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cal-news】两药联用可显著降低中风风险
中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告说,对发病24小时内给予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轻型卒中(中风)患者而言,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将这些患者90天内卒中发生风险降低32%,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研究人员说,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心脑血管血栓形成,从而预防脑卒中复发。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研究人员将5100多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轻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3个月内先联合使用氯吡格雷(首次剂量300毫克,之后每天75毫克)与阿司匹林(每天75毫克)治疗21天,然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每天75毫克);另一组在3个月内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每天75毫克)。这些患者的首次给药时间都在症状发生24小时之内。
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告诉新华社记者,这是针对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开展的全球最大的随机对照试验。它首次证明,短程、急性期给予阿斯匹林加氯吡格雷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王拥军说,这一研究的难点是确定阿斯匹林加氯吡格雷治疗的时间长度。此前研究发现,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使用这种双抗治疗可增加疗效,但不良反应同时增加;前3周的卒中复发占整体的90%左右;单抗和双抗两组出血风险在3个月内并无差异。在此基础上,他们经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实施3周时间的双抗治疗。
研究人员表示,基因可能会影响氯吡格雷疗效,快代谢基因组和慢代谢基因组复发率大概差3倍,这个差别是巨大的。他们还进行了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预计今年年底就会有相关数据发表。
您突然头晕或者一侧肢体发麻,医生或许会按照国际治疗轻微脑中风的指南,给您开一瓶阿司匹林。不过,这也意味着您有20%的复发可能性,并且导致瘫痪、失语等终身残疾。但这样的风险,现在已经被北京的科学家降低到了个位数。
昨天,市科委发布了首都十大疾病重大科研项目中的一项成果——历经12年,通过114个单位、5170例临床试验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科学家推出了新的脑血管病治疗技术,将脑中风复发致残的几率降低了32%以上。这意味着,我国每年至少有10万名轻微脑中风患者,可以避免复发导致瘫痪、失语等残疾。这项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医学界级别最高的杂志《新英格兰医学》上发表。
脑血管疾病已经是威胁首都市民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每年有新发轻微脑血管疾病(轻型卒中,即轻微的脑中风)患者约300万例。他们常见的表现为突发面部、肢体轻度麻木或者乏力,突发讲话困难或理解力下降,突发眩晕等。由于症状较轻,基本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很容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国际上的治疗指南,推荐的是阿司匹林规范治疗,但患者90天内的复发率高达10%至20%。复发的时候病情往往来势凶猛。“一旦复发为中度或重度卒中(脑中风),可能会造成病人因此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科研处副处长王伊龙告诉记者。
在本市的重大科研项目中,脑血管病领域领衔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带队,联合北京、天津、浙江、广州等全国17个省市的114家医疗机构,共同针对避免早期卒中患者复发进行攻关,这也是困扰国际脑血管医学领域的难题。
他们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下的脑血管病创新药物临床评估技术平台,经过12年的临床医学验证,成功证明氯吡格雷合并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案。临床实验证明,轻微脑血管病患者复发为致残、致死的严重脑血管病的几率降到了个位数,比国际水平减少32%以上。“这将为我国每年至少减少10万例再发卒中。以每例卒中病人直接住院医疗费用约2.5万元计算,可使我国每年节省直接住院医疗费用约25亿元。”王拥军说。
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表示,国际顶尖的医学杂志首次刊载我国脑血管病的大型临床研究成果,证明了中国人正在改写国际医学治疗指南,标志着由北京牵头的我国脑血管病治疗研究水平取得世界性突破。在今年举办的国际卒中大会上,这一研究已经被评选为2013年十大最新研究进展之一。
这一研究成果,也将改变我国新药无法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历史。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写国际医学治疗指南后,我国的脑血管治疗药物也将成为国际上治疗脑中风疾病的“指南药物”。王拥军透露,下一步研究团队将从基因学角度对脑血管疾病进行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地毯式”收集信息,找到那些难以治愈患者的基因信息,从而为下一步的基因治疗研究明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