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膝关节穿刺位置及优缺点

1髌上垂直进针:
定位及穿刺: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垫高10cm左右,约屈曲20度,股四头肌放松,取髌骨上缘中点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后,针管内留少许空气,于上述穿刺点垂直进针,经皮肤、皮下、股四头肌肌腱、关节囊,有明显突破感时即进入关节腔,回抽和轻推针管,有积液抽出或轻推时阻力很小可证实。
穿刺优点及讨论:
1根据膝关节的解剖结构,膝关节穿刺是髌骨关节穿刺;髌骨位于皮下,髌骨上缘与软组织界限清楚,尤其当股四头肌放松时更加明显,定位以髌骨上缘与股四头肌腱交界处即为穿刺点,此处经过股直肌肌腱,穿过时突破感明显。John P. Fulkerson 【 2 】 指出,股四头肌键在髌骨附着处可分为三层结构,在中层股内外侧肌向中心汇集形成一层坚韧的腱膜,在股直肌腱髌骨附着点后方附着于髌骨基底面。选择紧贴髌骨上缘为穿刺点时,会因此腱膜坚韧而使进针突破感更加明显。
2 对组织损伤小,操作简便 传统膝关节穿刺途径,内上、外上方穿刺时要分别经过肥厚的股内、外侧肌,内下、外下方需经过髌下脂肪垫,角度和方向不易准确掌握,容易造成软组织的损伤,并有可能将药物注射致关节内或外的软组织内。新穿刺途径经过组织较少,角度和方向也更易于掌握,一次性成功率也更高。
2.3 受疾病导致的膝关节结构异常的影响较小 对于先天性膝关节发育异常、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外翻的病人,选择传统途径或髌骨内外侧途径穿刺时,由于髌骨位置异常、髌股关节间隙变窄以及增生的骨赘,会导致定位不准确或是进针困难。选择新穿刺途径时,由于进针点位于髌骨纵轴线上且只有下方有骨性结构,因而穿刺受到影响较小。
另外,虽然髌上囊与固有关节囊相隔而形成孤立的滑膜囊的情况比较少见,但为了避免穿刺进入封闭的髌上囊,可将膝关节垫高10cm,使髌骨部分进入股骨滑车而保证穿入膝固有关节腔。
2髌骨外上缘穿刺法:
定位:髌骨外上缘处与股外侧肌交界处。按压股外侧肌下凹陷处,贴指甲刺入0.5-1cm,有落空感即可。
优点:神经分布少,感觉不敏感,组织薄,手感好。患者容易配合。
关节内滑膜少,不容易引起疼痛。穿刺部位组织少,针头易达到关节腔。靠近髌上囊,可以将髌上囊的液体往下挤,从而抽液比较彻底,而且针头向上移动可以直接抽取髌上囊的液体
3髌骨外下缘(外侧膝眼)穿刺法
定位:屈膝90度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1cm处(外侧膝眼,可看到一小凹陷)。
方法:用指甲定为好后,消毒患处,10号针头与胫骨平台平行,向内呈45度角,穿刺进入,针头完全刺入即可。
优点:比较好定位,关节注射后患者无疼痛。患者容易配合。

不知大家在临床实践中有无其他好的穿刺定位方法,本人在临床实践中接触到很多外膝眼不是很明显的病人,穿刺之后需要寻找关节间隙,病人很痛苦,想改善之!希望大家讨论讨论!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5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