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原创】完全推理·缺铁性贫血(上篇)

发布于 2012-10-17 · 浏览 1.5 万 · IP 重庆重庆
这个帖子发布于 12 年零 20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缺铁性贫血(上篇)


以下内容综合参考了贺银成讲义、七版教材进行编辑

1、铁在体内的情况:

①铁的来源:主要来源是衰老破坏的RBC,食物中每天需求是:1-1.5mg(孕妇、哺乳的肯定需求多一点,毕竟大人要吃,小孩也要吃,为2-4mg)这就提示我们如果有长期失血的患者,主要来源就少了(连衰老的RBC都丢失掉了),容易导致缺铁贫;孕妇、哺乳的姑娘们不多吃点也容易导致缺铁贫。

②铁的吸收形式:二价铁;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高中化学我们学过Fe3+在即使在弱酸的环境下都可以形成沉淀氢氧化铁,何况在碱性的肠道中?所以Fe3+不是肠道吸收的形式。另外注意肉类食物中的铁以Fe2+形式存在(因为是肌红蛋白中的铁,所以平时我们看到新鲜的猪肉是鲜红色的,如果是褐色时的Fe3+,这个肉肯定变质了),植物中的铁以Fe3+形式存在(因为是草酸铁,就像我们在讲泌尿外科时谈到的草酸钙,很难溶的,胃酸也不能完全溶解掉),从这一点来看,你说和尚是不是很容易缺铁?!所以口服补铁时最好加点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将Fe3+→Fe2+);此外切掉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容易缺铁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而切掉回肠末端容易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导致巨幼贫)。

③铁在体内的运输:Fe2+吸收入血,铜蓝蛋白将之氧化成Fe3+,使后者具有氧化性方能与转铁蛋白结合,由转铁蛋白转运到组织中,两者分离后铁变回二价,参与Hb的合成、肌红蛋白,剩余的铁就以三价的形式(因为在体内三价的形式是没法利用的,二价的形式才能被利用,这样有利于储存)储存在铁蛋白含铁血黄素这两个当中。

④铁进入造血细胞:携带着铁的转铁蛋白一头栽进红系造血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TFR)以后,铁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细胞内,参与血红素的合成。书本还提到一个概念叫“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很简单,实际上就是红系造血细胞膜上的受体过多了,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新生成的一些受体把之前的那些受体挤出去,游离在血液当中的那一部分。

⑤铁合成血红素:要想详细了解的话可以参照7版《卫生学》P172图4-2,我就简单说一下,一系列的物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原卟啉(FEP),原卟啉若跟Fe2+反应,则生成血红素,若缺乏Fe2+时它就跟另外一个二价的东西Zn2+生成锌原卟啉(ZPP),因为原卟啉跟Fe2+反应很快,故优先反应;原卟啉跟Zn2+反应慢,故缺铁时不仅有ZPP的升高,还有原卟啉的堆积。

2、病因和发病机制:

①摄入不足:婴幼儿、孕妇、哺乳需求增加而吃得又少,青少年挑食,长期食物中缺铁(像一些和尚长期不吃肉)

②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酸少了,没法将食物中的三价铁溶解出来以利于还原),胃肠炎(拉肚子不仅丢失多,而且吸收也障碍),肝病(转铁蛋白是肝脏合成的,肝病是转铁蛋白减少,铁转运到组织中就少了)

③丢失过多:失血(见1、①)

3、临床表现:

①贫血表现:一系列缺氧的表现,其中贫血心脏增大是一种代偿机制,贫血就相当于相对的血供不足,心脏增大增强搏动,维持血氧供给。

②组织缺铁表现:神经精神和体格发育的障碍、异食癖、口腔炎症、plummer-vinson综合征(吞咽困难)、反甲 异食癖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口腔炎症、plummer-vinson综合征都是是因为铁的不足引起上皮层的改变导致的,上皮是一层保护粘膜,受损以后易受刺激,引起炎症、疼痛,自己想想长个口腔溃疡都疼得要命,哪里还吃得下饭!至于反甲的机制目前也不是很清楚。

③缺铁原发病表现: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出血(像直肠癌有血便)、痔疮、女孩大姨妈来得过多过久了这些有出血的情况

4、实验室检查:

①血象和涂片:

A、小细胞低色素性:铁不足时造成血红素合成不够,血红素都不够,Hb生成也不够,故RBC体积小、Hb的浓度也低,涂片可以看到这种低色素引起的中央淡染区的扩大

B、网织红轻度增高或正常:外周血出现贫血时骨髓代偿生成RBC增多,更新又快,脸没有成熟的网织红都跑到外周血中去了,故网织红增高提示骨髓增生活跃

C、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缺铁影响的是红系,跟粒系、巨核系无关





②骨髓:红系增生活跃,但由于原料铁的缺乏,细胞质(即Hb)发育缓慢,落后于细胞核,故核老浆幼;粒系、巨核系无异常;铁染色提示铁粒幼减少或消失(那么什么是铁粒幼细胞?铁粒幼细胞实际上就是一种幼红细胞,这种幼红细胞被染色以后可以反映储备铁的多少!缺铁贫时储备铁早已经动用完了,这种幼红细胞染色后不能显示出来,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果是铁粒幼减少或消失)

③铁代谢:

A、血清铁,也就是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减低,这个好理解

B、血清铁蛋白,是一种储备铁,缺铁贫时储备铁早已动用完了,故也是减低的

C、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中转铁蛋白是很多的,正常时只用了1/3来运铁,剩下的2/3闲逛游荡不干活,所谓的转铁蛋白饱和度实际上就是:运着铁的转铁蛋白占所有转铁蛋白的多少,缺铁贫时铁都不够,转铁蛋白还运个鬼啊!分母不变,分子减少,所以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

D、总铁结合力(TIBC),也就是每升血清中所能结合最多铁的含量,是个浓度概念,这个值取决于每升血中转铁蛋白的含量以及它们结合铁的能力,咱想一下很容易理解,缺铁贫时机体恨不得有一点铁进来就把它给转运过来利用,所以同样那么多转铁蛋白,在缺铁贫这个状态下转铁蛋白结合铁的“欲望”就非常强烈,故在每升血中转铁蛋白最大地去结合铁的量是增多的,也就是总铁结合力是增大的。







④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是增多的:见1、⑤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5 万

37 794 12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