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小弟在研究蛋白相互作用以及截短表达,也是一头雾水,麻烦各位老师看看我的技术路线,能不能提出些建议,谢谢。
首先,我研究的是一个噬菌体衣壳蛋白(A),与宿主的外膜蛋白B的相互作用。具体是什么蛋白我就不赘述了。
背景:蛋白A全长原核表达后,与蛋白B原核表达后,用far-western blot技术证明此两者可以相互作用,结合。
现在我的研究就是把蛋白A的N端与C端各截短10-20个氨基酸,通过软件分析尽量不破坏二级结构并且保证两端亲水氨基酸多一些,设计出的截短体。后续想先用GST pulldown再次验证全长的A与B的结合,如果验证无误,想GST pulldown验证截短体新蛋白A与原蛋白B的结合。
现在我的问题是,我就是不清楚,除了GST pulldown技术与far westernblot技术外,是否还有好的技术验证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因为酵母双杂交一般不应用于膜蛋白,而新的可以研究膜蛋白互作的酵母双杂交太复杂,经费有限无法应用。不知道SCI杂志对于此类蛋白相互作用是否需要两种技术同时验证来证明。
第二个问题就是,如果我的新截短体还有与蛋白B结合的能力。您觉得我应该下一步如何做呢?是继续截短?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蛋白A一共553氨基酸,而通过同源分析,表明200-300间怀疑有作用位点。我的下一步是继续截短呢?但很可能会破坏二级结构,还是说把怀疑作用位点的氨基酸进行突变,来改变怀疑作用位点的性质,从而使其失去作用位点的能力,然后反证法证明此为作用位点呢?
还有就是老师们您觉得我的这些工作做下来,1-2分的SCI是否有戏呢?蛋白A与B相互作用全球研究很少,算是比较创新的。
还有个问题就是请问下各位老师,蛋白相互作用的软件预测您推荐哪一款?能从三维角度预测结合位点,作用位置等,谢谢。
谢谢,感谢老师们的阅读,祝您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7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