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电生理,医学生共同的薄弱环节——由一个答疑想到
一、什么原因导致了医学生薄弱的电生理基础?
我们医学生学习课程的规律是:从正常到异常,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从基础到临床。很不凑巧,生理学正好是落在了正常、微观、基础这几个关键词里面了。而电生理又更不凑巧的,落在了生理学前半段的学习任务里面。
不少同学在进入医学学习之初,由于方法不恰当,心态未调整好等原因,在学习初期都是不在状态的(a.k.a 学不进去),自然在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面,学习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其实,整本生理书里面,最开始在细胞生理部分讲了电生理的基础(讲了各种电生理基础知识点,但偏重于神经电生理),后来又在心血管生理里面重复了一部分,并就心肌电生理的内容进行了细化。这时候如果学生有意识,就应该回到前面去琢磨,将两部分内容和在一起看。后来,在病理生理学(酸碱水盐平衡紊乱)、药理学(心脏、肾脏用药)里面其实也都有重复,但是可能由于大家太过于注重这门课本身的结课、考试等原因,也没有理解透。之后就越来越没机会去复习。
再后来,就是考研了,还好考研考生理学,一部分同学会研究一下电生理,但是由于市面上太多具有高度归纳总结性,以及提示考试频率性的辅导书了,削弱了又一次可以学习电生理的机会。
二、作为一个医生,必须要掌握哪些电生理知识?
在我个人看来,需要掌握的内容其实很简单:
(1)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
(2)膜电位的形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形成(离子基础),离子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
(3)动作电位的形态以及每一部分的含义;
(4)改变内外液离子浓度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影响;
(5)心肌细胞膜上的主要离子通道及其控制离子的特性,内外流方向;
(6)心肌(窦房结、心室肌、浦肯野细胞为例)动作电位的不同分期的离子基础;
(7)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的离子基础及受环境影响的特点;
(8)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特点,中枢兴奋的传播特点。
以上内容可能不完全,但却是绝对需要弄清楚其前因后果的。
三、复习建议
1. 弄清楚每一步变化的原理;
2. 适当将生理过程自行推导一遍或多遍,掌握推导规律;
3. 特定的结论特别记忆,如内外液离子的分布,几个重要的离子通道,XX电位近似于YY的平衡单位,心肌电活动的特别事件(CICR、再生性循环……)等;
4. 有一点全局观念,生理的内容不仅仅会在生理学中提到,在教材的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乃至后期的内外科、儿科学等都会有一定重复;
5. 根据第4点还能得出,不要一味只重视临床部分的内容,对基础内容的好好把握有时候更有助于临床部分知识的理解和题目的解答。
四、学习误区
1.只看辅导书上总结的结论,不注重过程的推导;(这样你永远无法掌握电生理技巧)
2. 不看教材,光做题;(其实大家的很多疑问,书上都有详细说明,只可以大家没有仔细看过书,书上写了也是白写,或者大家对书本特别不熟悉,花了很长时间也找不到要的讲解部分,浪费不少时间)
3. 误以为电生理难度特别大,不愿意花时间复习(其实生理书上介绍的电生理内容是很表浅的,姐姐我近几个月看的文献上所探讨的内容比之深入太多,都不敢拿出来在这个版块说

以前姐姐我也写过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不过非常具体,有时间也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也欢迎大家提问。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