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微生物学部分考点。这接刷上去了。不用下载,要想保存就自己复制一份!
1. 微生物的分类P498
特点 | 种类 | |
非细胞型微生物 | 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 病毒 |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双链DNA和RNA组成,无核膜、核仁。 有核糖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 | 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 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 | 真菌 |
2. 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的微生物: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 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P500-501
①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②在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中,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③溶菌酶可水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发挥抗菌作用
④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有三维结构,对青霉素敏感。
(2)细胞膜P500
细菌的细胞膜形成中介体参与细菌分裂繁殖、细胞呼吸(拟线粒体)等功能.
(3)细胞质P502
①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R质粒:耐药性质粒
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其中耐药传递因子(RTF)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可以编码细菌性菌毛。
②异染颗粒:用于细菌的鉴别诊断,白喉杆菌、鼠疫耶尔森氏菌、结核分支杆菌有异染颗粒
2. 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P503
具有粘附宿主细胞和抗吞噬等致病作用,使细菌具有侵袭力。
(2)芽孢P503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状态,芽孢的抵抗力强,尤其能耐高温,因此把能否杀死芽孢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高压蒸汽灭菌是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3)菌毛P503
普通菌毛:使细菌具有侵袭力。
第三节细菌的生理
1.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二分裂
病毒生长繁殖的方式:复制
2. 细菌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P505
细菌素:杀死近缘细菌,主要用于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
第四节消毒与灭菌
中心题库73:D
1. 灭菌的概念: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P506
2. 物理灭菌法P507
(1)巴氏消毒法
61℃,30 min;71.7℃,15-30sec,主要用于牛奶和酒类的消毒
(2)高压蒸汽灭菌
是最有效的灭菌的方法,条件是:1.05kg/cm2 (121.3℃),15-20min
第七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中心题库74:D;中心题库75:E
1. 菌群失调:正常菌群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改变,导致菌群失调的主要诱因是抗生素的滥用。P513
2. 细菌的致病性P515
(1)病原菌致病因素:细菌的毒力、侵入数量和侵入门径。
(2)毒力包括毒素和侵袭力
(3)侵袭力
①结构:菌毛、荚膜、膜磷壁酸
②细菌胞外酶: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
(4)毒素P516
外毒素 | 内毒素 | |
来源 | G+,部分G- | G- |
释放方式 | 活菌状态下分泌到胞外 | 细菌死亡崩解释放 |
化学成分 | 蛋白质 | 脂多糖 |
毒性作用 | 强,具有选择性特异毒性作用 | 较弱,引起发热、白细胞升高、DIC等全身反应 |
稳定性 | 对热不稳定 | 稳定 |
抗原性 | 强,经甲醛脱毒处理成类毒素,诱导机体产生外毒素 | 弱 |
第八节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 人工主动免疫P522
| | |
灭活疫苗 | 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人工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制成。 主要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需多次接种。 | 百日咳灭活疫苗、霍乱灭活菌、伤寒灭活菌 |
减毒活疫苗 | 毒力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预防制剂。 接种一次。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卡介苗、鼠疫减毒活菌苗、布鲁氏菌活菌苗、炭疽活菌苗 |
类毒素 | 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使其毒性减弱而保留其免疫原性。 | 白百破三联疫苗 |
亚单位疫苗 | 使用化学方法提取病原菌中有效的免疫原成分制成 | 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
基因工程疫苗 | 将微生物特异性抗原表达基因,与工程菌(如酵母菌)重组并表达蛋白质产物,经纯化制成疫苗 | 乙型肝炎重组疫苗 |
2. 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含有特异性抗体免疫血清或制备好的免疫细胞,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的过程。用于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应急预防和治疗。
细菌分论总结
页码 | 题号 | 答案 |
