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习】原创—颅底解剖部分

首先感谢各位前辈,各位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与肯定,我也会把颅脑解剖一直坚持下去,我这次把园友们最关注的海绵窦部分解剖放在颅底解剖的最前面,然后会陆续将鼻腔解剖、耳前颞下解剖、颞骨解剖,耳后解剖一一上传,希望这些图片能够给与大家一些启发!
海绵窦位于头部的中心附近,分列于蝶鞍、垂体和蝶窦的两侧。每侧的海绵窦都是硬膜包绕形成的静脉腔隙,颈内动脉的一段穿行其间。海绵窦从眶上裂向后延伸至鞍背外侧。其前界附着于眶上裂边缘,后壁位于内侧的鞍背和外侧的Meckel's囊开口之间。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的眼支(眼神经)在其外侧壁内走行。海绵窦外侧壁邻颞叶,顶壁邻基底池,内侧壁邻蝶鞍、垂体和蝶骨体,下界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部的下方。海绵窦与大脑、小脑、脑干、面部、眼、眶、鼻咽、乳突和中耳之间都存在静脉联系。
海绵窦是包裹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周围的硬膜腔,其内不仅有颈内动脉通过,还接受来自于眶、外侧裂、前中颅窝等静脉终末支的回流,并与基底窦、岩上窦、岩下窦和海绵间窦自由交通。总的来说,海绵窦形似船,其狭窄的龙骨位于眶上裂,稍宽的船头(后壁)位于岩尖上方、鞍背外侧。他有四个壁:顶壁、外侧壁、内侧壁和后壁。窦的顶壁面向上方;窦的下缘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下方,内侧壁与外侧壁在此汇合,使海绵窦在横断面上呈三角形。顶壁的前部由前床突下缘的硬膜构成,后部由前、后床突和岩尖构成的动眼神经三角构成,动眼神经即从此处穿过顶壁进入海绵窦。动眼神经三角的内侧缘由前后床突间的硬膜返折构成,外侧缘是前床突和岩尖之间的硬膜返折,后缘由后床突至岩尖的硬膜返折构成。
海绵窦后壁较宽,与基底窦后壁的外侧重叠。基底窦横跨上斜坡和鞍背的背侧,是两侧海绵窦之间最大的静脉交通,海绵窦在其后端开放并与基底窦广泛沟通。岩上窦与岩下窦在基底窦的外侧部汇入,因此,在海绵窦后壁形成一个很大的静脉汇合处,位于鞍背外侧,包括海绵窦、基底窦、岩上窦和岩下窦皆汇合于此。海绵窦后壁的下缘是颞骨和蝶骨交界处的岩斜裂上缘。外展神经从海绵窦后壁下缘和蝶岩韧带下方进入海绵窦。海绵窦后壁上缘位于后床突至岩尖的硬膜返折水平。海绵窦后壁外侧缘刚好位于Meckel's囊开口内侧,内侧缘则位于鞍背的外缘。
海绵窦外侧壁从后方的Meckel's囊内侧缘延伸至前方的眶上裂外侧缘,上至岩尖-前床突硬膜返折,下至颈动脉沟下缘。颈动脉沟是颈内动脉沿蝶骨体外侧面走行而形成的凹槽。构成海绵窦外侧壁后部的硬膜也参与构成Meckel's囊内侧壁的上三分之一,将海绵窦后部与外侧的Meckel's囊隔开。海绵窦内侧壁由组成蝶鞍外侧壁并覆盖蝶骨体外侧面的硬膜构成。内侧壁后方起自鞍背外侧缘,前方至眶上裂内侧缘,上至床突间硬膜返折,下至颈动脉沟下缘。海绵窦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在下方汇合,构成海绵窦的下缘,在前方位于眼神经行经海绵窦外侧壁位置的下方;向后则位于三叉神经半月节上中三分之一交界处的内侧;再向后斜向上方,位于Meckel's囊上部的内侧。在眼神经自三叉神经节发出位置的后方、Meckel's囊上半部内侧的颈动脉沟外侧缘处,海绵窦内侧壁和外侧壁的下缘汇聚在一起。只有Meckel's囊内侧壁的上部和半月神经节的上部正好位于海绵窦外侧,即几乎全部Meckel's囊都位于海绵窦后部的下外侧方。Meckel's囊从后颅窝向前延伸,其开口位置下方为内侧岩骨嵴,上方为岩上窦,内侧为海绵窦外缘。在Meckel's囊内蛛网膜下腔向前延伸至约半月节中部水平。颈内动脉岩骨段末端出颈动脉管并在三叉神经和岩舌韧带下方经过,在此转向上方进入海绵窦后部。颈内动脉穿出破裂孔后转向上方,经过岩舌韧带的下方到达蝶骨体外侧面的颈动脉沟,此后被海绵窦的硬膜包裹。
最后编辑于 2011-12-03 · 浏览 2.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