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正畸支抗设计与临床应用的要求
颌内支抗:如拉3远移时,56连扎。
颌间支抗:Ⅱ类颌间牵引及Ⅲ类颌间牵引
软组织支抗:如唇挡,利用唇肌张力作支抗。
口外支抗:根据力是否通过上颌阻抗中心(上颌第一磨牙根尖2/3处)分为高、中、低位牵引。高位通过抗力中心上方,中位正好通过抗力中心,低位牵引通过抗力中心以下。
还可分为:
强支抗:后牙前移不超过拔牙间隙的1/4。
中度支抗:前后牙各占一半。
弱支抗:前牙少量移动即通过前牙移后牙。
绝对支抗:种植体支抗,也即为骨皮质支抗?。适应证:18岁以下者一般不用,年轻恒牙一般不用,主要为成人患者。
Ⅱ、支抗的选择:
1、根据磨牙拥挤程度:越拥挤支抗越强。
2、根据牙弓突度:越突支抗越强。
3、根据磨牙关系:Ⅱ类上强下弱,Ⅲ类上弱下强。
4、根据是否拔牙:拔牙则需较强支抗。
5、根据中线不调情况:一侧强一侧弱。
6、根据垂直不调的情况:
7、根据年龄:年龄越大支抗越强。
8、根据畸形复杂程度:
9、根据面型轮廓:
10、根据骨质结构特点:上颌为松质骨而下颌为皮质骨,因此,上颌一般需做强支抗,如腭杠加腭托。而下颌通常只需要舌弓即可。
三、临床常用支抗组合:
1、上下中度支抗:Ⅰ类中度拥挤牙弓突度不明显。
2、上下强支抗:Ⅰ类严重拥挤双颌前突明显。
3、上中下弱:Ⅱ1上颌前突不明显。
4、上强下中或上强下弱:Ⅱ1上颌前突明显,拔除四个前磨牙的患者。
5、上弱下中:Ⅲ类拔除四个前磨牙者。
四、支抗控制:应从水平向、垂直向及、矢状向三方面控制。
水平向:如使用横腭杆防止上下牙弓宽度不利的改变,纠正中线偏斜。
矢状向:防止牙弓前后向关系不利的改变。
垂直向:影响牙弓及牙槽骨的垂直发育。对合平面、下颌平面角及面下1/3高度均有影响。
五、增强支抗的临床措施:
(一)增强颌内支抗:
1、增强支抗牙数量并分次移动需移动的牙齿。如直丝6个前牙一起内收而方丝分两步先内收尖牙,再内收4个切牙,但其所耗支抗差不多,因直丝弓丝阻力小。
①7做带环加入矫治系统。 ②数个支抗牙连扎(组牙)。③内收前牙分两进行(如标准方丝弓技术)
2、控制牙移动类型:如整体移动支抗消耗大于牙倾斜移动。
技巧:
①标准方丝弓技术中除前牙开合外,几科所有错合矫治均弯末端后倾曲。防止磨牙近中移动。(因弓丝弯后倾曲后磨牙由倾斜移动变为整体移动因此移动它时需要的力大而使磨牙不 易前移。)?
②拉尖牙远移时磨牙近中弯后倾弯。
③拉后牙向前时前牙区加转矩控制。(也使牙由倾斜移动变为整体移动)
3、使用适宜的矫治力:最佳力值是使牙周组织产生最大反应牙移动速度最快的力。
Ricketts研究报告:在无摩擦力的情况下:最适前牙近远中方向移动力值为40-75g,磨牙为110-120g。在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是以上数值的2倍,即前牙80-150,后牙220-240。
方丝摩擦力大,直丝小不超过150g力,自锁托槽更小。因个体差异明显,并考虑到力量的衰减(如橡皮链衰减快而螺旋弹簧衰减慢),因此,
重要的施力原则为:轻力、温和力、持续力
4、降低矫治装置的摩擦阻力:
① 注意系统的结扎方式:橡皮圈结扎弓丝时阻力大于结扎丝,因此滑动时不能用橡皮圈结扎。
② 选择低摩擦力的装置如自锁托槽系统。
③ 排齐整平的重要性,尤其在直丝中。
5、 向后结扎:直丝弓矫治的显著特点,用0.25结扎丝8字扎,防前牙地分唇倾,使尖牙少许后移(不消耗支抗,但直丝中不提倡尖牙少许移动。)
6、 利用骨皮质支抗:皮质骨抵抗牵引力的能力大于松质骨。
技巧:①方丝技术中,上、下颌磨牙加入根颊向转矩使牙更靠近骨皮质而加强支抗。?
