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LMCHK考試經驗分享

发布于 2015-01-02 · 浏览 3.3 万 · IP 香港香港
这个帖子发布于 10 年零 12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相信現在越來越多年輕的一代考慮在香港做醫生,尤其系南方地區的醫學生,甚至系30~40歲的心懷大志的前輩們也希望能夠在外面的世界闖一闖。
可能10年前還是很少人問津LMCHK這個考試,畢竟有能力的人都想著考U ,出國當醫生,但眾所周知,考U的成本不低,而且考上左都不是保證可以attach到,同時對於語言來說,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問題。
近幾年,起碼系我備考的這些年(認真來說,1年半),深深體會到報名考LMCHK的人數越來越多,本人對於這些具體數字不大了解,下面有個我在網上search到的data,不知道真實性,供大家參考一下。這個圖表可以看到,報考人數系不斷增多,而且潛在問題系每年都有考過Part1、2的新人,而每年參加part3的不一定會pass,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參加Part3的人數越來越多,而且今年開始就開始限制報考part3的人數,基本限72人報考,報考不成功的會有一個績點,在下一次考試有優先權(具體應該在報名表格那裡會有具體說明),但這樣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系每年3月底或9月底報名part3,然後要大概2~3個星期再通知是否報名成功,然後5月底或11月底進行考試。試想一下,如果11月份考完試,fail左,想報名參加下一次考試,然後要等到3~4月才知道能不能報上名,那麼在這段期間是全職複習還是等報上名再說?(即係只有1個半月複習),這樣很耽誤每個考試對複習的計劃。隨著參加part3人數越來越多,如果這個政策不相應改變,那麼可能等上2年都不一定報到名。
img

img

好了,說了一堆廢話,上面說的相信有心準備考LMCHK既都會有所體會,現在言歸正傳。
首先自我介紹,當然名字之類的不會介紹(私隱問題)。我大陸院校本科畢業的,認真準備考試大概系1年半前(全職溫書),較少接觸香港醫療環境,沒有醫學家庭背景,好像介紹的差不多,其實想表達的意思就是:一個很普通,資歷一般的人。
相信丁香園有好多前輩都已經寫過點樣報名考試的程序,官方網站也有具體報名表格及說明,這裡我就不多講了,如果有關於報名考試的問題,這半年我可以幫忙解答一下(明年7月才實習),但最直接是聯繫醫務委員會。
現在進入備考的話題
Part I: Examination 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首先讓大家看看我的成績表,大概知道會考什麼,不過好像現在成績表又沒有了具體分數,如果要知道具體結果,就要send email申請,都是一般程序。
至於用什麼參考書複習都係因人而異,考完整個LMCHK考試,回顧起來,其實part 1 比part 3容易很多,我的經驗系part1只要你認真看書,把書本的知識都一字不漏地看,要pass還是有希望,當然必須明白罕見的疾病也要知道,尤其part3兒科(以後再說)。大概的參考書很多前輩都有經驗和分享,我選擇的是kaplan lecture note, Qbank,toronto note(現在已經有2014版本),它們都已經包含了考試所需複習的科目,我把這兩套書當是一個複習的指引,它們其實系重複內容,我當是用來反復複習同比較,如果有信心的可以單單專攻一套書,記錄自己不熟悉或者有疑惑的知識點,再利用internet擴展書本不足。有人會認為kaplan lecture note系考U用的,其實在 Professional Knowledge考試方面不會差好多,當然可以考慮用pretest,但我當時也沒想太多。
總括:①下定決心,避免不必要的心理負擔(說的容易,其實很難,我就是一個失敗例子,不過希望大家知道如何減壓啦)②定下複習書本,最好就是系列書,包含所有考試科目,以他們為複習中心,再逐漸鞏固加深;準備一個新的筆記本,做做筆記,作為臨考前1周重點複習內容。現在有很多筆記軟件,好像one note/ ever note之類,我考part3時才開始學習應用,因為新手,所以筆記整理還是有點亂,但還是挺有用的,有興趣的可以自己上網查查。
img