522 | 76 | E |
542 | 77 | B |
542 | 78 | D |
1. 涉及微生物学检查
白喉棒状杆菌—Elek平板毒力实验
结核杆菌——结核菌素实验(迟发型超敏反应,5mm)
沙门氏菌——肥达实验(正常抗O凝集价≤1:80;抗H凝集价≤1:160
肠道杆菌——乳糖发酵实验,致病菌不发酵乳糖,非致病菌发酵乳糖
2. 涉及感染症状
无芽孢厌氧梭菌(全身多部位慢性化脓型感染;病灶分泌物或浓汁血性、黑色或白色,粘稠,有恶臭;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可观察到细菌;需采用特殊的培养方法)
3. 涉及毒素作用位点
葡萄球菌肠毒素(外毒素):作用于肠道神经细胞受体
破伤风痉挛毒素(外毒素):封闭抑制性突触的介质释放
肉毒素(外毒素):作用于胆碱能神经元,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
4. 涉及致病物质
葡萄球菌——肠毒素
肺炎球菌——荚膜
淋球菌——SIgA1蛋白酶
志贺菌——志贺菌外毒素(具有霍乱肠毒素功能)
霍乱弧菌——鞭毛、菌毛、霍乱肠毒素
5. 人畜共患病
布鲁氏菌、鼠疫耶尔森菌(鼠蚤传播)、炭疽芽孢杆菌
6. 培养特性
霍乱弧菌:碱性
幽门螺杆菌:微需氧
7. 形态、染色
霍乱弧菌:弧形或逗点状、有鞭毛、无荚膜、芽孢
结核分枝杆菌:细长略弯,细胞壁含脂质,抗酸染色呈红色
白色念球菌:菌体圆形、椭圆形;假菌丝
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
破伤风梭菌:芽孢位于菌体一端,菌体呈棒槌状
8. 导致疾病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龋齿、牙周脓肿、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淋球菌:淋病
EHEC O157:H7:急性出血性结肠炎
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
溶脲脲原体:非淋球菌感染尿道炎
伯氏考克斯体:Q热
钩端螺旋体:脑膜脑炎、流感伤寒、黄疸出血、肺出血、肾衰竭
梅毒螺旋体:梅毒
白色念球菌:鹅口疮
9. 分型
志贺氏菌分为4群:痢疾志贺氏菌(A群)、福氏志贺氏菌(B群)、鲍氏志贺氏菌(C群)、宋内氏志贺氏菌(D群)
第二十三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
体积微小,测量单位为纳米(nm)
只含一种类型核酸
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增殖方式:复制
第二十四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中心题库79:E
1. 在病毒的繁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结构是:包涵体
2.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引起Ⅱ型、Ⅲ型和Ⅳ型超敏反应
第二十六节 呼吸道病毒
1.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易发生突变的位点: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
2. 副黏病毒科
副黏病毒科包括:麻疹病毒、呼吸道合包病毒、人偏肺病毒、腮腺炎病毒、尼派病毒、副流感病毒。
3. 风疹病毒
(1)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如果孕妇在孕期4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致使胎儿出现先天性耳聋、白内障及先天型心脏病。
(2)接种预防:孕妇禁忌接种风疹疫苗
第二十七节 肠道病毒
1. 脊髓灰质炎病毒
小RNA病毒科,核衣壳裸露无包膜
2. 柯萨奇病毒B组:可导致心肌炎、心包炎
第二十八节 肝炎病毒
1. 甲肝病毒:小RNA病毒科,核衣壳裸露无包膜
2. 传播途径:
甲肝病毒:粪口传播
乙肝病毒: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丙肝病毒: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丁肝病毒:血液传播和接触传播
戊肝病毒:肠道传播
3. HBV
表面抗原HBsAg | 是 HBV的衣壳蛋白。HBsAg大量存在于感染者血液中,HBsAg是检查受HBV感染的主要标志。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有保护性的抗-HBs抗体。 |
核心抗原HBcAg | 存在核心,其外有外衣壳,所以在感染者血液中难以检测HBcAg。但可表达在受染的肝细胞表面,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抗HBcIgG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较长,抗HBcIgM常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 |
e抗原HBeAg | HBeAg的出现与DNA多聚酶相一致,HBeAg的检出表明病毒在大量复制,血清有强传染性。抗HBeAb的出现被认为是预后良好的征兆。 |
4. HBV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查结果分析
HBsAg | HBeAg | 抗HBc IgM | 抗HBc IgG | 抗HBe | 抗HBs | 结 果 解 释 |
- | - | - | - | - | + | 接种过乙肝疫苗,有免疫力,此类人群可献血 |
第二十九节 虫媒病毒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传播媒介是库蚊,转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是:幼猪
第三十节 出血热病毒
中心题库80:C
汉坦病毒引起肾病综合征。在我国最常见的是汉滩型和汉城型。
第三十一节 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潜伏病毒
第三十二节 逆转录病毒
1. 特性
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是RNA,病毒体中含逆转录酶,逆转录病毒的发现促进了病毒癌基因的研究。
2. HIV病毒
刺突gp120与CD4分子结合,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
3. 艾滋病的传染源是
AIDS患者和HIV携带者
第三十三节 其他病毒
1. HPV病毒
(1)传播方式:接触污染物品传播,性传播
(2)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6型、11型感染导致尖锐湿疣
第三十四节 亚病毒
中心题库81:E
1. 仅有蛋白质没有核酸
2. 导致疾病:羊瘙痒病,人的克雅病、库鲁病和格斯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