②直丝技术中在上下颌磨牙颊面管设有一定的根颊向转矩。
7、 利用横腭杠(TPA):防止磨牙旋转保持两侧整体移动,同时舌体的压力也能防止磨牙伸长,并维持磨牙间宽度。如开合矫治中常做横腭杠防止磨牙伸长。
8、 利用nance托:兼有TPA的作用,利用硬腭。在双颌前突拔牙病例中首选。可改造成平、斜导板打开咬合。
9、 腭杠和腭托联合使用:为口内强支抗可替代口外头具和口外弓(Ⅱ者需患者配合)
10、上下颌舌弓和粗唇弓:利用上下颌唇弓增强支抗,改良唇弓加loop,便于前后期根据不同需要调节。可维持乳磨牙早失、协助导萌、防止牙旋转。(舌弓在下颌为强支抗)
11、种植体支抗:又称绝对支抗,属强支抗,但大部分病人不需要。
(Ⅱ)增强颌间支抗:
1、安氏Ⅱ类牵引:能够保护和加强上后牙支抗消耗和减弱下后牙支抗。有利于内收上前牙及下磨牙前移矫正Ⅱ类关系。但是把双刃剑,如垂直分力过大导致覆合深。
在闭隙时配合Ⅱ类牵,形成Z字型。
2、安氏Ⅲ类牵引:保护和加强下后牙支抗并消耗和减弱上后牙支抗内收下前牙有利于上后牙前移。
3、在纠正中线时,采用不对称颌间牵引或前牙斜行牵引。如一侧Ⅱ类牵一侧Ⅲ类牵。
颌间牵引的不利作用:
Ⅱ类牵可伸长下磨牙,使咬合平面发生顺时针旋转。而Ⅲ类牵伸长上磨牙,使咬合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
克服:①使用较粗的弓丝,大于0.45的圆丝或使用18×25方丝更好。细弓丝的力量为弓丝变形所消耗。
②加大前后牵引的距离,减小垂直向的分力。
(三)利用口外力增强支抗:
口外力非常有效,如使用得当拔牙间隙的80%可由前牙占据。
口外弓:多用于上牙弓增强磨牙支抗。
口外J钩:200-300g/侧,大于12h/d。
口外支抗多用于双颌前突的矫治,内收前牙效果好,遇露龈笑时J钩对压低前牙效果好。
(四) 利用口唇肌力增强支抗:
如唇挡不与前牙接触唇力全部作用于后牙加强了后牙支抗。
唇挡的作用:
①直立磨牙;②促进磨牙远移(疗效不肯定);③利于唇展上下前牙(唇部压力消失而舌体压力依旧);④锻练唇肌的作用。
六、支抗失控的表现和对策:
1、上、下磨牙牙冠近中倾斜(方丝多见):
对策:减小牵引力值;加7入矫治系统;弓丝上弯后倾弯。
2、磨牙近颊尖舌向扭转:
对策:减小牵引力值;增加支抗牙数目;加口外力;或加焊口内装置。标准方丝弓技术在磨牙处有外展弯防止磨牙近颊尖舌向扭转。
3、上磨牙颊倾、下磨牙舌倾:
对策:撤去矫治力让其复发至原始状态;7进入矫治系统。
4、磨牙伸长:表现为前牙开合,多由持续性重力颌间牵引所致,因此颌间牵引不应超过3月。
对策:尽快撤去颌间牵引,恢复正常后腭部焊TPA,还可在后牙弯T型曲但消耗前牙支抗。需注意:磨牙颊面管位置靠近龈端也可导致磨牙伸长。
5、前牙支抗丧失,表现为对刃合或反合:在磨牙近移时易出现;以及不适当的Ⅱ、Ⅲ类牵中;骨性反合调整上磨牙近移。
对策:借助口外力,颌间力分次单牙移动。
6、不可逆的支抗丧失:
①间隙关完后拥挤未解除。②拔牙后面型改善不理想。③矫治后期磨牙关系异常。
对策:①拔除智齿;②有时需磨牙远移(如7已萌出,则先移7再移6);③M型曲(很少用);
④还可配合邻面去釉(用锯,不同于片切用车针)。⑤预后不佳。
7、矫治中尽可能设计交互支抗:如上11间间隙,扩弓、33间用螺簧远移,66或77交互牵。
橡皮链交互牵矫治7跨合.
最后编辑于 2012-05-07 · 浏览 6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