Part II: Proficiency Test in Medical English
這個一般都很簡單,可以比考大陸四級簡單,有信心沒有?不過如果真的要投身香港做醫生,還是要把英文拿下,現在吃苦一定,以後實習就好受一點啦。(聽說讀寫都不能缺)
沒什麼複習資料可言,都是筆試,有幾篇閱讀題,做做MCQ,至於書寫方面,填填form(我考的是填死亡form,應該還有些是填傳染病之類的),有寫簡單轉介信的,我從來沒寫過,基本抄翻一次,都pass了,至於常見的form填寫,在香港衛生處網站認真找找,應該會有,我記得考前我都是隨便看了一下。
Part III: Clinical Examination
這一part,真的是臨床實踐和運氣的結合(恕我這樣形容,如果自認臨床能力極好,可以照顧到內外婦兒各科,甚至是10萬分之一發病率的case都可以有信心的話,請忽略我這句話)
首先講講考試的程序,一般會考試前1周通知............
img
所以之前就不用拼命打電話過去問when /where啦
duration:試過4科考完需要2個星期,也試過不到1周就考完,這視乎lcmhk的安排,所以心裡素質要強大,高壓考試2周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location:也是由LCMHK同醫院協調,4個科目4間醫院,反正每間醫院都有可能,自己做好google map
服裝方面:男生要求比較高,基本都係西裝打扮,女生當然可以穿,不過也可以穿一條淨色連衣裙,穿對正式一點的鞋就可以,反正我考試的時候看見有女士穿條紋便服都無問題,所以不用太緊張。
一般是medicine→pediatric→O&G→surgery,或者O&G→surgery→medicine→pediatric
medicine :1long case+6個short case (分開兩part,反正會包含2個spot diagnosis(可能系心電圖、CT scan 、cushing patient,dermatosclerosis patiert,AS之類)同埋心、肺、腹部、CNS)
講講我的經歷,個人認為,medicine long case 都係看書為主,只要看得仔細,無論考官問什麼都不怕。long case 系俾你自己一個人同patient相處,包括taking history,PE.之後examiner 會針對patient情況問問題,一般問都係Ix,DDX,treatment之類,但也可以問得很update,所以複習需要與guideline同步。一般考的case 都會比較複雜,通常不止一個病,有換心瓣膜的(要自己PE聽心臟,patient 一般不會講自己換了什麼心瓣膜),SLE+腎移植后,強直性脊柱炎服用過多NSAIDS 藥物導致腎衰,不典型MG(CC吞嚥困難,patient 絕對不會告訴你自己是什麼病),肺癌(問化療藥物,尤其是標靶藥物進展),糖尿病+DN。絕對不止這些,其他我不是很了解,有人做左很多recall,應該是暨南大學的考生會有,如果認識他們,不妨問一問。
img

