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骨性关节炎的康复
骨性关节炎的康复
一、概述
a) 定义
骨性关节炎(OA)又称骨性关节病,增生关节炎,退化性关节炎。其病理特征是关节软骨发生进行性退化性改变,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有反应性变化,关节边缘有新骨增生和关节面的硬化,这是机体对关节面承受压力减退的一种代偿性反应,是负重关节中最常见的疾病。
根据病因的不同,骨性关节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 原发性骨性关节炎 发病原因不明确的多发性骨性关节病同时发病于多个关节,常见于50岁以上中年人,少见于35岁以下的青年人。
2. 继发性骨性关节炎 可继发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关节畸形、遗传代谢性疾病、损伤及炎症等。例如:先天性关节解剖异常,致韧带松弛、活动过度,关节面位置、形态发育异常,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先天性关节脱位;后天性关节畸形,髋关节和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损伤及机械性磨损,如关节内损伤骨折,骨折后对线不良畸形愈合;骨关节的缺血性坏死等。
(一)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 症状体征 骨性关节炎的最显著症状是疼痛,通过症状和体征限于局部。
(1)疼痛:最初感到关节轻度僵硬感,运动过量时会感到疼痛,休息后会感到缓解,从一个姿势变为另一个姿势时,开始感到活动不便,有疼痛,但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反而会感到减轻,关节感到舒适,但过度活动,步行较长距离,则又会感到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
晚期阶段疼痛,及肌肉感到痉挛加重,为持续性,休息后不能迅速缓解。
(2)摩擦音:早期关节活动时可触及轻度摩擦感,晚期则可触及明显的沙粒样摩擦感,且伴有疼痛。
(3)关节积液:继发性滑膜炎,可发生关节中度积液。
(4)活动受限:早期活动无明显受限,晚期随疼痛加剧而使关节活动不同程度受限。
(5)关节畸形:可发生膝关节屈曲或内、外翻畸形,尤以膝内翻畸形为多。
(6)关节内游离体:关节活动时发生交锁现象,尤以膝关节为著。
2. X线表现
(1) 早期:关节软骨仅有轻度退行性变化,但X线片无明显变化。
(2) 进行期:关节软骨进一步磨损,软骨表面不规则,可出现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有唇样骨质增生,关节面有骨质硬化,在负重区出现退行性囊性变透亮区。
(3) 晚期:骨赘增加,软骨破坏加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关节边缘骨质硬化程度下增加,尤其在负重区更为明显。
3. 实验室检查 正常,无特殊发现。
(二)康复评定
主要评定内容有:①骨性关节炎的分类;②X线检查;③关节ROM评定;④肌力评定;⑤疼痛的评定;⑥关节压痛;⑦15m步行时间测定;⑧握力测定;⑨畸形分析;⑩ADL能力的评定。
(三)康复治疗
(一)运动与休息之间的平衡
一般骨性关节炎患者无需卧床休息。当负荷关节或多个关节受累时,应限制其活动量。
早期可畸形肌肉等长收缩练习,或进行主动加助动练习,以缓解疼痛,防止肌肉萎缩及粘连,保持关节ROM。
(一) 疼痛处理
1. 控制活动量 OA的疼痛是关节过度使用的信号,因此处理关节疼痛的重点是把体力活动限制在关节能耐受的范围内。
2. 物理因子疗法
(1) 热疗法:有热带法、石蜡疗法等。
(2) 水疗法:采用热水浴,39-40℃,具有镇痛作用。
(3) 低频电疗法或直流电疗:常用离子导入疗法合用。
(4) 中频电疗:具有明显镇痛,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5) 高频电疗法:能达到改善血液循环,解除肌痉挛,消炎消肿作用。
3. 药物 传统药物治疗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一般中等剂量。
(三)运动治疗
应视OA患者情况而定。常用有:医疗体操,进行身体各部位活动。
(二) 支具与辅助之具
支具常用与炎性疼痛性或不稳定性关节,以减少关节活动,有助于消肿止痛或保持关节功能位。
(三) 关节保护
关节保护要点①:避免同一姿势长时间负重;②保持正确体位;③以减轻对某个关节的负重;保持关节正常的对位对线;④工作或活动的强度不应加重或产生疼痛;⑤在急性疼痛时,关节不应负荷或活动;⑥使用合适的辅助具;⑦更换工作程序,以减轻关节应激反应。
(四) 能量节约技术
能量节约技术的原则:①使用合适的辅助装置,在最佳体位下进行工作或ADL;②改造家庭环境,以适应疾病的需要;③休息与活动协调;④维持足够肌力;⑤保持良好姿势;⑥对于病变关节,可在消除或减轻重力的情况下进行。
(五) 预防
关节软组织随年龄的增长而老化,这是自然规律。
四、常见的骨性关节炎
(一)指间关节
多为原发性,多见于远侧指间关节,少见于近侧指间关节,偶见于掌指关节
(二) 腕关节
腕关节活动较多者容易发生腕关节和指间关节的骨性关节炎。
(三) 膝关节
1. 膝关节疼痛与肿胀易导致关节ROM受限和关节囊与腘绳肌的挛缩。
2. 膝关节屈曲明显会导致关节内压力增高,应当避免。
3. 患者应避免患膝下方垫枕,因为腘窝部位垫头会加重膝及髋关节的屈曲挛缩,而且会妨碍踝跖屈和静脉回流。
4. 股四头肌与腘窝肌的非负重的等长收缩练习。
(四) 髋关节
1. 髋关节的X 线片显示骨赘形成,通常伴有软骨下囊性改变、硬化和关节间隙变窄。
2. 髋痛经常位于股骨大转子周围吗,容易与大转子滑囊炎相混淆。
3. 单侧髋OA时常伴有患侧下肢长度的增加。
4. 为了保持正常步态,至少要维持髋关节屈曲20°-30°的ROM。
5. 患者经常存在髋关节屈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活动受限,以及臀中肌、臀大肌无力,可出现躯体向同侧倾斜或代偿性臀中肌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