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讨论】2012年11月北京市CPC

神经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陕西陕西
4240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12 年零 32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

2012年11月(第一例)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28岁

主诉:头痛、恶心呕吐20日,左侧肢体无力11日

现病史:患者20余日前在服用某化疗药物过程中出现头痛,并有恶心、呕吐,伴有低热。37.5℃。11日前(9月1日)起先后出现左下肢及左上肢无力,就诊于我院急诊,头CT提示右额病灶;MRI增强+平扫提示:右侧额叶大脑镰旁可见一团块样异常信号,等T1等T2为主,内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高信号,大小约3.0*4.1cm,灶周大片水肿信号,花环样增强。灶周及右侧颞叶皮层下见数个环形增强小病灶。复查PET-CT(与2月前PET-CT比较):原全身多发淋巴结代谢增高,脾脏代谢增高,其中仅右耳前、右腋下及盆底直肠右侧间隙内淋巴结代谢活性较前减低,脾脏代谢活性较前减低,但脾脏新出现数个代谢增高灶,余病灶均较前增多,代谢活性增强;脑内新出现受累病灶;整体病程进展。予甘露醇脱水治疗,头痛稍好转,肢体无力继续加重,完全无法活动。为进一步诊治收入病房。起病后精神、体力、睡眠较差,食欲可。二便基本正常,自觉憋尿困难。体重较上次出院时减轻1kg。目前口服泼尼松10mg qd,高舒达1# qd。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患者200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多处色素沉着,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取皮肤病理:表皮轻度增厚,局部单核细胞移入,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轻中度淋巴、组织细胞浸润,诊断"副银屑病","蕈样肉芽肿"不除外,予定期UVB光疗,皮肤病变明显好转。2011年9月患者发现左侧耳前区质韧肿物,于北京市某医院行肿物切除术,病理回报"淋巴细胞嗜酸性肉芽肿"。2011年11月开始双侧腹股沟、右侧腋下多发淋巴结肿大,自觉生长速度快,最大约鸡蛋大小,质硬,触之无明显疼痛,并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至2012年2月逐渐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病理:表皮角化过度,少量异性淋巴细胞亲表皮现象,真皮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可见色素颗粒。考虑"MF"。今年2月患者逐渐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科考虑皮肤"蕈样肉芽肿"累及淋巴结,遂开始进行干扰素300万U qod治疗,患者淋巴结肿大无明显改善。5月3日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回报:(左颈部、右颈部结节)免疫组化:AE1/AE3(-),CD1a(散在+),CD20(部分+),CD21(局灶+),CD3(弥漫+),S-100(散在+),SMA(血管周+)考虑非霍奇金淋巴瘤(外周T细胞性)。5月31日起于我院予GDPML方案化疗,具体为:健择1.5g d1,d8+顺铂 110mg d1+地塞米松40mg d1-4+甲氨蝶呤 1.5 d2+培门冬酶3750U d8。7月3日起予第二程GDPML方案化疗,具体方案如下:健择 1.5g d1,顺铂 110mg d1,MTX 1.5g d1,地塞米松40mg d1-4,培门冬酶 3750U d5。个人史、家族史、月经婚育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体温:36.8℃呼吸:18次/分脉搏:75次/分血压:120/75mmHg。全身皮肤呈棕褐色,伴大面积脱屑,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融合成片,质硬,活动度差,表面无红肿。意识清楚,对答准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左侧肢体腱反射略亢进,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Babinski(+)。

诊疗经过:入院后完善检查:血常规:WBC9.93×10S9/L,NEUT%87.1%,RBC2.40×10S12/L,HGB73g/L,PLT280×10S9/L;生化:K4.4mmol/L,Alb30g/L,TBil7.4μmol/L,Na139mmol/L,Ca2.03mmol/L,ALT13U/L,Cr(E)96μmol/L;凝血:PT11.9s,APTT23.9s,D-Dimer1.42mg/L。CSF检查回报:常规: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总数 0*10^6/L,白细胞总数 0*10^6/L,生化:CSF-Pro 0.30g/L,CSF-Cl 125mmol/L,CSF-Glu 4.1mmol/L。9-13于全麻下行颅内占位探查活检术。

2012年11月(第二例)