我複習medicine的方法,首先必須將PE一套功夫練好(當然可以買書,買dvd之類,但我基本都是youtube搞定,但要花時間找視頻、比較不同視頻),如果這個階段如果還在醫院工作,可以接觸病人的話,其實是個很好的練習機會,只是我已經完全全職看書,所以只有羨慕的份兒。其次,就是看書,因為有太多的疾病,無可能一一了解,我的學習方法是找一本比較新版本的外國textbook,盡量詳細點,幾千頁個種,然後分為幾個系統,心血管,呼吸,消化,腎科,風濕科,神經科,內分泌,然後個個系統挑出幾個最常見的病,好似內分泌有糖尿病、甲狀腺等等,消化有慢性肝病、IBD,心血管有心衰、ACS、心瓣膜等等,認真做好筆記,上網查閱最新guideline,將重點疾病拿下,再逐漸加深其他疾病,這時運用筆記軟件是比較方便的。對於investigation,也要做一個筆記,尤其內分泌那些Ix....有些煩人
short case,如果內科臨床經驗比較好的,本人覺得起碼心臟,消化,呼吸方面一定無問題,
心臟肯定考murmur,以前在大陸醫院一直依靠USG,沒有真正認真學習heart murmur,也是不斷在youtube上搜搜聽聽,還有一些國外的醫學網站,反正沒有真正在patient 上練過,聽多了就有feel啦,我考過一個AR patient,都很典型。消化方面,不外乎就是肝衰腹水,移植腎+腹透,多囊腎,考試時要目測四方,patient 可能有**瘺,可能有CVS置管的疤痕,不要太小看這些查體,因為在有限的時間,兩個考官看著你的時候,腦袋一般是不太靈活的。呼吸方面最常見的sign都是有啰音,呼吸音↓,surger scar,之後給出個DDX,合理的話一般都無問題。至於spot diagnosis 如果考讀片,ECG應該也無問題,但spot diagnosis有一part基本就是讓你看看病人,根據病人的特征說是什麼問題,這個第一次考試時我很不適應,examiner介紹patient CC neck pain,叫我檢查一下,因為自己明白考medicine,應該不會同頸椎這些外科知識有關,就想是不是thyroid的問題,結果什麼都不是,考完后聽別人說才知道那個patient是AS。第二次考dermatosclerosis,這次patient很典型,但考官要求描述更多sign,他的意思是你知不知道CREST syndrome。
CNS這個很難說,我CNS很差,給不出什麼好的建議,但考過hemiplegia,Parkinson disease,cerebellar sign(CMTD/Friedreich's ataxia
pherieral nerve disease 。
O&G從來都是公認最簡單的,參考書目也是ten teacher,同埋附帶的習題書,而pap smear就是永恆的操作。
有1至2 station 是take history或者看檢查報告然後向patient 解析結果,解答patient問題,筆試部分,一般都是CTG、產程評估,ectopic pregnany的處理,這些只要把書本看熟,解答起來就很容易。需要注意的是,筆試部分一般都是給出一個case,讓你寫DX,IX,DDX,至於MX,我個人建議,答題思路都是解決會死人的,所以答題的時候要先寫ABC原則,再根據case情況補充。
surgery,對於我這個內科生來說,一開始這段很擔心,但因為surgery考試的時候很多patient都是演員(當然也有真patient ,for example ,hernia,varicose,shoulder),所以我們考試的時候也是在演戲,把平時練的一套功夫啥出來,再根據examiner給出的病史,要給出DX都不難,而且PE好像就2個station,其他都是看片,筆試,take history,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是操作,每年都不同花式,venou punture,測CVS,不知以後還會出什麼考題,很難捉摸,但總體外科不會太難。surgery part 3複習主要系OSCE方面的書,PE在youtube上面都比較詳細,具體就不介紹啦。
本人認為最難最難的,pediatric登場了,之所以說pedi難,一方面是我一直接觸的patient都是adult,畢竟小盆友的體征和大人不一樣,尤其是CNS查體,小朋友即使有腦癱,經過這麼健全的康復治療,其實體征可以完全正常,另一方面就是小朋友可以無所畏忌地鬧情緒,如果考心臟聽診的時候小盆友呱呱大叫,注定fail,考官可能會同情你,但絕對不會比多時間你,因為還有下一round的考生要考;最後一個問題,因為香港醫療技術先進,所以很多罕見病,他們都有很有的跟進,而考試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這十萬分之一的兒童出現在自己眼前。
說說兒科long case的考試,與medicine不一樣,考官、家長、考生一起,一般沒有小盆友,所以不用PE,你take history的時候,考官都有做記錄,take完后家長離開,考官開始問問題,pediatric long case關鍵是病史要問得好,比如說腦瘤,首先就要開門見山問家長when/where/type,即是什麼時候發現,腫瘤類型,腫瘤部位(對接下來病史詢問很重要,如果小腦,當然著重ataxia sign,如果垂體,內分泌問題少不了),腦部腫瘤要問到壓迫症狀,局部神經系統症狀,神經內分泌,最常忽略的是seizures~~~常考的long case,腦瘤(小腦髓母細胞瘤,垂體生殖細胞瘤),哮喘,T1DM,IBD,肺炎,先心病,較少見的疾病如PWS,表皮鬆解癥(泡泡龍)等等,複習方法其實同medincine一樣,關鍵要了解一些罕見syndrome,具體我有空再補充。另外最後補充社工,心理輔導,經濟問題的話題,都會是一個得分點。
short case,只有3~4個stations,如果考官考你4個station,估計你已經知道自己pass,當然考3個不代表就fail.
涉及的範圍心臟(先心病+syndrome)/abdominal(通常都係hepatosplenomegaly ,自己考前做做DDX,不過有時真的摸不到,建議實話實說,沒有摸到就沒有,我這次考thalassemia,patient 外貌很典型,肚皮也有打DFS的針口,但怎麼也摸不到liver同spleen,最後都是講無摸到,以為自己技術差,也後悔自己為什麼不瞎說有肝脾大,結果最近先知道個patient真的無肝脾大
img
,幸好幸好)/CNS(無法給意見
img
)/syndrome(幸運的考到down's syndrome,描述詳細點就好了,如果考到其他syndrome,自求多福)/其他,好像今次有考thyroid的,而且考官指示範圍太廣...
好累.....坐在電腦前面已經3個幾鐘頭,有空再補充,因為以前我對這考試一無所知,到今天pass,都是一路有盆友支持,幫助,所以我希望能盡些許綿力,讓大家對這個考試有深一步了解。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3 万

57 543 9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