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给新入学研究生的几点建议
首先,了解你的研究组。
有些系所的导师在入学前是不指定的。你可以在入学后多方考察看是否适合自己。大部分研究生入学时已经选好导师。所以更多的是“自己如何适应研究组”而不是“怎样的研究组适合自己”。在书中,将研究组分为这么几类:
1. 创业型:导师刚刚开始指导研究生,你是他的第一批或第二批学生。加入这种研究组的好处是导师会花很多的精力来亲自指导你,这样不仅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如果自己表现好,也会得到导师的器重,对你未来发展有好处。坏处是导师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通常压力很大,对学生催得很紧;同时又缺乏指导研究生的经验,也许他的带学生方式并不适合你的发展。而且研究组在学界尚未有足够的地位,仪器和各种学术资源也许会比较匮乏。
2. 上升型:导师已经成功指导过一两届学生。此时,你在这个组中更多的时候将会和其他研究生一起工作。研究组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资源相对丰富;前几届学生如果成果丰硕,也会给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过,在这样的组中,导师往往忙于开会上课,未必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你。
3. 小而成熟型:导师已经有足够的指导研究生经验,研究组也有丰富的学术成果。有些导师更乐意在此时承担一些行政任务,你的大部分时间要靠师兄师姐的指导;有些导师热衷学术,故而控制研究组的规模,让自己有足够时间来和学生探讨学术问题。如果你能与导师和同学相处和睦,这是个更容易让你取得成果的环境。
4. 帝国型:一些特别成功的导师有足够的经费来支撑一个很大的研究组。在这样的研究组中,你也许很难与导师谋面,基本上都是和师兄师姐切磋。在这类研究组中,导师对学生的要求相对宽松,压力较小。各类学术资源丰富,导师的名声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相当的好处。但如果你对自己要求不严,很可能临近毕业却一事无成。
我认为:如果你发现自己所在的研究组并不适合自己,除了及早换导师,也许应该好好重新定位自己,塑造自己。比如一向缺乏自律却在“帝国型”,不能因为环境宽松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你的师兄师姐中,也许有自律用功的榜样,可以让你效仿。
其次,熟悉环境。
学校环境和系里的环境,都是你要留意的。图书馆有哪些资源?自己专业方面的书籍是否丰富?文献数据库如何进入?系里是否有公用的仪器?是否有专人看管?如何才能获许使用这些仪器?如果你是留学生,可能还要花时间了解体育馆、校车、学校打印复印设施等杂事。
再次,了解毕业要求。
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往往不会全部明文写在什么手册上。系里也许有相关的规定,导师可能有自己的标准。这些都需要一开始就做到心中有数。
此时,可以为自己未来三年设定一些目标。
根据毕业要求,也根据对自己未来的设计,你需要及早设定研究生期间的目标。打算发表几篇论文?打算提高自己哪方面的技能?暑假是否参加实习?三年时间转瞬即过。无论你毕业后是继续做研究还是求职,早做规划都有好处。
不要忘了,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研究习惯,准备好一本实验记录本。
准备好一本记录本记下每天的学习研究活动,或者建立电子档案。养成这个习惯不仅仅让你的努力不至于被遗忘,辛苦获得的数据不至于乱放以致丢失,也能起到提醒监督自己的作用。另外,记录表也是回顾和反省的好帮手。当你忙忙碌碌一学期后,看看写满的记录本,更会感觉到自己学有所得,并非瞎忙。
考上研究生应当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祝愿大家毕业时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
本帖来自: http://hohcn.yo2.cn/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