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二甲双胍致乳酸性酸中毒及急性肾衰竭一例
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水肿,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具体实验室化验资料不详,自述出院时Scr为94 μmol/L。
近日胃纳差,仍坚持口服二甲双胍。1 d前恶心、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后为咖啡色液体)、腹泻(每日数次、质稀),余无异常。
至杭州某医院就诊,查Hb 92 g/L,大便隐血阳性,Scr 653 μmol/L,BUN 21.63 mmol/L,随机血糖2.2 mmol/L,于2011年7月28日送本院急诊转病房。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肝炎、结核、重大手术外伤、药物食物过敏、疫源接触等病史。
体格检查:BP 150/80 mm Hg,轻度贫血貌,余无特殊。24 h尿量1000 ml。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11.2 xl09/L.N0.921,Hb 96 g/L,Hct 0.292,Plt 218xl09/L,SR 15 mm/h,CRP 0.7 mg/L。
尿常规:尿WBC+/HP,RBC O—l/HP,pH 5.5,相对密度1.011,蛋白质+,葡萄糖3+,酮体+,白细胞3+。
大便WBC 2~4/HP,隐血阴性。
血生化:ALT 61 U/L,葡萄糖8.26 mmol/L,BUN 24.6 mmol/L,Scr 688 μmol/L,尿酸714 μmol/L,血Alb 42 g/L,K+ 4.27 mmol/L,Na+ 139.2 mmol/L,Cl- 81.4mmol/L,肌钙蛋白(TNI)0.12 U/L,肌红蛋白阴性,肌酸激酶微量,糖化血红蛋白9.0%。
血气分析:pH 7.19,乳酸16mmol/L,二氧化碳分压39 mm Hg,碳酸氢根14.5 mmol/L,标准碳酸氢盐14.7 mmol/L,标准碱剩余-12.1 mmol/L,渗透浓度298.2 mmol/L。
肿瘤标志物、抗核抗体系列、甲状腺功能、乙肝三系、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
双肾B超未见异常。
由于补碱及对症处理无效,心肌酶、肌钙蛋白升高,Scr逐渐升高至698 Vmol/L,遂予血液透析1次。
血透后复查血气分析:pH 7.16,乳酸23 mmol/L,二氧化碳分压15 mm Hg,碳酸氢根5.2 mmol/L,标准碳酸氢盐8.3mmol/L,标准碱剩余-22.2 mmol/L,渗透浓度294.8 mmol/L。
心电图示:T波倒置,ST-T改变。
第二部分:诊断与治疗
考虑患者可能存在乳酸性酸中毒,开始予葡萄糖氯化钠液、葡萄糖液、胰岛素等补液治疗,停静滴碳酸氢钠。
次日患者开始出现多尿,24h尿量>2500 ml,复查血乳酸值18 mmol/L,碳酸氢根8.9mmol/L;夜间血乳酸1.4 mmol/L,碳酸氢根22.1 mmol/L恢复正常。以后Scr 88 pdmol/L,心肌酶谱、肝功能、心电图等正常。尿RBC1—3/HP,蛋白2+,24 h尿蛋白2.36 g。
出院诊断:2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二甲双胍相关性),糖尿病肾病Ⅲ期,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冠脉综合征,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1个月后患者复诊,肾功能正常,尿蛋白2+。患者拒绝肾活检。
讨论
患者有明确的二甲双胍服用史,发病主要表现为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心脏损害;发病前有明确诱因——呕吐、腹泻;血液透析与补碱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因此乳酸性酸中毒诊断明确,考虑与二甲双胍相关。
由于患者拒绝肾活检,因此肾脏病理不明。乳酸性酸中毒是指血液乳酸浓度>5 mmol/L,同时动脉血pH<7.35,症状与体征无特异,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达24%N50%。血乳酸浓度>25 mmol/L者大多预后不佳。
国内对乳酸性酸中毒报道多与休克、循环衰竭、各种大创伤导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有关。关于二甲双胍与乳酸性酸中毒的关系尚有争议。据报道,二甲双胍引起的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为0.003 %。二甲双胍引起的乳酸性酸中毒国内少见报道,而国外研究认为,如能严格控制禁忌证,乳酸性酸中毒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当Scr>132.6 μmol/L时,就不应再使用双胍类药物。
本例既往有肾功能不全史,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伴乳酸升高,亦易引起误诊。二甲双胍相对安全,但当体内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时,服用有一定危险性。因此,应把握适应证,同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