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最新的高血压指南
第一,在操作上和细节上有很重的着墨。包括血压的测定和动态血压、家庭自测血压,诊断和随访这些内容,感觉对基层的指导价值更大;
第二,对高血压的控制更多倾向于脑卒中的预防。在中国脑卒中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5:1,所以这个无可厚非。这个指导思想贯穿了整个指南中的治疗部分。
第三,由于第二点的原因,所以在以前很少讲起的研究,包括Syst-China,Stone,CNIT等国产临床研究被重新提起,在其基础上把CCB放在第一位(但我感觉更多的是受到日本高血压指南的影响)。个人感觉,在卒中方面各种降压药的预防效果相差不大,在这里体现的是“降压是硬道理”的思想;然而对于心血管终点而言,似乎各类CCB的效果并不一致,Action、Insight研究的结果提示硝苯地平的作用是中性的;尼群地平的研究我了解比较少,手上没有太多的资料,不知哪位兄弟能讲讲。FEVER研究采用的是非洛地平,是阳性的结果,但并非主要终点;氨氯地平的研究相对较多,包括CAMELot等研究,得出的是阳性结果。
第四,CCB加利尿剂的配伍问题。既往的研究似乎有这个配伍,而且结果是阳性的。从理论上说,CCB与利尿剂合用虽可协同加压,但均刺激交感神经,理论上应避免。个人认为,既然有这么多的选择,CCB加利尿剂的组合应注意避免,即使认为是可行的,但也应该适当提醒。但指南明确提出这种配伍与其他几种经典配伍放在同等的地位。
第五,感觉上这次的指南与上次的基层2009高血压指南有点像,在医保改革的大背景下,更多照顾基层,注重操作性和实用性,但也牺牲了部分严谨和科学。
第六,建议在指南最后增加所有参考文献,Syst-china/Stone/CNIT等研究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隔了这么多年,估计网上都很难早了。希望兄弟们能提供下参考文献。
第七,感觉这次的高血压指南里面有很多的神经内科专家的心血。估计以后的高血压指南会有更多的神经内科、肾内科专家加入。尤其是肾性高血压,那才是降压的硬骨头。百般武艺都上去了,那血压还是高高在上。
自认为不是专门搞高血压的,只是最近参加了相关的会议,发现与以前的各个版本的变化太大了,所以特地学习了一番。一点愚见,希望各位DX发表高见。