病例摘要



患者,女,29岁,入院日期:2012年5月

主诉:进行性双下肢无力伴肌肉萎缩6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小腿肌肉萎缩,伴有左膝及左踝关节疼痛,无关节肿胀,双下肢活动、双下肢行走、蹲下站起如常,否认肢体放射痛、麻木、行走踩棉花感及肉跳等不适,就诊于某医院神经科,门诊查体示:左下肢肌力V-级,右下肢肌力V级,肌电图示“双下肢神经源损害”,腰椎MRI及头CT正常,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无好转,并逐渐加重。4年前患者出现双下肢行走不利,容易摔跤,行走距离不受限,蹲下站起尚可,可在扶助下上2层楼,遂再次就诊某医院,查体示:双足背屈力弱,不能用足跟及足尖行走,双下肢小腿肌肉萎缩,双踝反射消失,无感觉障碍,未引出病理征。复查肌电图示“运动神经传导提示双腓总神经CMAP波幅下降”,考虑“CMT可能”,予以弥可保及能气朗治疗,患者自觉症状未见好转。症状仍渐进性加重,1年前患者感双下肢行走乏力较前加重,摔跤次数较前增多,伴行走步态异常,行走时因足下垂需甩步,行走距离及上下楼梯同前,仍否认肢体放射痛、麻木、脚踩棉花感、肌痛及肉跳等不适,症状为持续性,否认症状的波动,遂再次诊于某医院门诊,查体示:颅神经(-),左手握力IV,双下肢小腿肌肉萎缩,双足背屈肌力III及,跖屈肌力IV级,双侧病理征阴性,双侧感觉正常,双膝反射正常。进一步查肌电图示“MCV:双侧腓神经潜伏期延长,波幅明显降低;SCV:左腓神经传导速度减慢;EMG:双侧胫前肌、左小指展肌出现大量纤颤、正相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波幅正常范围,符合周围神经源性损害”,给予维生素B1及甲钴胺治疗后,患者上述仍未见好转。2012年4月就诊于我院门诊,查体示:颅神经正常,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近端肌力IV级,远端肌力III级,反射均可引出,病理征阴性。为进一步诊治,收入病房。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较前增加10斤。否认光过敏、口腔及外阴溃疡、关节肿痛、口眼干及双**诺现象等免疫疾病色彩。

既往史:2010年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后未曾监测血糖。否认高血压、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病史。2010年行剖宫产术,否认其它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余无殊。

入院查体:高级智能:分析,理解,定向,记忆,计算力均正常。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上肢近远端肌力均为V级,左手并指分指肌力V-,双下肢近端肌力V-级,双足背屈III级,跖屈IV级,足跟及足尖行走不能,行走跨阈步态,双下肢小腿肌肉对称性萎缩,可疑鹤腿表现,双下肢膝上10cm周径均为46cm,双下肢膝下5cm周径均为32cm。双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对称减低,膝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下肢跟腱反射未引出,腹壁反射未引出,双侧病理征阴性。双手短手套样的针刺觉减退,音叉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对称存在。双侧指鼻,轮替,跟膝腱试验正常对称。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感染四项(HIV,HbsAg,HCV,RPR)、凝血I均正常。肝肾功能+脂全:UA 365 umol/L↑,TG 1.78mmol/L↑,余均正常。肌酶谱:CK 287U/L↑,AST、LDH均正常。补体:CH50 60.4U/ml↑,余正常。ANA: S 1:640,抗ENA抗体,自身抗体,ANCA,ESR均正常。甲状腺功能:T3,T4,TSH,TR-Ab,TPO均正常。维生素B12水平正常,RBC-Fa 274ng/ml↓。血糖谱:空腹6.1-6.2mmol/L,餐后波动于7.5-8.8mmol/L。免疫固定电泳正常。TPA,NSE,Cyfra211,CA153,CA199,CA724,CA242,以及CA125,CEA,AFP均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细胞学 WBC 10/0.5ml,未见异常;GM1抗体、MBP、抗Hu-Yo-Ri、OB均正常。胸片: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B超:未见异常。肌电图:肌源性损害;NCV:下肢运动波幅下降;RNS:未见异常。为进一步诊断,行左侧股四头肌肉活检。

























16 6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