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心脏支架 口底脓肿 麻醉 术后死亡
男60岁,70kg。主因上颌前牙痛7天,口底、颏下及颌下区肿痛5天,于当地静点抗生素4次(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症状无缓解,继而出现口底及颌下区肿胀,自觉疼痛吞咽困难,无呼吸费力,以口底蜂窝织炎收入院。心绞痛病史10年,平素口服消心痛,近期未曾发作。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达180/100mmhg,平素口服代文1片/晚。2年前置入心脏支架1枚,近一个月停用阿司匹林。对安乃近过敏。否认其他病史。查体:T:36.7摄氏度,P:76次/分R:18次/分 左 Bp150/85mmHg 右Bp130/60mmHg,急性面容,表情自如,自主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呼吸平稳,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颌下去弥漫性肿胀,皮肤紧张充血,局部皮温高,触之硬,压痛,无波动感。双侧颌下及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质地中等,触痛明显,活动好。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分,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四肢活动自如。辅助检查心电图、胸片、化验都在正常范围。
初步诊断:1、口底蜂窝织炎2、123跟尖周炎3、高血压病3级4、心绞痛5、淋巴结炎(双侧)。
急诊行口底蜂窝织炎脓肿切开引流术。
手术麻醉经过:
患者述平躺不适,不同意躺护士接病人的平车,步行进入手术室。14::45入室,入室平卧后自觉呼吸困难,口中有分泌物,吸痰后好转,平卧。监护BP165/115mmhg,HR105bpm,SPO2 96%,吸氧。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mg,舒芬15ug,嘱患者深呼吸。吸氧去氮5min后静注20mg依托咪酯,意识消失后行面罩加压给氧通畅,静注司可林100mg,待肌松作用完全后行气管插管术,插管成功,听诊双肺呼吸音抑制清晰,调整各参数,改为机控。固定气管导管。消毒铺单于15:12手术开始。术中血压心率平稳,血氧99%100%之间波动。手术顺利,15:32手术结束,患者自主呼吸逐渐恢复,停麻药。15:50患者清醒,潮气量350ml。不吸氧状态下血氧98%,患者能按指令活动,拔除气管导管,5min后患者烦躁不安,协助患者坐起不能缓解,血氧下降,呼吸快,改侧卧位,将患者移至平车上,以防坠床,同时发现患者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仍下降,60%,HR30次,立即面罩加压给氧,通气不能改善,紧急气管插管,同时呼救,行心肺复苏。抢救6小时30分钟心脏未复跳放弃抢救,患者临床死亡。
问题及讨论:
- 麻醉前评估重点注意哪方面内容?
- 病历中心脏风险情况看似不大,如何评估风险?
- 麻醉方法的选择,全麻?局麻?强化麻醉?
- 患者自觉疼痛吞咽困难,是困难气道吗?
- 如果选择插管全麻,拔管时机如何把握,有何注意事项?
1、术前评估不到位、麻醉方法选择及拔管时机的选择瞻前不顾后问题,暴露出麻醉医师综合能力相对欠缺,因为能力不足导致各个环节存在不足构成隐患,后果也就成为必然。
2、术前访视特别是急诊的患者,由于访视时间短甚至没有时间访视,专注点过于集中于自己专业病史采集,忽视了全方位的关注病史、体征,缺乏对患者全面情况的判断。应以病人为中心,重视患者的主诉,不能单纯依靠、过度信赖病历上的记载,更不能忽略查体,要细致全面的评估患者状况。
3、对执业医师法的相关规定缺乏充分熟知和掌握,惯性思维,以至于安排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单独进行术前访视。
4、护士对病人评估不到位,重病人步行进入手术室,造成病人出现问题后家属很难接受。
5、麻醉方法、拔管时机考虑不够全面,麻醉前重点关注了病人存在困难气道插管问题,手术后未充分认识到拔管的应激反应和氧供保障。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8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