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基层医师的艰难科研立项研究路
1、立项思路:必须承认的现实是,基层医院的医生科研意识和价值可能没有高级医学院校的高和强。多数科研课题都是选择国内或省内或其他市做过而本市区没有做过的项目来做,我想,这也是一种抄袭吧。但是,从科研立项的定义内容上来说,新的技术和理论项目在本市区的应用与研究,也是容许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基层医生99%的科研立项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起来的。
2、立项通过:基层医院的医生搞科研的意思不强,但是提升职称的意愿却无比的强烈。所以,医院内部对个人的科研立项未作严格审核就可以上报卫生局。说个有意思的是,科研立项的前三名是主要成员,在晋升都是有效的。除了主负责是科研课题专业相关的之外,其他的均可完全不相干。卫生局的人比较“严谨”,专门设置科研立项专家小组,评审科研项目,当然,通不通过,就看你是否懂得“人情世故”。然后到科技局,科技局重复一次卫生局的内容。如果卫生局和科技局不和,那么后果是很严重的,卫生局不送某个人的立项上去,科技局要某个人的立项上去。于是乎,好戏连台,苦的是医生。最可悲的是,经济不发达的三线市单位,人才又缺,有些评审专家自己的职称都是“奇观”了,看不懂立项的专业内容和操作,后果很严重,谁碰谁知道。最最可悲的是,比如说今年我们医院送10分科研立项上去,要求到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查询,查询完了后,竟然说你们这10个人中,只能通过70%,而且说这个决定是通过卫生局干部会议研讨一致决定。(莫名奇妙啊,本来基层医生搞个科研研究都很艰难了,没想到一个干部会议就否决了30%,会议真强大。)更更更悲剧的是,科研立项通过了,科研经费自筹(当然,公关送礼的费用自费。)。
3、科研小结,终于到了这一步了。其实科研做不做无所谓,你只要写个小结,然后科技局盖个大红印,那一切的一切都是“浮云”。当然,有些地方严格一点,要你就科研课题写篇文章,至于文章,我想大家都明白,天下的好文章,大家都来学习,都来模仿。
4、总结:所有科研立项都是“神马”,关键是要“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医生想提升职称,创收,那就要为卫生局、科技局贡献一点经济建设的内容。
最后编辑于 2011-07-11 · 浏览 1.1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