侧喷模式的时候,它在工艺方面的优势还是很多的,单说一点,工艺的可放大性就比Glatt风险小很多(大多数战友在使用一个Wurst柱放大到两个Wurst柱的时候,工艺的调整还是非常明显的),而GEA的设备是没有Wurst柱的,工艺线性稍好,虽然也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类似的没有Wurst柱设计的流化床品牌还有德国的Huttlin,前几年被Bosh收购,最近几年在国内推广的很好,它的设计和GEA最大的区别是,他的喷枪不是在侧面,而是安装再底喷分布板上的,同时保护气的设计和气流分布板非常有特色。这里还要提一下另外一个设备,设计比较新颖,除了微丸,还可以做片剂包衣:Innojet。园子里好像已经有战友介绍过(  http://pharmaceutics.dxy.cn/bbs/thread/32342502);

一提到设备,没有办法,说到设计层面了,只有进口设备,国内设备都在仿,说实在的,能仿好已经不错了,也不能说仿制就没有技术含量,中国在仿制方面做的最有技术含量的,要数***了吧。

下面就从我看到的几篇文章开始。



最后,欢迎转载本文的任何章节,但是请尊重别人劳动,转载时注明出处。

最后编辑于 2017-02-14 · 浏览 3.7 万

49 381 3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9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