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中医:菊花的药理作用与食用价值
查看病例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菊花对于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衰老、舒张血管、降血压、抗肿瘤及驱铅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制抑性。对此,来自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的林佑在汉斯《植物学研究》2012年10月刊上发表的文中作了详细的介绍。
菊花是自古以来一直常用至今的药食两用植物。不仅仅具有以上药理作用,还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根据研究表明,菊花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其他。
不同产地的菊花存在地道性差异,不同品种的菊花内含挥发油成分及比例各有不同。其中滁菊为0.2712%、贡菊为0.2451%、亳菊为0.2237%和杭菊为0.1365%。
菊花化学成分以黄酮类为主要成分之一,分别为香叶木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刺槐苷、金合欢素7-O-(6-O-乙酰)-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山奈酚及异泽兰黄素等。黄酮含量高低依品种和产地的不同而有异,有超过3%,有少于1%。
菊花内含多种氨基酸成分,研究证实8种主流菊花同样含有17种氨基酸成分,在含量比例上各有不同,8种菊花均以天冬氨酸、谷氨酸、羟脯氨酸的含量最高,以胱氨酸、组氨酸及甲硫氨酸含量低。
经过测定,药用杭白菊及6种人工栽培菊花中多种微量及宏量元素的种类,包括As、B、Ba、Ca、Cd、Co、Cu、Fe、Mg、Mn、Mo、Ni、Pb、Se、Si、V、Zn、P、S及K等元素。其中,Cu、Fe、Zn、Co、Mn及Se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另外,从菊花提取液中获得金合欢素-7-O-β-D-O比喃半乳糖苷,确定具有抗HIV作用。从上述发现的化学成分看来,新发现的活性成分多为苷类化合物中不同糖基结构的衍生物。(编译/龚珊)【了解更多请选择尔湾阅读--本文版权属于汉斯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