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讨论】CPR过程中的机械通气设置
2010 年国际证据评估过程包括由来自 29 个国家的 356 名复苏专家,通过亲临会议、电话会议和在线研讨会(“网上研讨会”)对复苏研究进行为期36 个月的分析、讨论和探讨,包括 2010 年初在德克萨斯的达拉斯举办的2010 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及治疗建议国际指南会议。工作表专家
们制作了包括277 个复苏和心血管急救主题的411 份科学证据总结,发表了10版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指南将按压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在院外急救时,今天我们讨论的是院内有气管插管高级生命支持的时候CPR如何实施,重要的是CPR过程中我们的机械通气如何做到更好。
持续按压&通气间断按压???
很多的CPR教学视频里面都是完整的按照指南上面30:2的按压通气比来实施,通气的时候按压是停止的如果是单人操作实施CPR这样无可厚非,并且很多时候双人实施也按照这样的。但是如果通气时按压中断,可能通气的效果会好,但是通气效果好就是预后好吗?因为即使通气效果很好,在自主循环没有恢复的情况下,肺内血流没有或者很低的,气体交换同样是很差的。
个人建议:持续按压较通气间断按压效果好呼吸机&手动复苏球囊&心肺复苏仪???
都说世界的发展是懒人推动的,从人力上来说心肺复苏仪〈呼吸机〈手动复苏球囊,因为心肺复苏仪按压通气都是机器来实现的,呼吸机按压靠人力通气机器,手动复苏球囊按压通气都是人力实现。但是很多的医生护士认为手动复苏球囊在CPR过程中优于呼吸机或者心肺复苏仪,理由很简单手动复苏球囊可以医生通过手感控制通气,并且老的一些心肺复苏仪采用的5:1的按压通气比,通气时按压中断的;而呼吸机设置不当在按压时老是报警并且不能保证好的通气。然而现在很多的心肺复苏仪以及更改了持续通气30:2的按压通气比,如果呼吸机设置得当,呼吸机和心肺复苏仪除开在人力上面的优势,其实至少可以给患者提供纯氧,而手动复苏球囊是不能办到的。
个人建议:使用呼吸机或者心肺复苏仪较手动复苏球囊在CPR过程中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呼吸机模式选择:A/C & SIMV???
A/C模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这个模式工作的要点在于允许患者触发呼吸机,触发之后呼吸机会按照医生护士设置好的潮气量吸气流速时间进行通气。
SIMV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这个模式工作的要点在于将通气分成了两个部分即指令通气和自主呼吸部分。医生设置好频率潮气量吸气时间等参数决定的是指令通气部分,自主呼吸部分由压力支持、患者自主呼吸努力以及顺应性阻力等参数决定的。
在CPR过程中:按压下去的目的在于让心脏被动射血以保证心脏以及其他脏器器官的血流灌注,而抬手的目的在于胸廓回弹胸腔内压降低血液回流如心脏。如果在使用呼吸机时胸廓回弹肺内会产生负压形成流速呼吸机启动触发开始给患者进行送气,由于正压通气会减少回心血量。这也是很多医生认为CPR过程中使用呼吸机效果较差的原因。
因此在一些急救呼吸机里会出CPR模式(IMV),呼吸机会关掉触发,但是也有的呼吸机会使用CMV,吸气阀和呼气阀都关闭的,可能肺内并发症蛮多。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尔格的呼吸机里面有IPPV模式里面可以将触发关闭,这样形成一个IMV模式,在新的呼吸机模式里面会有CMV其实也就是IMV模式。这样就避免了呼吸机通气对心肺复苏时回心血量的影响。如果在其他品牌的呼吸机上面没有IMV或者CPR模式时,建议大家选择SIMV但是需要将PS调至0可以达到差不多的效果。
个人建议:呼吸机模式选择首选IPPV(将触发关闭形成IMV),如果没有选择SIMV(关闭调整压力支持至0)
最后编辑于 2018-01-10 · 浏览 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